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七章:丹台遗韵悟真机

小说: 灵阙神针证道录   作者:司之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灵阙神针证道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VHGJ/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司之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三十七章:丹台遗韵悟真机

清风那句关于“张真人在云里、剑里”的话,刚起了个头,就被一阵裹挟着水汽的凛冽山风“呼”地卷走了,零碎地散入身后翻滚的茫茫云海之中,只留下一点模糊的尾音。

东方不败没有言语,只是缓步上前,赤足踏上了丹台中央那处浅淡的凹痕。足底传来青石特有的冰凉,那是经年累月被山雾浸润的湿寒。她屈指,指腹沿着凹痕边缘光滑圆润的弧度细细,一丝极淡、若有若无的气劲触感,如同沉睡的脉搏,在石纹深处微弱地搏动。这感觉陌生而玄妙,既非武当太极那种圆转绵长的柔劲,也不同于《黄庭经》灵气滋养自身的温润暖意,倒像是一种……彻底消融了边界、归于天地本身的虚无。

她心头猛地一跳,脑海中瞬间闪过《黄庭经》中关于“大乘境”那晦涩的记述:“身与道合,气与天地同流,存而不显,动而无形。”难道张三丰当年坐化于此,留下的并非离去的痕迹,而是这种“与道合流”的永恒余韵?

“施主,”清风的声音从崖边传来,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他蹲在探出崖壁的老松旁,双手托着下巴,望着脚下深谷中奔腾不息的云涛,“听我师父讲,后来有位云游西方的老道长,专程来此,就在这丹台上结庐打坐了整整三个月。临走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清风顿了顿,似乎在回忆那充满玄机的话语,“他说,‘张真人没走。他就在这山风里,在这云气里,在我们练剑时手臂划过的每一道弧光里。’”

这话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东方不败心底漾开层层涟漪。她缓缓阖上双目,摒除脑中所有杂念,只引导着《黄庭经》的灵气在经脉中如溪流般自然流淌。起初并无异样,然而当灵气行至丹田气海深处时,流转之势却蓦地微微一滞——并非阻塞,更像是奔涌的溪水遇到了同源的河道,不由自主地放缓了脚步,与之呼应。

她凝神静气,小心翼翼地延展出一缕神识,循着那股微妙的滞涩感探去。刹那间,一幅奇异的景象在她“眼前”展开:丹台下方厚重的岩层之中,竟潜藏着无数细密如发、纵横交错的灵气脉络!它们如同大地的毛细血管,随着山间云雾的聚散升腾而静静呼吸、起伏脉动。而这一切无声流淌的灵气之河,其源头交汇之处,似乎正源自她足下这片青石凹痕的深处。

“……原来如此。”一声极轻的喟叹从她唇间逸出。她睁开眼,眸中映着翻涌的云海,一片澄澈清明。

张三丰的所谓“飞升”,或许根本就不是世人想象中脚踏祥云、羽化登仙的离去,而是将毕生苦修得来的浩瀚修为,化作了滋养这座灵山的本源!他以自身金丹为引,将一身精纯灵气彻底融入武当山的龙脉地气之中。从此,这座山便成了他大道的延续,山间的每一缕清风,每一片流云,甚至每一株草木的呼吸吐纳,都成了他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这哪里是“离开”?这分明是以一种更为宏阔的方式,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永存”。

《黄庭经》所描绘的至高境界——“大罗金仙”、“仙帝之境”,强调的是个体力量的登峰造极,是睥睨众生的孤高。而张三丰,这位数百年前的武林神话,却用自己的道,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不是凌驾于天地万物之上,而是选择消融自我,化入其中,与山川同寿,与万物共生。

一丝了悟的笑意,悄然浮现在东方不败的唇角。长久以来,她执着于在字里行间寻找关于“飞升”的明确答案,却忘了修行之路的终点,从来就不是刻在石板上的唯一图景。

她不再犹豫,依着那凹痕的天然形状盘膝坐下,脊柱如松,姿态自然而然地契合了某种古老的韵律。这一次,她没有强行催动灵气去冲击炼气九重的坚固壁垒,而是彻底放开了心神,任由体内那温润的灵气溪流,顺应着下方地脉灵气的天然节奏,缓缓流淌、交融。炼气九重的灵气,如同终于找到了归宿的游子,与丹台下那宏大而沉静的脉络渐渐产生了共鸣,发出一种只有她能感知到的、细微却清晰的嗡鸣,仿佛整座山都在低语。

清风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只见这位青衫施主闭目端坐,面容平静如水,周身却仿佛笼罩着一层难以言喻的宁静气韵。他不敢出声打扰,只抱着双膝坐在冰冷的岩石上,百无聊赖地数着头顶飘过的云朵,又忍不住偷偷打量东方不败沉静的侧影。

不知过了多久,当天边翻腾的云海被夕阳染上绚烂的金红与瑰丽的紫霞时,东方不败才缓缓睁开双眼。她内视自身,只觉体内灵气流转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圆融无碍,炼气九重的壁垒虽未被彻底冲破,却如同被温水浸透的麻绳,变得异常柔韧,隐隐透出松动的迹象。然而比这力量增长更让她心动的,是一种全新的体悟——那并非力量的堆砌,而是对自身“存在”于天地间位置的重新认知。

原来《黄庭经》指向的终极,并非孤身一人踏上那冰冷寂寥的仙帝之位,而是在攀登至力量巅峰之后,依然可以选择一种与天地万物相拥共存的……温柔。

“施主,天色晚了,”清风见她醒来,连忙站起身,拍了拍道袍下摆沾上的草屑,“该回去用晚斋了。今日厨房轮值的师兄手艺好,做了香菇炖豆腐,老远就闻到香气了,这会儿怕是刚好出锅。”

东方不败微微颔首,起身时,忽觉袖口微微一沉。低头看去,一片翠绿的小松针不知何时被山风吹落,粘在了她的青衫袖口。她伸出两指,轻轻拈起那片松针。指尖微不可察地一动,一缕精纯的灵气流转其上,那片小小的松针竟在瞬间化作一缕极淡的青烟,无声无息地渗入了丹台石缝的苔痕之中,仿佛从未存在过。

“小道长,”她转过身,目光落在清风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上,唇边带着一丝清风未能完全理解的、深邃的笑意,“你们张真人留下的,又何止是剑法和几句道理?”

清风眨了眨眼,似懂非懂,却觉得她此刻的笑容里,似乎蕴藏着比天边燃烧的晚霞更加温暖而恒久的光芒。

回到紫霄宫时,悠扬浑厚的晚钟恰好在山峦间回荡。饭堂里灯火通明,弥漫着松柴燃烧的烟火气和斋饭特有的清香。道士们排着队,安静地领取碗筷木勺,动作轻缓而有序,宛如山涧流淌的溪水。东方不败随着人流,领了一份简单的斋饭:一碗糙米饭,一碟清炒时蔬,一碗飘着几片香菇和豆腐的清汤。她寻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捧起粗瓷碗,温热的汤汁带着豆香滑入喉中,一股熨帖的暖意竟从胃里蔓延开来,奇异地抚平了所有躁动,比黑木崖上珍藏的灵酿琼浆更能安定心神。

邻座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道长,正慢条斯理地咀嚼着一口青菜,眼角余光瞥见东方不败若有所思的神情,便放下竹筷,和蔼地问道:“施主在丹台静坐半日,可是心有所得?”

东方不败咽下口中的豆腐,放下碗,态度平和:“略有所悟,不敢言得。老先生也知晓张真人旧事?”

老道长呵呵一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带着洞悉世情的豁达:“哪里谈得上知晓?不过是些山野道观里,师徒口耳相传的念想罢了。”他用木勺舀起几片青菜,语气淡然却意味深长,“可这念想啊,有时候,比写在纸上的真经还要管用。就像那后山的丹台,哪怕如今只剩个光秃秃的石头台子,只要还有人记得它,愿意上去坐一坐,想一想,张真人留下的那点‘道’,就还在。”

东方不败顺着老道长示意的方向,望向窗外。暮色西合,宫墙之外,乳白色的云雾正如潮水般无声漫起,轻柔地缠绕着殿宇的飞檐,拥抱着苍翠的山峦,仿佛无数双温柔而恒久的手。刹那间,她豁然开朗:自己千里迢迢来到武当,苦苦追寻的,哪里仅仅是一个“飞升之谜”的答案?她真正被触动的,是张三丰在登临武道绝巅之后,依然选择将自身化作滋养人间山川的那份……牵挂的温度。

就如同她自己,既放不下《黄庭经》所指向的浩瀚大道,也舍不掉前世记忆中那杯冷掉的咖啡、办公室窗外的阳光,以及今生黑木崖的权柄、洛阳的药香、林晚晴缝制的布兔子……这些细碎的、带着烟火气的牵绊。或许,这两者本就不该是对立的——正如张三丰融入了武当山,她也可以带着这些铭刻于心的记忆,在漫漫修行路上,走出独属于东方不败的轨迹。

晚斋过后,东方不败并未立刻回房。她独自登上紫霄宫东侧一处僻静的角楼。夜幕如墨,天柱峰顶在深蓝天幕的映衬下,轮廓依稀可辨,那传说中的金顶在星辉下泛着幽微而庄严的暗金色光芒。她从行囊中取出那只针脚细密的碎布兔子,轻轻放在冰凉的石头栏杆上,让它小小的黑豆眼睛,也能望一望这武当山深邃的夜色。

“该回去了。”她低语,指尖拂过兔子柔软的布面,声音轻得像是对它说,又像是对自己灵魂深处的叩问。

黑木崖堆积的教务还在等待裁决,杨莲亭派出的信鸽想必己在途中。但她清晰地感知到,此番归去,有些东西己在心底悄然生根,变得不同了。

翌日清晨,天光微熹,山间雾气未散。东方不败收拾好简单的行囊,向紫霄宫诸位道长郑重辞行。清风一路小跑着追到山门口,气息微喘,不由分说地将一个用油纸细心包好的小包塞进她手里:“东方施主,这个……这个给您!是我去年秋天自己爬到金顶附近采的野茶,不多,您带着!”少年的脸颊因奔跑和激动微微泛红,眼神真挚,“泡的时候一定记得用山泉水!烧开了滚三滚就好,能……能尝到云的味道!”

东方不败接过那带着少年体温和掌心薄茧的茶包。那薄茧,是日复一日练剑、采药、劈柴留下的印记。她指尖不经意触到那粗糙的茧痕,动作微微一顿。下一刻,她忽然抬手,食指指尖凝聚着一丝温润精纯的灵气,轻轻点在清风眉心印堂穴上。一股暖流般的温和气劲,如同初春解冻的溪水,瞬间涌入清风体内,沿着他尚未完全畅通的几条细小经脉游走一周,悄然冲开了一处他练剑时总觉得气息淤塞的关窍。

“安心修行。”她收回手,看着少年因体内突如其来的通畅感而露出的惊讶表情,唇边笑意清浅,“张真人的道,终究要靠你们这些后继之人,一步一步,在这山间走下去。”

清风只觉得浑身一轻,困扰他数月的那点滞涩感竟消失无踪,内息流转前所未有的顺畅。他愣在原地,感受着体内奇妙的变化,再抬头时,只看到那袭青衫的背影己走入浓白的山雾之中,渐行渐远,终至不见。山风吹过,他才猛地想起,自己竟忘了说一句“珍重”。

下山的路,东方不败没有骑马。她选择徒步而行,步履沉稳。足下是带着露水的泥土和硌脚的石子,路旁是挂着水珠的草木枝叶。她不再封闭感官,而是敞开心扉,感受着脚下大地的厚重,草木的生机,以及山风中流淌的、无处不在的温润灵气。《黄庭经》的灵气在经脉中沉稳运行,既带着武当山特有的清灵温润,也融入了丹台之下那宏大而虚无的地脉余韵,变得愈发凝实而深邃。

她清楚地知道,筑基之境己在不远处向她招手,《黄庭经》所描绘的更高境界也并非遥不可及。但她心中己无半分焦躁。因为她终于彻悟,修行路上最珍贵的,从来就不是终点那或许辉煌或许孤寂的风光,而是这一路走来,那些让她心甘情愿为之驻足、为之回望的……人间牵挂。

黑木崖上穿透云海的灼灼朝阳,杨莲亭总会在她批阅教务时默默奉上的那杯温度刚好的清茶,洛阳回春堂里终年不散的淡淡药香,林晚晴灯下一针一线缝出的布兔子,甚至……是前世记忆里,办公室窗台上那杯被她遗忘而冷掉的咖啡。这些看似琐碎、带着烟火温度的点点滴滴,最终拼凑出的,才是属于她东方不败的、独一无二的“道”。

前方的官道在晨雾中蜿蜒。一只灰羽信鸽穿透薄雾,振翅而来,脚环上系着日月神教特有的黑木标记。东方不败驻足,平静地抬起手臂。那信鸽熟稔地敛翅,稳稳落在她的肩头。她解下鸽腿上的细竹管,抽出里面卷着的字条,目光扫过。一抹浅淡却真实的笑意,在她唇边悄然漾开。

该回去了。回去做那威震武林的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也回去做那个带着前世记忆、今生牵绊,行走在修行路上的……人间客。

至于张三丰的飞升之谜?或许答案早己写在这武当山亘古流转的云雾之中——所谓永恒,不过是将自己,活成了后世心中不灭的念想。而她,将带着这份念想赋予的明悟,继续走自己的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VHG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灵阙神针证道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VHG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