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六十七章:火塘与枪口

小说: 利刃归鞘   作者:紫璃猫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利刃归鞘 http://www.220book.com/book/VE3E/ 章节无错乱精修!
 

陆惊尘的作战靴踩过边境哨所的石板时,靴底的冰碴在火塘边化成细小的水痕。他正用铁丝翻动塘里的烤饼,第三张饼的焦痕比标准多了两道——是木柴火力不均导致的,这种火候把控与父亲在"海牛号"生存手册里写的"野外炊事"记录完全吻合,手册里说:"火塘的温度要像枪口的热度,既得烤熟食物,又不能烧糊信念,差一点都不行。"

周扬抱着个藤编筐从储藏室走出来,筐沿的加固绳是用步枪背带改的,与陈船长收藏的边防哨所炊具筐同款。"陆哥,这是老哨所移交的干粮。"他掀开粗布盖的动作带着麦粉的香气,里面的青稞饼上印着模糊的锚形徽记,与"海牛号"后勤补给的干粮标识完全一致,"里面存着2023年的伙食日志,是你父亲带队驻守时写的,每块饼都比标准重15克,说能多扛半小时巡逻。"

陆惊尘拿起青稞饼的瞬间,枚嵌在饼渣里的步枪准星护圈滑落出来,黄铜材质的氧化程度与95式步枪的配件库数据分毫不差,内侧的刻痕,与"海牛号"武器保养记录的编号对应。伙食日志的夹页里,张用铅笔写的食谱旁注着:"惊尘,烤饼要像保养枪管,火大了会裂,火小了不熟,得盯着看。"某个被油渍圈出的日期,刚好是现在的巡逻日。

哨所的木门突然吱呀作响,带着风雪的寒气灌进火塘边。陆惊尘抬头时,看见萧诺正靠在门框上,狙击步枪斜挎在肩上,枪身裹着的羊毛毯上,印着与火塘边毡毯相同的格纹,露出的机匣上有个新刻的"守"字,与之前的"尘""溪""扬"等字组成完整的戍边阵形。"西北风向,巡逻时要把枪托贴紧身体防积雪。"她伸手拨开火塘的木柴,"刚才看你翻饼的频率,第三张比标准慢了0.3秒,是在想巡逻路线?和你在高原守卡时总盯着山口的毛病一样。"

"这口铸铁锅的锅底厚了4毫米。"陆惊尘用手指敲着锅沿,工艺标准与父亲在手册里标注的"海牛号"野炊装备特征完全一致,"陈船长在日志里写,2021年他找人给所有铁锅加了厚底,说能在冻土上保温更久,就像给步枪装隔热护手。"他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好锅在哨所里要像战友的背,再冷也能焐热食物。"

林溪抱着无线电从瞭望塔跑下来,防寒靴的鞋底沾着团雪,与哨所外的积雪成分完全相同。"刚收到的边境预警。"她把无线电往火塘边的石板上一放,屏幕上的红点正朝着哨所方向移动,"是三只迷途的岩羊,2022年你父亲在这里救过同款羊群,他在巡逻记录里写'边境的动静不分人畜,都得盯紧',当时的雪比现在还厚20厘米。"

她的指尖突然在无线电的侧面停顿。塑料外壳的内侧,刻着串微小的数字:"火塘温度×2=巡逻间隔",计算结果与父亲在日志里标注的巡逻时间完全吻合。"是你父亲刻的!"林溪的声音带着火塘的暖意,"他说在哨所不能全信仪器,得把规矩藏在锅碗瓢盆里。"

周扬突然在藤编筐的夹层发现异常,块用麦粉压的面饼,形状与步枪弹匣完全相同,背面的刻痕是"路"字。"是你父亲做的标记!"他用指尖扫掉饼屑的动作带着小心,"饼的硬度测定显示是三个月前做的,与'九头蛇'试图越境的时间吻合,说明这是给巡逻队留的路线指引。"

萧诺走到火塘边,把狙击步枪靠在毡毯上,开始帮着陆惊尘翻烤饼。"联合巡逻队一小时后到,要沿老路线巡查15公里边境线。"她拿起木铲的动作带着熟稔,"你父亲的戍边步枪在装备架左数第一个位置,枪管的防冻涂层和你现在用的这把完全相同。"她突然拽过陆惊尘的手腕,把副羊毛手套塞进他掌心,"是用陈船长的旧毛衣改的,掌心有防滑胶,握枪烤饼都不滑,就像你父亲在手册里画的设计图。"

陆惊尘戴上手套的瞬间,翻饼的力度突然均匀,第十五张饼的焦痕刚好符合标准。"这是父亲的手艺。"他把烤好的饼分给众人的动作带着自然,"当年在喀喇昆仑山哨所,他就是这样用三块烤饼让迷路的牧民找到方向,每块饼里都裹着块盐,说能扛住高原反应。"通讯器突然传来巡逻队的通报,他们的集结点与父亲笔记里的汇合点完全重合,"就像你说的,守边境和烤饼一样,得有人盯着火,有人看着路。"

林溪的无线电突然接收到段旧信号,是父亲2023年的巡逻播报:"火塘正常,枪支正常,边境正常——等待换防",背景音里的风雪声与现在的完全相同。"是老陆的声音!"她调大音量的动作带着激动,"信号频率和现在用的巡逻频道完全一致,说明这是他故意留在频段里的。"

陆惊尘把青稞饼摆成圆形围在火塘边,饼的间距刚好能放下西把步枪,突然明白父亲的用意——所有饼的重量相加,刚好是西人一天的巡逻口粮。他突然想起父亲在生存手册里的最后一页,用烧红的铁丝烫着:"火塘不能灭,边境不能忘,两样都得守住。"

赵擎苍的巡逻车停在哨所门口时,车头灯的光柱在雪地上投下两道平行线,刚好框住火塘与步枪组成的图案。老队长走进哨所的瞬间,陆惊尘注意到他手里的保温桶,与"海牛号"的款式完全一致,"上级决定恢复老哨所的火塘传统,每个巡逻队都得烤次饼。"他掀开桶盖的动作带着笑意,"这是按你父亲的食谱做的,盐比标准多放了半勺。"

周扬突然指着火塘的火苗,跳动的火光在枪口上映出温暖的光斑,与"海牛号"机舱的炉火完全相同。"陆哥你看!"他的声音带着哽咽,"这火光在枪上晃的样子,像老陆在旁边看着我们......"

萧诺突然把自己的步枪往火塘边一放,与林溪、周扬的枪组成个半圆,刚好护住火塘。"该准备巡逻了。"她拿起头盔的动作带着自然,"就像当年在'海牛号'上那样,枪不离手,灶不离人。"

林溪的无线电最底层,存着段父亲的影像,画面里他正用火塘的余温烤着步枪,说:"枪和人一样,冷了就打不准,得暖暖。"背景里的哨所陈设,与现在完全相同。"是留给我们的教材!"她把屏幕转向众人,"你父亲在最后说'锋刃的人,走到哪都得守住火和枪'。"

陆惊尘最后看了眼火塘的余烬,映在枪口上的暖光像颗跳动的太阳。他突然明白父亲说的"火塘与枪口"——所谓利刃归鞘,不是让枪在哨所里生锈,是让它沾着火塘的温度,就像火塘永远为归人燃着,枪口也永远为守护而温热,在风雪里筑起最踏实的屏障。

哨所的熄灯号突然在风雪中响起,旋律比标准版本多了段悠长的尾音,是父亲改的戍边信号。西人的脚步声在哨所外汇成整齐的节奏,与火塘木柴的噼啪声、步枪的轻响、风雪的呼啸声渐渐重合。陆惊尘的手按在步枪护木上,掌心的温度透过冰冷的金属,与一年前父亲握住它的力度,在这片飘着雪的边境线,完成了最坚定的接力。

火塘会熄灭,但心里的守土信念永远不会降温。就像利刃归鞘的真谛,从来不是在温暖里封存,是在风雪中积蓄力量,等着在需要的时候,为守护的土地递上一块热饼,一把热枪,一份热气腾腾的坚守。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利刃归鞘

    (http://www.220book.com/book/VE3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利刃归鞘 http://www.220book.com/book/VE3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