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风带着暖意穿过暖阁,陶缸里的"同源苗"己长得齐膝高,枝桠间缀着细碎的花苞,一半像海棠,一半似沙枣。灵月正给苗株松绑,忽闻院外驼铃叮当,老驼夫的身影在柳影里晃动,背上驮着个巨大的藤筐,筐沿垂着蜀地的椒穗和岭南的棉絮。
"阿木让给暖阁捎些'风信子',"老驼夫解开筐绳,里面滚出几十个布囊,囊口系着不同的植物纤维——江南的桑丝、西域的驼毛、北疆的桦树皮,"他说把种子装进去,风一吹就知道该往哪扎根。"灵月拿起个系着桑丝的布囊,里面的海棠麦种竟微微发热,像揣着颗小小的太阳。
萧景琰从运河码头带回个竹编的风轮,轮叶上贴着各地的种子标本:雁门关的防风籽、楚地的浮萍籽、江南的稻壳。他将风轮挂在暖阁檐下,春风过时,轮叶转动的声音里混着种粒碰撞的轻响。"明宇说江南的秧田己整好,就等这风捎信,"他指着轮叶上的稻壳笑,"你看它们转得多欢,像在催咱们快点下种呢。"
午后的阳光透过风轮的缝隙,在《同源记》上投下流动的光斑。沈念卿正补录新的种子故事,忽见纸页边缘洇出片湿痕,抬头见灵月捧着个布囊发呆,囊口的棉絮沾着细小的沙粒,是西域的风沙混着江南的水汽凝成的。"这囊里的青稞种发了芽,"灵月把布囊凑近窗台,芽尖正朝着风来的方向,"它竟知道故乡在西边。"
国子监的孩子们举着风筝跑过院外,风筝线缠着各色种粒串成的穗子。领头的小童举着只蝴蝶风筝,翅膀贴着《种旅图》的拓片,翅尖系着颗核桃大的莲子,正是惊蛰时从洛水捞来的。"先生说风筝能替种子看路,"小童仰着脖子放线,莲子在风里轻轻摇晃,"等飞到云里,就知道哪片土地在等它。"
暮色染黄窗纸时,商队的船娘遣人送来个瓦罐,罐口封着芦苇叶,里面是楚地的新藕,藕孔里塞着些燕麦籽。"船娘说藕在水里走了千里,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每节都藏着不同的水味,"沈修用刀切开藕段,断面上的孔洞竟连成条蜿蜒的水路,"她把燕麦籽塞进孔里,让它们跟着藕见识见识江河的模样。"
夜深后,暖阁的风轮忽然转得急促,檐角的布囊们轻轻颤动,像在应答远方的召唤。灵月披衣起身,见陶缸里的同源苗花苞尽数绽开,一半粉白如海棠,一半鹅黄似沙枣,花香在风里缠成一股,竟分不清是江南的甜还是西域的醇。她忽然想起老驼夫说的,西域的麦田己泛出浅绿,江南的秧苗刚探出头,两处的新苗都在风里朝着对方的方向生长。
天快亮时,风停了。灵月推开阁门,见檐下的布囊们落了层细尘,囊口的纤维上沾着各色花粉——江南的稻花、西域的沙枣花、北疆的燕麦花。她捡起个系着驼毛的布囊,里面的防风籽己破壳,根须顺着布囊的缝隙往外钻,在晨露里闪着银光。
沈修在风轮的轮轴上系了卷桑皮纸,纸上写着给明宇和阿木的信。"让风替咱们捎句话,"他把纸卷缠得极松,"就说暖阁的种子们都醒了,正等着和天下的新苗们打招呼呢。"灵月往纸卷里塞了片同源苗的花叶,一半粉一半黄,像张小小的帖子。
晨雾散去时,风轮又转了起来,带着纸卷和花叶往东方飘去。灵月望着风轮掠过远处的田野,见地里的农人正弯腰播种,江南的稻种落进土里时,混着几粒西域的青稞;西域的麦田里,阿木的儿子撒下的麦种中,藏着江南的海棠麦。风过时,所有的新苗都轻轻摇晃,像在互相致意。
暖阁的墙上,新添了幅孩子们画的《风信图》,画里的风是彩色的,带着各色种子在天上飞,飞过江河时,种子们就探出头看一眼水面;飞过山峦时,就停下来闻闻泥土的味道。灵月摸着画中风的纹路笑,忽然明白,所谓风信,从不是单一的消息,而是千万粒种子借着风的翅膀,把自己的故事讲给远方听,让每片土地都知道,别处的种子正带着它们的气息,在时光里慢慢长成彼此的模样。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