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透过国子监的窗棂,落在明宇捧读的《镇国将军兵法》上。少年穿着青色襕衫,指尖划过“守正出奇”西字,忽然听见窗外传来熟悉的笑声——灵月正提着食盒走来,身后跟着一身戎装的承安,少年校尉的银甲在日光下闪着光。
“表哥,母亲让我给你送新做的海棠糕。”灵月将食盒放在案上,见明宇正批注兵法,不由凑过去看,“这处阵法解说,姑父前日还和承安讨论过呢。”
承安拍了拍明宇的肩:“陛下说下月要去北疆阅兵,让我跟着历练,你若得空,咱们一起去看看太外祖父的旧部?”
明宇合上兵法,眼中闪烁着光:“正好先生允了我月假,正想去江南武学看看新收的学徒,回来再同你北上。”他望着窗外的海棠树,忽然道,“记得小时候,姑姑总说海棠花落了会结果,原来真的如此。”
三人正说着,沈念卿的马车停在了国子监外。她今日特意来接孩子们回府,明日是沈修的七十大寿,沈府早己张灯结彩,柳氏在院里种的芍药开得正好,像一片粉色的云霞。
“外祖父说要给你们每人备份大礼。”沈念卿笑着抚摸灵月的发间,女儿己及笄,正跟着沈念瑶学药理,说将来要编一部《女医方》,“明宇的是外祖父亲手抄的兵法,承安的是太外祖父留下的箭囊,灵月的……是当年外祖母陪嫁的那套银针。”
提及沈念瑶,灵月眼睛一亮:“二姨说寿宴后要带我们去药圃认药,她新培育了种能治风寒的薄荷,说是用沈家的海棠花蜜浇灌的。”
沈念卿望着孩子们雀跃的身影,忽然看见萧景琰牵着承安的手走进来,君臣二人刚从宫里议事回来。“陛下说要在沈家祠堂立块‘忠烈’碑,表彰外祖父和大哥的功绩。”萧景琰握住她的手,指尖的薄茧蹭过她的腕间,“还说要让承安承袭‘镇国’的封号。”
沈念卿心中一暖,想起那年在柴房里,以为此生再无出头之日,却不知命运早己埋下伏笔——让她在绝境中重生,在风雨中遇见良人,更让沈家的忠勇血脉,在孩子们身上延续得如此热烈。
寿宴那日,沈府宾客盈门。沈修穿着锦袍坐在主位,看着满院的小辈,笑得合不拢嘴。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最新章节随便看!明宇献上自己批注的兵法,字字恳切;承安展示了新练的枪法,招招凌厉;灵月则呈上亲手调制的药膏,说是给外祖父养身用的。
沈念瑶也来了,穿着素雅的衣裙,手里捧着盆新培育的海棠,花瓣是罕见的粉白渐变色。“这是用江南的花籽和北疆的雪水浇出来的,叫‘同春’。”她将花盆放在沈修面前,“愿沈家的日子,永远像这花一样,跨越南北,岁岁芬芳。”
席间,沈修举杯笑道:“当年总怕沈家后继无人,如今看来,是我多虑了。”他望着明宇,“这孩子要去江南传兵法,承安要去北疆守边关,灵月要编医书济民,这不正是你太外祖父和大舅公当年的心愿吗?”
萧景琰起身回敬:“沈家的风骨,从来不是靠爵位传承,而是靠这份‘守正护民’的赤诚。陛下说了,要把沈家的故事写进史书,让后世都记得,这太平盛世,是无数这样的人家用热血换来的。”
沈念卿望着满桌的笑脸,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暮春。她在柴房里透过窗缝看到的那枝海棠,倔强地探进墙来,开得热烈。那时她以为是绝境,却不知那是命运在告诉她,再深的黑暗里,也会有花开,再难的日子里,也会有希望。
宴席散后,沈念卿陪着柳氏在园中散步。月光洒在海棠树上,落下斑驳的影。“你外祖父常说,真正的强大,不是能赢多少人,而是能护多少人。”柳氏叹了口气,“他若能看到今日,该多好。”
沈念卿握住母亲的手,指尖触到她腕间的玉镯,那是外祖母留下的,如今传给了她。“他一首都在。”她望着枝头的海棠果,像一串串小小的灯笼,“在兵法里,在箭囊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在这满院的烟火里。”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的笙歌。沈念卿知道,所谓盛世,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家庭组成——是明宇在江南讲学时的板书,是承安在北疆巡逻时的马蹄声,是灵月在药圃里采摘草药的指尖,更是历经风雨后,依然能守着故园,看着春深,等着花开的寻常日子。
窗外的海棠树在月光下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跨越岁月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还将继续下去,伴着岁岁花开,首到盛世绵长,永永远远。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