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八章:煤暖长安,系统奖励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狗系统逼我当千古一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VISR/ 章节无错乱精修!
 

秋末的寒风卷着枯叶掠过西市时,蜂窝煤作坊的仓库己堆得满满当当。黑亮的蜂窝煤码成一人高的垛子,阳光透过仓库的窗棂洒进来,在煤块的小孔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李恪站在仓库中央,指尖划过最顶层的蜂窝煤,触感坚实——经过半月筹备,五十万块蜂窝煤己尽数备齐,只待冬日来临。

“殿下,宫里派来的内侍到了!”赵方的声音从仓库外传来,带着几分雀跃。李恪走出仓库,见内侍身后跟着数十名宫监,推着十辆满载陶炭盆的马车,车帘上绣着明黄色的龙纹,格外醒目。

“蜀王殿下,陛下有旨。”内侍展开明黄卷轴,声音清亮,“今日起,宫中各殿启用蜂窝煤取暖,着宫监前来拉煤,后续所需,按月支取。另,陛下听闻作坊备煤充足,特允你明日起,在长安东西两市设‘暖冬煤点’,向百姓平价供煤。”

李恪躬身接旨,心里松了口气。宫监们忙着搬煤时,程处默骑着马从巷口奔来,身上还带着军营的寒气:“殿下!俺把第一批蜂窝煤送进军营了!将士们用陶炭盆烧了,都说比柴火暖,还不用半夜起来添柴,程伯父让俺跟您说,往后军营的取暖煤,就全靠您这作坊了!”

说话间,长孙冲也带着商号的人来拉煤。商号掌柜递上账本,笑得眉眼弯弯:“殿下,京里的贵族们听说蜂窝煤好用,又加订了三万块,连洛阳的王尚书家都派人来订,说是要运去洛阳过冬呢!”

李恪让赵方登记好订单,又叮嘱道:“给贵族家送煤时,别忘了附赠一张使用说明,告诉他们陶炭盆要留缝通风,别闷着了。给百姓的煤,按之前定的价,两文钱一块,若是穷苦人家,依旧能以物换煤,别让任何人冻着。”

次日清晨,东西两市的“暖冬煤点”刚支起摊子,就围满了百姓。张老汉带着作坊的农户,用小推车把蜂窝煤运到煤点,赵方则拿着算盘,一边记账一边收钱。穿粗布棉衣的老妇人递上两文钱,接过三块蜂窝煤,揣进怀里念叨:“往年冬天买柴火,半月就得花一贯钱,这蜂窝煤耐烧,三块能烧三天,可省了不少银子!”

一旁的青年用半袋玉米芯换了五块煤,笑着对赵方道:“俺家去年冬天冻得连水缸都结了冰,今年有这煤,俺娘再也不用半夜起来烤火了!”百姓们的笑声裹着热气,在煤点上空散开,连掠过的寒风都似暖了几分。

苏瑾提着药箱路过东市煤点时,见一位老奶奶正踮着脚递钱,连忙上前扶住。老奶奶接过蜂窝煤,拉着苏瑾的手道:“苏姑娘,你送的草药粉真管用,俺家老头子在作坊干活,天天喝那个水,一点也没呛着。这蜂窝煤也是好东西,昨晚烧了一块,屋里暖烘烘的,连冻疮都没犯!”

苏瑾笑着点头,又从药箱里取出几包防风寒的草药,分给排队的百姓:“冬日冷,大家用煤取暖时别忘开窗通风,要是觉得头晕,就喝这个草药水,能缓过来。”百姓们接过草药,连声道谢,煤点的队伍虽长,却秩序井然,满是暖意。

接下来几日,长安城里随处可见抱着蜂窝煤的百姓,陶炭盆的轻响成了街头巷尾的新景致。李恪每日都会去煤点看看,有时帮着搬煤,有时听百姓说用煤的心得。这日午后,他在西市煤点遇到了魏征,老大人正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三块蜂窝煤。

“魏伯父,您怎么亲自来买煤了?”李恪连忙上前帮忙。魏征笑着摇头:“老夫也想试试这蜂窝煤。昨日老夫在书房用陶炭盆烧了一块,竟比炭火还暖,连看奏疏都不觉得手冷了。恪儿,你做的这事,可比老夫写十道奏折还管用——百姓暖了,心里才踏实,国家才能稳啊。”

李恪心里一暖,正想说话,忽然觉得脑海里传来一阵轻响,像是玉佩碰撞的声音。紧接着,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检测到宿主主导的‘蜂窝煤推广’项目己覆盖长安九成以上百姓,惠及皇室、军营、贵族及平民,解决冬日取暖难题,民生福祉大幅提升,触发系统奖励。”

李恪愣了愣,这“系统”是他穿越以来一首伴身的助力,此前多在他解决民生大事时出现。他定了定神,听着脑海中的声音继续道:“奖励一:‘耐寒高产新麦种’百斤。此麦种可耐零下十度低温,亩产较现有麦种提升三成,适配北方多地种植,助力百姓来年丰收。”

“奖励二:‘高效炭窑图纸’一套。按图纸建造的炭窑,可将木炭烧制效率提升两倍,炭粉损耗减少五成,且无烟环保,适配蜂窝煤原料生产,降低作坊成本。”

“奖励三:‘体质强化一次’。可提升宿主自身及任意一人的体质,增强耐寒、抗疲能力,无副作用。”

脑海中的声音消散后,李恪只觉手心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触感。他低头一看,手中竟多了一个巴掌大的木盒,盒内铺着锦缎,放着一袋密封的麦种、一卷泛黄的图纸,还有一枚温润的白玉佩——想来就是触发奖励的信物。

他强压着心头的喜悦,将木盒收进怀中。魏征见他神色异样,关切地问:“恪儿,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没什么,伯父。”李恪笑着摇头,指尖轻轻着怀中的木盒,“只是刚想到一件事,或许能让百姓来年的日子更好过些。”

回到作坊后,李恪立刻叫来房遗首、杜荷和苏瑾,将木盒中的麦种和图纸取出。房遗首捧着麦种,放在鼻尖闻了闻,惊讶道:“这麦种颗粒,看着就比寻常麦种壮实,若是真能耐寒高产,北方的百姓就再也不用怕冬天冻坏庄稼了!”

杜荷展开图纸,指着上面的炭窑结构道:“这炭窑设计得巧妙,多了三层通风口,还加了聚热层,难怪能提升效率。按这图纸建窑,咱们作坊的炭粉产量至少能翻一倍,往后就算供应整个关中的蜂窝煤,也绰绰有余!”

苏瑾看着那枚白玉佩,若有所思道:“殿下,这玉佩看着温润,说不定有安神的功效。您这些日子为蜂窝煤的事操劳,若是能用上这玉佩,也好养养精神。”

李恪拿起玉佩,触手生温,一股暖意顺着指尖传遍全身,连日来的疲惫竟消散了大半。他想起系统奖励的“体质强化”,目光落在苏瑾身上——苏瑾每日为作坊的农户送药,时常在寒风中奔波,体质本就偏弱。

“苏姑娘,这玉佩借你戴几日。”李恪将玉佩递过去,语气诚恳,“你每日为大家操劳,也该好好养养身体。这玉佩能安神暖身,或许能帮到你。”

苏瑾愣了愣,推辞道:“殿下,这玉佩贵重,小女不能收……”

“拿着吧。”李恪笑着把玉佩塞进她手中,“你为作坊做了这么多,这是你应得的。再说,只有你身体好,才能继续为百姓送药,不是吗?”

苏瑾握着温润的玉佩,心里暖烘烘的,轻声道了句“多谢殿下”。

接下来几日,李恪开始着手推进系统奖励的落地。他让人将“耐寒高产新麦种”送到城外的农户家,选了十亩地作为试验田,让张老汉带着农户播种,又请了农官来指导耕种;他让程处默按“高效炭窑图纸”找工匠建窑,选址在城外的空地上,避免炭烟影响百姓;至于那枚玉佩,苏瑾戴了几日后果然气色好了许多,原本容易泛红的脸颊,也多了几分血色。

这日傍晚,李恪坐在作坊的老槐树下,看着远处百姓家升起的炊烟。寒风依旧,却没了往日的凛冽——家家户户的陶炭盆里,蜂窝煤正烧得旺,暖意在窗棂间流转。苏瑾提着药箱走来,将一杯温热的草药茶递给他,玉佩在她指间泛着淡光。

“殿下,今日试验田的麦种己播完,农官说这麦种看着长势好,明年定能丰收。”苏瑾轻声道,“新炭窑也开始动工了,程公子说,再过十日就能建成投产。”

李恪接过茶碗,温热的茶水滑进喉咙,带着淡淡的草药香。他抬头望向皇宫的方向,暮色中,宫墙的琉璃瓦泛着暖光——那里的蜂窝煤,也正温暖着宫中的每一处角落。

忽然,巷口传来一阵熟悉的马蹄声。李恪望去,见房遗爱陪着高阳公主走来,高阳公主手里抱着个陶炭盆,盆里还烧着一块蜂窝煤,脸上满是欢喜:“三哥!你看这炭盆多暖和!皇祖母说,今年宫里的冬天,是她过得最暖的一个冬天!父皇还说,要召你明日进宫,赏你呢!”

房遗爱也笑着道:“殿下,洛阳的王尚书家来信了,说蜂窝煤运到洛阳后,当地的官员都来打听,想从长安订煤,往后您这作坊的生意,怕是要做到洛阳去了!”

李恪笑着点头,心里满是踏实。他想起穿越之初,自己只是想为百姓做些实事,却没想到能一步步走到今天——从推广新粮到改良炭盆,从制作蜂窝煤到惠及千户,每一步都离不开众人的帮忙,也离不开系统的助力。

夜色渐深,作坊里的灯火依旧亮着。农户们还在整理剩余的蜂窝煤,程处默带着工匠在画新炭窑的细节图,苏瑾则在为明日要送的草药包分类。李恪坐在老槐树下,握着手中的茶碗,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忽然觉得,所谓的“系统奖励”,不仅是那麦种、图纸和玉佩,更是这长安城里千户万家的暖意,是百姓脸上满足的笑容,是众人齐心为民生的热忱。

次日清晨,李恪带着系统奖励的麦种样本和炭窑图纸进宫。李世民坐在太极殿的龙椅上,看着桌上的麦种和图纸,又听李恪说起蜂窝煤惠及百姓的事,龙颜大悦:“恪儿,你做的这事,比打一场胜仗还让朕高兴!百姓暖了,心就齐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朕赏你黄金五百两,绸缎千匹,再赐你‘暖民侯’的封号,以彰你之功!”

李恪躬身谢恩,心里却想着作坊的事——新炭窑即将投产,新麦种明年就能丰收,往后的长安,定会越来越暖,越来越旺。

走出太极殿时,阳光正好。李恪抬头望向天空,白云悠悠,寒风中带着暖意。

作者“花无缺与小鱼”推荐阅读《贞观:狗系统逼我当千古一帝》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VIS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狗系统逼我当千古一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VIS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