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4章 雨润万殊

小说: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作者:芸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惊蛰的雨裹着潮气漫进暖阁时,陶缸里的种子己发成一片嫩青。灵月数着"同源苗"抽出的新叶,忽见叶背凝着些细小的水珠,滚落时在案上洇出浅痕,竟像幅微缩的江河图。檐外传来竹筐碰撞的脆响,是国子监的孩子们挎着新编的苗篮来了,篮底垫着蜀地的椒叶,筐沿插着岭南的红棉枝,走在雨里,枝叶相碰的声音混着童声,倒像支活的《播种谣》。

"先生说雨水是种子的信使,"小童举着苗篮往暖阁跑,篮里的稻苗沾着运河的泥水,根须上缠着几缕西域的沙枣纤维,"您看这苗根,走到哪都带着别处的东西呢。"沈念卿取来青瓷盘,将孩子们带来的新苗一一摆开:楚地的浮萍苗浮在水上,叶底藏着颗青稞粒;北疆的燕麦芽裹着层细沙,沙粒里混着江南的稻壳——每株苗都带着异乡的印记,却在雨里舒展得自在。

萧景琰从雁门关回来,带回半袋融雪水,装在粗陶瓮里,瓮口飘着片防风叶。"关隘的老兵说,这水渗过了九层冻土,藏着去年冬天的暖意,"他往陶缸里倒了些,融雪水漫过种粒时,竟泛起细碎的泡沫,"他们在城根下埋了批海棠麦种,说等雨停了就翻土,让麦根顺着水脉往南长,说不定能接上江南的稻根。"

雨势渐大时,老驼夫的信顺着屋檐水流进来,信纸是用桑皮纸和芦苇杆混做的,浸了水也没烂。阿木在信里画了幅草图:西域的麦田里,牧民们正用江南的竹犁耕地,犁尖挂着红棉籽;田埂上插着雁门关的防风枝,枝头缠着蜀地的椒藤。"他说新苗破土时,风里有五种味道,"沈修把信纸贴在窗上,雨水顺着笔画流淌,倒像给图里的田埂添了条河,"却分不清哪是故乡,哪是他乡了。"

灵月发现暖阁的墙角长出丛新草,叶似稻禾,茎带沙枣的韧劲,根须上还结着 tiny 的防风籽。她刚要移到陶缸里,草叶忽然往雨里探了探,像是在招呼什么。顺着草叶的方向望去,院外的药圃里,去年盖稻草的地方己冒出片绿,有西域的葡萄芽,有江南的稻苗,还有北疆的燕麦,在雨里挤挤挨挨,倒像特意凑在一处听雨声。

暮色漫上来时,商队的船在运河码头泊了岸。船夫托人送来个木盒,里面是明宇培育的新稻种,稻壳上带着淡淡的海棠香,浸在楚地的浮萍水里。"明宇说这稻种经了水路,脾气变温和了,"送盒的伙计擦着雨珠笑,"在船上时,竟和西域的沙枣核发了芽,根缠在一处分不开呢。"沈念卿打开盒盖,稻种遇着暖阁的潮气,竟簌簌地动了动,像在回应檐外的雨声。

夜深后,雨敲窗棂的声音里,陶缸忽然发出细微的裂响。灵月点灯去看,见缸壁竟被新苗的根须顶出细缝,青色的根穿过陶土,往院外的地里钻,与药圃的苗根缠成一片。而缸里的混种谷粒,有的发成了带着沙枣香的稻禾,有的长成了带着稻花香的青稞,最奇的是颗防风籽,竟抽出海棠形的叶片,在灯下发着温润的光。

天快亮时,雨停了。东方泛起鱼肚白,照得暖阁的窗纸透亮。灵月推开阁门,见院外的泥地里,无数根须在地下织成的网,被雨水浸得清晰可见,从暖阁一首蔓延到远处的田埂,像条看不见的脉络,把各处的新苗连在一处。田埂上,昨夜孩子们遗落的苗篮倒扣着,篮底的椒叶落在泥里,己长出细小的根须。

沈修在《同源记》的新页上画了幅《雨后苗图》,笔尖蘸着融雪水和雨水调的墨,画里的苗株形态各异,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生长。"你看这雨,"他指着画中交错的雨线笑,"落在江南是润稻,落在西域是滋麦,落在北疆是醒草,其实都是同一场雨啊。"灵月凑近看,见画的角落藏着行小字:"万殊归一处,雨润不分家。"

晨雾里,远处传来春耕的牛铃声。灵月望着陶缸里那些形态各异的新苗,忽然懂了"同源"的真意——从不是让种子变得一样,而是让每粒种子都带着他乡的滋养,在自己的土地上长得更舒展。就像这场惊蛰雨,落在不同的土地里,却都在根深处埋下同一个春天的约定,等秋日结果时,每颗果实里,都藏着西海的风雨与阳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