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调回了早班。
六点到下午两点,阳光最足的时候上班,天黑前回家。这个时间段的安全感让她上瘾——清晨的街道上洒水车刚过,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尘土味;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便利店,把收银台一角晒得发烫。她想用这种规律到近乎机械的生活,把那一夜从身体里洗出去,像冲掉误食的毒。
闹钟每天五点响起,她会在黑暗中静躺三十秒,听着老旧空调外机的嗡鸣,然后猛地坐起,像一具被线牵动的木偶。冷水洗脸时,她会盯着镜子里自己眼下浮起的青影,想起宴会上那些女人瓷白的肌肤,像是永远不会被疲惫侵蚀。
她重新穿上了帆布鞋,洗得发白,鞋头有些脱线,左脚内侧还留着上次雨天踩进水坑的污渍。脚趾上的擦伤结了痂,走路时还有点钝痛,像是身体在提醒她那晚的愚蠢。但她走得格外用力,每一步都踏得实实在在,仿佛要踩碎地面上不存在的影子,证明自己从未离开过这里。
便利店的玻璃门每天清晨被她推开时,都会发出同样的呻吟。她熟悉这里每一寸的气息——关东煮的昆布汤底在清晨六点半开始飘香,冰柜第三层的铰链需要用力才能合紧,收银机最下面的硬币槽容易卡住一角硬币。这些细节构成了一张密实的网,把她牢牢固定在"林晚"这个身份里:27岁,便利店店员,月薪4200,住在城东老小区的出租屋。
"早啊小林。"店长打着哈欠递来交接单,手指上沾着昨晚的泡面油渍,"夜班说冷柜有点问题,你注意看看。"
她点点头,把背包塞进员工柜。柜门内侧还粘着一片己经干枯的花瓣,是去年生日时同事随手塞进去的。她的手指轻轻拂过那片褐色的残骸,然后用力关上了门。
便利店恢复了往日的节奏:六点半,附近中学的学生来买加热柜里的饭团和奶茶,他们校服背后用马克笔画着幼稚的涂鸦;七点十五,写字楼的上班族匆匆抓走三明治和咖啡,手机贴在耳边说着"这个方案必须今天搞定";九点半,小区里的老人来买降压药和报纸,他们的手指在玻璃柜台上留下模糊的指纹。
她微笑,找零,说"欢迎下次光临",声音平稳得像是录音播放。动作熟练到不需要思考——扫码、装袋、收钱、找零,一套流程能在十二秒内完成。有顾客夸她效率高,她只是笑笑,没说自己曾在收银台下掐着秒表练习。
没人看出她变了。连她自己,都想骗过自己。
可有些东西,己经不一样了。
现在每当有穿西装的男人进店,她的余光会先扫过对方的袖扣;听到汽车引擎声,她会不自觉地看向窗外是不是黑色宾利;甚至闻到雪松味的香水,她的后背都会绷紧一秒,然后才强迫自己放松下来。
那天早上,一个穿香奈儿粗花呢套装的女人推门进来。女人的栗色头发盘得一丝不苟,耳垂上的珍珠随着步伐轻轻摇晃。她径首走向咖啡机,动作优雅得像在挑选红酒,最后按下了美式咖啡的按钮。
"需要加热吗?"林晚问道,手指悬在微波炉按钮上方。
女人摇摇头:"不用,谢谢。"她的普通话带着一点南方口音,手指上的钻戒在扫码时闪了一下,戒托是铂金的,主石周围镶着一圈碎钻,在便利店的白光下折射出刺眼的光芒。
林晚递过咖啡,女人随口说:"谢谢。"她的手机在这时响起,屏幕上显示"老公"两个字。女人接起来,语气亲昵:"嗯,买好了...不用来接,司机就在外面..."
那一瞬间,林晚竟想低头看自己手上有没有戒指。她的左手无名指空空如也,只有一道浅浅的压痕——上周她鬼使神差地在夜市试戴了一枚20块钱的假钻戒,戴了十分钟就摘下来,却留下了这道痕迹。
但在那一秒,她**幻想过自己是这个女人**——住在能看到江景的高层公寓,有专职司机接送,丈夫不会让她在深夜独自回家,而是会像所有体面的中产丈夫一样,至少发条微信问"到哪儿了"。
微波炉"叮"的一声把她拉回现实。她猛地清醒,这种念头不该有。可它像藤蔓,悄悄缠上了她的心,勒出一道道看不见的血痕。
女人离开时,门外的确停着一辆奔驰。林晚看着司机小跑着为她开门,突然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一个词——"阶级滑梯"。有些人出生就在滑梯顶端,轻轻一坐就能优雅下滑;而更多的人,连爬上梯子的机会都没有。
还有一次,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在货架前犹豫。他踮着脚,小手在空中抓挠,想拿最上层的薯片却够不着。他妈妈正在看手机,头也不抬地说:"叫那个姐姐帮你拿一下。"
林晚走过去,伸手取下薯片递给他。她的工作服袖口有些脱线,线头在空气中轻轻摇晃。男孩接过零食,突然笑着说:"谢谢姐姐,你像童话里的仙女。"
她僵住了。仙女?她低头看自己——磨白的牛仔裤,沾着咖啡渍的帆布鞋,指甲剪得短而干净,没有指甲油,右手腕上还有一道昨天被纸箱划破的伤痕。哪来的仙女?
她想起那晚的水晶鞋,那场舞会,那个说"我会牵着你"的男人。水晶灯下,她确实短暂地当过三小时的"仙女",然后被打回原形。
"小孩子乱说话。"男孩妈妈终于从手机上抬起头,敷衍地笑了笑,"快谢谢姐姐。"
林晚勉强扯动嘴角:"不客气。"她转身去整理冰柜,把过期的饭团一个个挑出来。冰柜的冷气扑在脸上,她眨了眨眼,发现睫毛不知什么时候湿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荒唐地白日梦她开始失眠。
每晚躺下,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浮现陈砚之的声音:"你可以靠近,但不能留下。"他的语气那么平静,像是在讨论天气,而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幻想。
她反复咀嚼这句话,像舔舐一块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最初几天,她恨他——恨他的残忍,恨他的高高在上,恨他给了希望又亲手掐灭。但渐渐地,恨意变成了更复杂的东西。
如果她再努力一点呢?如果再"配得上"一点呢?这个念头像毒蛇一样钻进她的脑海。如果她减肥,学礼仪,去读个大学,换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不是就能留下?是不是就能跨过那道无形的门槛?
凌晨三点,她打开手机,在搜索栏输入"如何进入上流社交圈"。页面跳出一堆广告:名媛培训班(三个月速成,学费68000)、贵族礼仪课(包教包会,不会退款)、富豪相亲会(验资500万可报名)。她点进一个叫"淑媛学院"的网站,看到一张张精致的脸,穿着高定,举着香槟,笑得体面而疏离。课程列表里包括"红酒品鉴"、"马术入门"、"高尔夫社交礼仪"。
屏幕的光在黑暗中刺得她眼睛发痛。她关掉页面,盯着天花板上的一处裂缝。那裂缝形状像一棵树,从墙角一首延伸到吸顶灯边缘。第一次觉得——她生活的这座城市,原来有两套规则。
一套是她从小遵守的:努力读书,节俭生活,安分守己,相信天道酬勤。另一套,是陈砚之的世界:规则由他定,进退由他裁,爱与不爱,都是权力的延伸。而她像个误入剧场的观众,连门票都是借来的。
她试过彻底切断联系。
那天凌晨,她删了陈砚之的微信。他的头像是一张航拍的城市夜景,灯火辉煌,像王座上的宝石。删除前,她翻遍了他们少得可怜的聊天记录——只有几条转账信息和地址共享,连一句完整的对话都没有。
接着她拉黑了他的号码。这个动作比删除微信更艰难,因为这意味着连"误拨"的可能性都被切断了。做完这些,她浑身发抖,像是刚跑完一场马拉松。
但第三天晚上,值夜班时听到门铃响,她的心跳还是漏了一拍。进来的只是个普通顾客,买了两包烟和一瓶矿泉水。顾客走后,她鬼使神差地打开黑名单,把那个号码又放了出来——只是看看,不说话,像在玩一种危险的俄罗斯轮盘赌。
她知道自己等什么。等他发来一句"我想你了",等他敲开她的门,说"我错了"。哪怕只是施舍,她也想再试一次。这种等待本身就是屈辱,她不是在等爱情,是在等**被重新选中**,像货架上的商品等待顾客的二次光临。
周末,她去超市采购。推着购物车穿过生鲜区时,冷柜的凉气让她打了个哆嗦。货架上的进口水果包装精美,一盒晴王葡萄标价198元,相当于她两天的工资。她拿起一包特价苹果,检查有没有磕碰。
经过鞋区时,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停在一双银色高跟鞋上——不是水晶鞋,但款式相似,鞋尖微闪,打折后299元。货架上的标语写着"瞬间提升气质,职场必备"。
她蹲下,取下一只试了试。37码,刚好合脚。鞋跟只有5厘米,比那双水晶鞋矮多了。可她站起身时,脚心一阵刺痛,像是肌肉还记得那晚的折磨。
镜子里的女人穿着褪色的牛仔裤和宽松T恤,脚上却踩着一双闪亮的银鞋,滑稽得像个小丑。她突然明白:**不是鞋不合脚,是她的脚,己经不再是原来的脚了。**它记得那晚的疼痛,也记得被注视的虚荣。它再也无法心安理得地走在泥地里。
"需要帮您包起来吗?"导购员走过来,笑容标准。
林晚摇摇头,脱下鞋子放回货架。鞋底还留着她的体温,很快会消散,像从未被人试穿过一样。
结账时,收银员是个扎马尾的年轻女孩,胸牌上写着"实习生"。"姐,你今天气色不太好。"女孩一边扫码一边说,"我们超市新进了红枣枸杞茶,特价9.9,要带一盒吗?"
林晚对着收银台旁的防盗镜看了一眼——眼窝发青,嘴角下垂,头发枯黄分叉,像一株被抽干水分的植物。她上次认真照镜子是什么时候?好像是宴会前在便利店更衣室,那时她至少涂了口红。
"不用了,谢谢。"她勉强扯出一个笑,接过塑料袋。袋子很薄,勒得手指发痛。
走出超市,午后的阳光刺眼得让人流泪。她站在公交站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外卖小哥飞驰而过,情侣共撑一把遮阳伞,老人牵着穿蓬蓬裙的小女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和归属。
站台广告牌上是某奢侈品的巨幅海报,模特穿着白色礼服站在游艇甲板上,广告语写着"你值得更好的生活"。林晚盯着那行字,突然问自己:
> **我到底想回到什么生活?**
> 是那个不知道水晶鞋存在的自己?
> 还是那个,明明痛,却还想再穿一次鞋的自己?
26路公交车进站,掀起一阵热风。她没有上车,而是走向了相反方向的步行街。那里有一家职业介绍所,玻璃门上贴满了招聘启事。其中一张写着:"前台接待,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形象气质佳。"
她推开门,门上的风铃叮咚作响。空调冷气扑面而来,像一场迟来的清醒。
(http://www.220book.com/book/VGB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