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沈念卿随萧景琰回沈府省亲。马车刚到巷口,就见青禾领着几个小丫鬟候在门前,手里捧着新摘的蔷薇花。
“小姐,您可回来了!”青禾如今己是三皇子府的管事嬷嬷,见沈念卿扶着萧景琰下车,忙上前搀扶,“夫人在后园种的芍药开得正好,特意留着等您回来赏呢。”
柳氏正坐在海棠树下的石桌旁翻账册,见他们进来,笑着放下笔:“刚念叨你们,就到了。”她拉过沈念卿的手,目光落在她微微隆起的小腹上,“太医说月份还浅,路上没累着吧?”
“母亲放心,景琰把我护得紧着呢。”沈念卿挨着柳氏坐下,看桌上摊着的是苏州田庄的账目,“王氏那处田庄,如今打理得如何了?”
“托你的福,改成了官仓,去年冬天接济了不少灾民。”柳氏提起这个就欣慰,“苏州知府换了新官,是个清廉的,前日还派人送了新米来,说要谢你当年揭发贪腐案呢。”
萧景琰在一旁笑道:“岳母如今可是京中有名的女善人,上个月捐的棉衣,连太后都夸体恤民情。”
正说着,沈修从书房出来,手里拿着一卷画轴:“卿儿来看,这是你大哥生前临摹的《江山图》,前些日子从旧箱底翻出来的,补了补正好挂在你从前的院里。”
沈念卿展开画轴,见上面远山含黛,江水浩荡,笔锋间尽是少年意气。她指尖抚过角落“念昀”二字,眼眶微微发热:“大哥若还在,定会为如今的太平日子高兴。”
午后,沈念卿独自去了汀兰水榭。窗台上的青瓷瓶里插着新折的绣球花,案上还摆着她当年亲手做的琵琶弦,蒙着层薄尘却依旧完好。
“小姐,您看谁来了?”青禾领着个白发老者进来,竟是许久未见的李太医。
“李太医,您怎么来了?”沈念卿忙起身让座。
李太医颤巍巍从药箱里取出个木盒:“老奴如今告老还乡,特来辞行。这是当年沈将军留给您的兵书注解,他说若有朝一日沈家有女能撑起门户,便将这个交予她。”
打开木盒,泛黄的纸页上满是外祖父苍劲的批注,字里行间皆是保家卫国的赤诚。沈念卿忽然想起小时候,外祖父总把她架在肩头,在海棠树下教她认兵书里的字。
“多谢太医。”她将木盒收好,“回乡路上若有需要,只管让人去三皇子府传话。”
李太医作揖离去后,萧景琰走进来,从身后轻轻环住她:“又在想外祖父了?”
“他若看到现在的沈家,该多好。”沈念卿靠在他怀里,望着窗外飘落的海棠花瓣,“当年总觉得前路漫漫,如今才知,只要守住本心,再难的坎也能过去。”
萧景琰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下个月陛下要南巡,我己请旨随行,顺便带你去苏州看看。听说那里的海棠开得比京中更盛。”
沈念卿笑着点头,忽然听见院外传来孩童的笑声。原来是沈府旁支的几个小侄辈,正追着蝴蝶跑过,裙摆上沾着草叶,却笑得无忧无虑。
“你看他们。”沈念卿指着那些孩子,眼中满是温柔,“当年我和大哥,也常在这里追着玩呢。”
萧景琰握住她的手,与她并肩站在窗前:“以后我们的孩子,也让他们在这里长大,教他们认海棠,读兵书,告诉他们沈家的故事。”
暮色漫上来时,柳氏让人摆了家宴。席间,沈修说起京中近来的趣事,柳氏给沈念卿夹着她爱吃的莲子羹,萧景琰时不时替她挡掉杯中的酒,满室欢声笑语。
沈念卿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明白,所谓圆满,不是没有经历过风雨,而是风雨过后,所爱之人仍在身旁,故园依旧,新声渐起。
离开沈府时,沈念卿回头望了一眼。海棠树的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长,树下仿佛还站着那个当年隐忍坚强的少女,而如今,她己能笑着与过去告别。
马车缓缓驶离巷口,沈念卿靠在萧景琰肩头,指尖轻轻抚摸着小腹。那里正孕育着新的生命,也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前路或许仍有波澜,但她知道,只要身边有他,身后有家,便无所畏惧。就像那年年盛开的海棠,无论经历多少风霜,总能在下一个春天,绽放出最热烈的光彩。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