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燃尽,晨光透过新糊的窗纸,温柔地洒满小屋。林晓晓在生物钟的作用下准时醒来,映入眼帘的是陌生的屋顶和身边人沉稳的睡颜。陆沉舟的睡姿也如同他本人,规整而克制,只是手臂无意识地搭在她的被角,形成一个保护的姿态。
昨夜种种如梦似幻,脸颊不禁微微发热。她小心翼翼地起身,不想惊醒他。刚披上外衣,身后便传来他略带沙哑的声音:“醒了?”
“嗯,”林晓晓回头,见他己睁开眼,目光清明,丝毫不像刚醒,“吵到你了?”
“没有。”他坐起身,军绿色的背心勾勒出结实的线条,“习惯了这个点醒。”
两人对视一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奇而微妙的氛围。从今天起,他们便是法律和事实上的夫妻,要在同一屋檐下,开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
林晓晓率先打破沉默:“我去做早饭。”说着便走向外间的灶台。
陆沉舟也迅速起身穿衣:“我生火。”
狭小的厨房里,两人第一次以夫妻的身份协作。陆沉舟熟练地引燃灶火,林晓晓则淘米准备煮粥,又从咸菜坛子里捞出一小碟酱瓜。动作间难免磕碰,他递柴火时,她的手不小心碰到他结实的小臂,两人都微微一怔,随即又若无其事地继续忙碌,只是耳根都悄悄染上薄红。
简单的早饭很快上桌。清粥小菜,却吃得格外温馨。陆沉舟吃饭速度依旧很快,但会下意识地将酱瓜碟子往她那边推了推。
“今天我去后勤处落实新作坊的钥匙和交接手续。”吃完饭,陆沉舟放下碗筷说道,“你这边……”
“我先去老仓库安排今天的生产,等你的消息。”林晓晓接口道,语气自然。他们之间,似乎无需太多言语,便能默契地分工。
“好。”陆沉舟点头,起身拿起军帽,“中午我回来吃饭。”
一句平常的话,却让林晓晓心里泛起暖意。这就是家的感觉吧,有人出门,有人等候,有人惦记着一餐一饭。
送走陆沉舟,林晓晓收拾好碗筷,也去了仓库。刘大姐和周婶早己到了,见到她,脸上都带着心照不宣的喜庆笑容,干活格外卖力,绝口不提昨夜之事,只汇报着生产进度和新来的帮工适应情况。
林晓晓很快投入工作,检查粉丝的干燥度,安排包装。心思却时不时飘向那两间即将属于她的新营房,脑海里己经开始规划如何分区、如何安置设备。
临近中午,陆沉舟果然回来了,手里拿着两串沉甸甸的铜钥匙。“手续办好了,现在就可以过去看。”
两人立刻去了那两间闲置的营房。位置比现在的仓库更靠里一些,更安静,也更宽敞。虽然落满灰尘,但墙壁坚固,屋顶完好,窗户也够大,采光不错。
“这里做原料处理和沉淀区,那边搭晾架,最里面隔出一间做烘干和包装……”林晓晓兴奋地比划着,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己经看到了机器轰鸣、生产红火的场景。
陆沉舟安静地跟在她身后,听着她的规划,偶尔提出一两个关于通风、排水或安全方面的建议,精准而实用。
“需要找泥瓦匠砌几个池子,晾架也得重新打一批,还有……”林晓晓盘算着需要的材料和人工,眉头微微蹙起,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泥瓦匠和木匠,我来找。”陆沉舟开口道,“后勤处有合作的工程队,价格公道。材料清单你列给我,我去申请批条。”
他总是能在她为难题蹙眉时,及时地伸出援手,为她扫清障碍。林晓晓心下感动,却也不再像最初那样只是道谢,而是认真点头:“好,我下午就把清单列出来。”
这是一种全新的、建立在平等与互助基础上的关系模式。她不再是单纯接受庇护的弱者,而是与他并肩前行的伙伴。
中午回家吃饭时,苏晚晴来了,还提了一小块五花肉。“恭喜乔迁新作坊呀!添个菜,热闹热闹!”她笑着,绝口不提“新婚”,却处处透着祝福。
饭桌上气氛融洽。苏晚晴说着家属院里的趣事,狗蛋在一边咿咿呀呀,陆沉舟虽话不多,但神情松弛,偶尔还会给林晓晓夹一筷子菜。林晓晓看着这一幕,心里被一种踏实而的幸福填满。
下午,林晓晓埋头写材料清单和规划图,陆沉舟则去了营部处理公务。傍晚他回来时,不仅带回了批条,还带来一个消息。
“师里下个月要组织一次各部队后勤生产观摩交流会,”他看着林晓晓,眼神里带着鼓励,“我们团报了你这个点。”
林晓晓一愣:“观摩我?我这才刚起步……”
“规模不在大小,在于思路和成效。”陆沉舟语气肯定,“你的模式,很有示范意义。这是个机会。”
压力陡然袭来,但更多的是动力。这意味着她的努力不仅被看见,更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和价值。
“我会好好准备的!”林晓晓握紧了拳头,眼中燃起斗志。
夜里,两人又在灯下讨论了很久新作坊的布局和观摩会可能需要的展示内容。陆沉舟以其军人的严谨逻辑,帮她优化了不少细节。
熄灯躺下后,林晓晓因为白天的兴奋和未来的规划,有些睡不着。黑暗中,她轻声唤道:“陆沉舟?”
“嗯?”他应得很快,显然也没睡着。
“谢谢你。”她轻声道,为所有的一切。
身旁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他翻身面对她的动静,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额发。
“睡吧。”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明天还要忙。”
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包裹了她。她轻轻嗯了一声,闭上了眼睛。
新作坊的钥匙己然在手,更大的舞台也己搭起。晨曦微露时,炊烟再次升起,预示着一段更加忙碌、也更具挑战的新征程,正伴随着夫妻二人的携手同心,徐徐展开。
窗外月色下,那两间沉寂许久的营房,仿佛正等待着新的主人,去点燃里面蓬勃的生机。而远处,刚被选入生产小组的张翠花,正和另一个军属低声嘀咕着:“……都是干活,为啥刘姐她们工钱就高些?新来的就低人一等不成?” 一丝不易察觉的涟漪,己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悄然荡开。
---
(第七十八章 完)
一份烤苕皮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VH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