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惊尘的作战靴踩在冰原的战术沙盘上,每一步都让冻硬的雪粒发出细碎的脆响。他正用激光笔标注伏击阵地,第三处火力点的射界比标准值窄15度——是考虑到侧风影响的修正,这种战术调整与父亲在"海牛号"战术手册里写的"极寒布防"记录完全吻合,手册里说:"冰原上的阵位要像步枪的标尺,既得互相掩护,又得留退路。"
周扬抱着个防水箱从指挥车后舱钻出来,箱盖的搭扣是用战术背带改的,与陈船长收藏的北极侦察兵装备扣同款。"陆哥,这是北约联合参谋部移交的战术图。"他解开锁扣的动作带着冻得发红的指节,图册的夹层里藏着张坐标纸,用摩尔斯电码写就的位置,与"九头蛇"在格陵兰岛的冰原集结点完全吻合,"里面有你父亲2006年的布防方案,每个火力点都比常规部署后移了20米。"
陆惊尘抽出坐标纸的瞬间,枚冻在防潮纸里的步枪标尺滑落出来,金属刻度的磨损痕迹与81式步枪的瞄准具特征库分毫不差,游标卡尺测量的间距,与"海牛号"武器库记录的校准数据完全一致。战术图的空白处,用铅笔写着行小字:"惊尘,冰原上的阵位会被雪埋,就像枪膛里的膛线会被灰盖,得靠记忆找最佳角度。"某个被指甲戳出的凹痕,刚好对应现在的指挥位置。
冰原的风突然掀起沙盘上的伪装网,让插着的小红旗歪倒成片。陆惊尘抬头时,看见萧诺正趴在左翼的雪丘伪装网里,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在阳光下闪出道冷光,枪身裹着的白色伪装布上,印着与周围雪粒相同的六边形图案,露出的机匣上有个新刻的"阵"字,与之前的"尘""溪""扬"等字组成完整的防御矩阵。"侧风风速8米/秒,所有火力点要向右修正3密位。"她突然扣动扳机,空包弹的声响震落了沙盘边缘的冰棱,"刚才测你的布防间距,第三组比标准密0.5米,是怕火力重叠?和在撒哈拉沙漠设防时的毛病一样。"
"这挺重机枪的三脚架调低了3厘米。"陆惊尘用水平仪校准枪身,倾角与父亲在手册里标注的"海牛号"低温布防标准完全一致,"陈船长在日志里写,2004年他带人把所有机枪都调低了角度,说能在积雪增厚时保持射界,就像给步枪校零。"他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好阵位在冰原上要像扎进冻土的桩,再大风也吹不动。"
林溪抱着通讯器从指挥帐篷跑出来,战术靴的冰爪在雪地上划出六道星形痕迹,与"海牛号"的战术标识完全一致。"刚截获的'九头蛇'调动指令。"她把设备往保温箱上一放,屏幕上的兵力分布图正显示着三个突击集群,"是典型的楔形攻势,主攻方向与2003年在西伯利亚的战术完全相同,你父亲的防御笔记里说,当年他们就是靠预判这种阵型,在楚科奇海冰原打了场伏击,当时的积雪厚度比现在还深40厘米。"
她的指尖突然在触摸屏上停顿。指令的加密图层下,突然跳出个熟悉的锚形水印,与"海牛号"的船徽轮廓分毫不差。"是你父亲留的战术标记!"林溪的声音带着呵出的白汽,"标记旁边画的防御弧线,和你现在布的防线完全重合,他在笔记里写'给儿子留个标准答案'。"
周扬突然在防水箱的夹层发现异常,块冻在雪团里的铜制船徽,与陆惊尘脖子上的那枚形成对称,背面的刻痕是"防"字。"是你父亲在布防时藏的!"他用保温壶融雪的动作带着小心,"船徽的边缘有明显的战术笔划痕,和你刚才标注阵位的力度完全相同,说明你们父子的战术习惯一模一样。"
萧诺从雪丘上爬下来,狙击步枪的枪管上凝着层白霜。"多国联合防御部队一小时后抵达。"她把枪往肩上一扛,"要依托冰原工事阻击突围的'九头蛇'主力,你父亲的重机枪在右翼第三号工事,枪管的防冻涂层和你现在调试的这挺是同批次。"她突然拽过陆惊尘的手腕,把副加热手套塞进他掌心,"是用陈船长的防寒服改的,指尖有导电胶,操作通讯器不用脱手套,就像你父亲在手册里画的设计图。"
陆惊尘戴上手套的瞬间,激光笔的操控突然精准,第十五处火力点的射界完美覆盖预设区域。"这是父亲的巧思。"他调整机枪俯仰角的动作带着熟稔,"当年在白令海峡冰原,他就是靠这种布防方法,用一个连顶住了一个营的冲锋,为援军争取了西小时。"指挥车突然传来通报,联合部队的增援路线与父亲笔记里的预备队行进方向完全重合,"就像你说的,防御作战,布局比火力重要。"
林溪的通讯器突然接入北约战术数据库,屏幕上的"九头蛇"战术演变图正在更新,某个突击波次的间隔突然变红,与父亲手册里标注的"疲惫周期"完全吻合。"他们还在用老一套的车轮战。"她敲击键盘的动作带着冻得发僵的指尖,"冲锋间隙比标准值短2分钟,和你父亲记录的'急于突围'特征相同,说明他们研究过老陆的防御手册。"
陆惊尘摸出那枚融雪后的船徽,对着夕阳观察上面的刻痕,突然明白父亲的用意——船徽边缘的齿状刻痕数量,刚好对应"九头蛇"的突击波次。他突然想起父亲在战术手册里的最后一页,用刺刀刻着:"冰阵会被炮火摧毁,但布阵的勇气不会,就像枪阵会被突破,但持枪的信念不会。"
赵擎苍的指挥车碾过冰原时,车头灯的光柱在雪地上投下两道交叉的光带,刚好框住沙盘的核心区域。老队长推开车门的瞬间,陆惊尘注意到他手里的联合防御方案上,印着父亲当年绘制的战术箭头,"上级命令'锋刃'小队负责核心阵地防御。"方案的夹页里,掉出张泛黄的合影——父亲和陈船长站在冰原工事旁,两人的手臂同时指向左翼狙击位,那个位置与萧诺现在的阵位分毫不差。
周扬突然指着远处的冰原,夕阳下的工事与火力点组成个巨大的盾形,边缘的巡逻路线与"海牛号"的航线图完全吻合。"陆哥你看!"他的声音带着被冻得发颤的兴奋,"这整片防御阵地,像支竖起的盾牌!"
萧诺突然把狙击步枪往工事的射击孔里一卡,转身时带起的雪沫落在陆惊尘的作训服上。"我去左翼标定狙击阵位。"她的战术靴踩过雪堆的声响很轻,"用冰原反光率修正瞄准参数,就像在靶场用光照修正那样。"
林溪的通讯器己经连接上所有火力点,屏幕上的实时防御图正在更新,某个预备队集结点的位置突然与父亲笔记里的手绘草图重合。"找到了反击支点!"她调出的方案显示,在这里部署机动部队能形成反包围,"距离刚好能在'九头蛇'第三次冲锋后完成合围,就像当年你父亲和陈船长在冰原设的口袋阵那样。"
陆惊尘最后看了眼那枚铜制船徽,"防"字在夕阳里泛着暖光。他突然明白父亲说的"冰阵与枪阵"——所谓利刃,既要像冰阵那样沉稳防御,也要像枪阵那样协同出击,在极寒与炮火间,完成属于自己的坚守。
冰原的冲锋号突然在寒风里响起,旋律比标准版本多了两拍休止,是父亲改的防御信号。西人的脚步声在工事间汇成整齐的节奏,与机枪的上膛声、通讯器的电流声、雪地车的引擎声渐渐重合。陆惊尘的手按在重机枪的扳机上,掌心的温度透过冰冷的金属,与二十年前父亲握住它的力度,在这片被冰雪覆盖的战场,完成了最坚定的接力。
冰阵会被攻破,但枪阵里的羁绊永远不会瓦解。就像利刃归鞘的真谛,从来不是在退守里妥协,是在防御中凝聚力量,等着在需要的时候,为守护的人筑起一道通往黎明的墙。
(http://www.220book.com/book/VE3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