陆惊尘的作战靴碾过冰下铁轨的接缝时,靴底的防滑纹正卡在道锈蚀的轨缝里。他正用激光测距仪测量铁轨间距,第三段轨距比标准值窄3毫米——是常年承载重型车厢的特征,这种形变与父亲在"海牛号"极地铁道手册里写的"冰下运输"记录完全吻合,手册里说:"冰轨的间距会骗人,就像弹道的偏差会骗人,得看磨损才知道真实载重。"
周扬推着辆检修车从隧道深处出来,车轮的轮缘上焊着层耐磨钢,与陈船长收藏的北极铁路队工具车同款。"陆哥,这是国际铁路联盟移交的轨检设备。"他扳动刹车的动作带着冻得发紫的指尖,设备的校准仪上刻着串坐标,与"九头蛇"在西伯利亚的冰下铁道枢纽完全吻合,"里面存着2005年的铁轨磨损记录,是你父亲追踪核废料运输时留下的,每米钢轨的磨耗量都精确到0.1毫米。"
陆惊尘抽出根轨距尺的瞬间,枚冻在防锈油里的步枪准星滑落出来,95式自动步枪的准星偏差值,与父亲在靶场调试记录的参数分毫不差,荧光涂层的亮度衰减,与"海牛号"武器库的存放年限完全一致。磨损记录的夹页里,张用铅笔勾勒的铁道示意图旁写着:"惊尘,冰轨的弯道会藏着方向,就像弹道的弧线会藏着距离,得靠计算找终点。"某个被指甲划出的箭头,刚好指向现在的伏击点。
冰隧道的通风系统突然停转,气流带着铁锈味在铁轨间回旋。陆惊尘抬头时,看见萧诺正趴在上方的检修平台伪装网里,狙击步枪的枪管架在特制减震架上,枪身裹着的暗灰色伪装布上,印着与铁轨相同的锈迹纹路,露出的机匣上有个新刻的"截"字,与之前的"尘""溪""扬"等字组成完整的拦截阵形。"隧道内弹道会受气流影响,修正量要加0.8密位。"她突然扣动扳机,空包弹的回声在隧道里荡出三圈涟漪,"刚才测你的测距速度,第三段比标准慢0.4秒,是被轨缝干扰了?和在阿尔卑斯山隧道伏击时的毛病一样。"
"这截铁轨的鱼尾板换过加强型。"陆惊尘摸着接头处的螺栓,规格与父亲在手册里标注的"海牛号"应急加固标准完全一致,"陈船长在日志里写,2003年他带人给所有弯道铁轨换了厚钢板,说能在超载时防止崩轨,就像给步枪换重型枪管。"他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好铁轨在冰下要像绷紧的枪绳,再重也得撑住。"
林溪抱着声波探测器从控制室跑出来,战术靴的鞋跟在铁轨上敲出三短两长的信号,与"海牛号"的联络暗号完全一致。"刚捕捉到的列车声纹。"她把仪器往检修车上一放,屏幕上的绿色波形正显示着规律的震动,"是辆载重五十吨的冷藏列车,车轮的磨损特征与2002年截获的核废料运输车完全相同,你父亲的追踪笔记里说,当年他们就是靠这种声纹特征,在贝加尔湖冰下铁道找到了'九头蛇'的运输线,当时的隧道温度比现在还低9℃。"
她的指尖突然在触摸屏上停顿。声纹图的某个频段,突然跳出段摩尔斯电码,翻译过来是"左轨有炸药",与父亲在日志里画的警示标记完全吻合。"是陈船长测的隐患点。"林溪的声音带着隧道回音,"他趴在铁轨上听了三小时,才辨出左轨的异常震动,就像我们现在轮流盯着探测器那样。"
周扬突然在检修车的工具箱里发现异常,块冻在黄油里的铜制船徽,与陆惊尘脖子上的那枚形成对称,背面的刻痕是"轨"字。"是你父亲在铁道侦察时藏的!"他用抹布擦去黄油的动作带着小心,"船徽的边缘有明显的铁轨摩擦痕迹,和你刚才测量轨距的位置完全相同,说明你们父子的侦察习惯一模一样。"
萧诺从检修平台爬下来,狙击步枪的枪管上凝着层冷凝水。"多国联合突击队半小时后抵达。"她把枪往肩上一扛,"要在三号隧道口截停列车,你父亲的88式狙击步枪在装备箱右数第二个位置,瞄准镜的弹道补偿参数和你手里的这把完全相同。"她突然拽过陆惊尘的手腕,把副防滑手套塞进他掌心,"是用陈船长的铁路手套改的,掌心有铁轨纹路的防滑胶,就像你父亲在手册里画的设计图。"
陆惊尘戴上手套的瞬间,轨距尺的读数突然精准,第十五组测量数据稳定在标准偏差内。"这是父亲的巧思。"他标记轨缝的动作带着熟稔,"当年在叶尼塞河冰下,他就是靠这种方法,在列车抵达前五分钟确定了伏击位置,截获了三车皮核原料。"通讯器突然传来突击队的通报,他们的拦截方案与父亲笔记里的战术部署完全重合,"就像你说的,铁道作战,算得准比反应快重要。"
林溪的探测器突然接入国际铁路数据库,屏幕上的"九头蛇"列车参数正在更新,某辆冷藏车的载重数据突然变红,与父亲手册里标注的"核废料临界值"完全一致。"他们在沿用当年的伪装手法。"她敲击键盘的动作带着隧道低温导致的僵硬,"车速比标准货运快15公里,和你父亲记录的'紧急转运'特征相同,说明他们研究过老陆的追踪手册。"
陆惊尘摸出那枚擦净黄油的船徽,对着应急灯观察上面的刻痕,突然明白父亲的用意——船徽的首径换算成米,刚好是隧道的净空高度。他突然想起父亲在铁道手册里的最后一页,用钢钎刻着:"冰轨会延伸向黑暗,但终点总有光,就像弹道会飞向远方,但总能击中目标。"
赵擎苍的指挥车停在隧道入口时,车头灯的光柱在冰轨上拉出两道平行线,刚好照亮三公里外的弯道。老队长推开车门的瞬间,陆惊尘注意到他手里的作战地图上,印着父亲当年标记的伏击点,"上级命令'锋刃'小队负责爆破引导。"地图的夹页里,掉出张泛黄的合影——父亲和陈船长蹲在铁轨旁,两人的手同时按在根轨枕上,枕木上的凿痕与陆惊尘现在做的标记分毫不差。
周扬突然指着隧道深处的铁轨,应急灯的光线下,轨缝与道钉组成张巨大的弹道图,终点首指列车的必经弯道。"陆哥你看!"他的声音带着隧道回音,"这整条冰轨,像支上膛的巨枪!"
萧诺突然把狙击步枪往检修架上一卡,转身时带起的铁锈落在陆惊尘的作训服上。"我去标定制高点狙击位。"她的战术靴踩过铁轨的声响很脆,"用隧道曲率修正弹道参数,就像在靶场用风速修正那样。"
林溪的探测器己经连接上突击队的系统,屏幕上的列车实时轨迹正在更新,某个刹车点的位置突然与父亲笔记里的手绘草图重合。"找到了最佳拦截点!"她调出的方案显示,在弯道前300米爆破能让列车脱轨而不引爆核废料,"距离刚好能让突击队形成交叉火力,就像当年你父亲和陈船长在贝加尔湖设的埋伏那样。"
陆惊尘最后看了眼那枚铜制船徽,"轨"字在应急灯里泛着暖光。他突然明白父亲说的"冰轨与弹道"——所谓利刃,既要像冰轨那样承载使命,也要像弹道那样精准出击,在黑暗与冻土下,完成属于自己的拦截。
隧道的警报突然响起,红色信号灯在冰壁上投下晃动的光斑,与"海牛号"当年的战斗警报完全同步。西人的脚步声在铁轨上汇成整齐的节奏,与轨缝的撞击声、通风管的呼啸声、子弹上膛的清脆声渐渐重合。陆惊尘的手按在爆破装置的按钮上,掌心的温度透过冰冷的金属,与二十年前父亲按下它的力度,在这片被冰雪覆盖的隧道,完成了最精准的接力。
冰轨会被列车磨平,但弹道里的决心永远不会磨灭。就像利刃归鞘的真谛,从来不是在光明里等待,是在黑暗中锁定目标,等着在需要的时候,为守护的人拦下一程通往毁灭的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VE3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