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小酒馆的卫生革命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情满四合院之海归王八汤 http://www.220book.com/book/VJ1B/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56年初夏·红星街道生产服务合作社·临时作坊

红星街道生产服务合作社的牌子,在初夏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作坊设在街道办腾出的两间旧仓库里,虽然简陋,却充满了生机。孙梅的酒曲车间里,陶缸整齐排列,散发着浓郁的曲香;赵建国的土暖气车间叮当作响,工人们正组装着铁皮炉具;钱启明的土水泥作坊粉尘飞扬,搅拌机(简易手摇式)隆隆作响。

而在作坊最角落,一个不起眼的小隔间里,郑建国正对着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铁锅,眉头紧锁。锅里翻滚着粘稠、浑浊、散发着怪异气味的灰褐色糊状物。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油脂味和碱的刺鼻气息。

“郑博士,这……这能行吗?”徐慧真捂着鼻子,站在门口,一脸担忧地看着锅里那摊东西,“这味儿……也太冲了!比泔水还难闻!”

郑建国没说话,只是用一根长木棍用力搅动着锅里的混合物。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滴进锅里,瞬间消失不见。他眼神专注,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执着。

他在熬肥皂。用最土的办法。

起因是那瓶见底的碘伏。小酒馆厨娘张婶手腕上的伤口虽然愈合了,但社区里磕碰擦伤、蚊虫叮咬、甚至孩子拉肚子屁股红肿的情况层出不穷。他那点碘伏,杯水车薪。没有有效的消毒清洁用品,社区公共卫生隐患重重。他试过用盐水、大蒜水,效果甚微。他想到了肥皂——最基础也最有效的清洁杀菌手段。但市面上的肥皂凭票供应,价格昂贵,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街道合作社成立后,他立刻向许博远和王主任提出了自制肥皂的想法。

“原料?”许博远当时问。

“废油脂!草木灰!盐!”郑建国回答得斩钉截铁,“食堂泔水油、屠宰场下脚料、家家户户的灶膛灰!成本几乎为零!”

“技术?”

“土法熬制!皂化反应!原理简单!”

王主任被他说动了。合作社要“变废为宝”,这肥皂项目再合适不过!既能解决卫生问题,又能创造效益。于是,这个小隔间就成了郑建国的“实验室”。

然而,理想很,现实很骨感。第一批试验品惨不忍睹。他用收集来的食堂废油(混杂着菜汤、饭渣)和草木灰(成分复杂,含碱量不稳定)熬出来的“肥皂”,颜色黑黄,质地松散,遇水就化,去污力几乎没有,还带着一股难以形容的馊臭味。

“碱量不够……油脂杂质太多……皂化不完全……”郑建国盯着锅里翻滚的糊状物,喃喃自语。他拿起一个破搪瓷碗,舀了点锅里的液体,冷却后,凝固成一块软塌塌、油腻腻的“泥巴”,用手一捏就碎。

“郑博士,要不……算了吧?”徐慧真看着那块“泥巴”,哭笑不得,“这玩意儿……别说卖了,白送都没人要啊!还费柴火!”

郑建国没理她,眼神里闪过一丝倔强。他走到墙角,那里堆着他收集的各种“宝贝”:一小袋提纯过的石灰(钱启明土水泥作坊的边角料),一桶过滤澄清的废油(他让蔡全无反复沉淀、煮沸去除杂质),还有一包相对纯净的草木灰浸出液(他像熬中药一样反复过滤、浓缩)。

“再来!”郑建国咬咬牙,重新生火。这一次,他严格按比例加入提纯过的油脂、草木灰碱液和少量石灰水(促进皂化)。他不再用蛮力搅拌,而是控制着火候,让锅里的液体保持微沸,耐心地观察着皂液的变化。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锅里的液体渐渐变得粘稠、均匀,颜色也从浑浊的灰褐色变成了浅黄色。那股刺鼻的怪味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类似油脂加热后的气味。

“成了!”郑建国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迅速加入一小把盐(盐析,促进皂、水分层),继续搅拌。很快,锅里的皂液开始分层!上层是细腻的皂糊,下层是浑浊的废液!

郑建国小心翼翼地将上层的皂糊舀出来,倒入准备好的木模(用旧木板钉的)里。等待冷却凝固的过程,无比煎熬。

几个小时后,郑建国颤抖着手,撬开木模。一块块方方正正、颜色淡黄、质地均匀的固体呈现在眼前!他拿起一块,凑近闻了闻,只有淡淡的油脂味和碱味。他走到水盆边,沾了点水,用力搓了搓。

丰富的泡沫瞬间涌现!细腻、洁白、带着淡淡的滑腻感!

“成了!真的成了!”郑建国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他拿起肥皂,用力在沾满油污的抹布上搓洗。油污迅速溶解,泡沫依旧丰富!去污力惊人!

徐慧真也凑过来,拿起一块肥皂,学着郑建国的样子搓洗自己沾着面粉的手。油污和面粉轻易被洗掉,双手感觉前所未有的清爽!

“天爷!这……这比供销社卖的肥皂还好用!”徐慧真惊喜地叫道,“泡沫多!洗得干净!还不烧手!”

前门小酒馆后院·“慧真牌去污膏”诞生

“去污膏?”牛爷捏着一块淡黄色的方块,凑到鼻子前闻了闻,“嗯,味儿是比碱面正点。不呛鼻子。慧真,这玩意儿……真比碱面好使?”

“牛爷!您试试就知道了!”徐慧真端来一盆温水,水里泡着一块沾满油污和酱渍的抹布,“您用这个洗洗看!”

牛爷将信将疑,拿起肥皂,在湿抹布上搓了几下。丰富的泡沫瞬间涌出!他用力揉搓,油污和酱渍肉眼可见地溶解、脱落!只搓了几下,原本脏兮兮的抹布,竟然露出了本色!

“嘿!神了!”牛爷眼睛瞪得溜圆,“这泡泡!这劲儿!比碱面强多了!碱面那玩意儿,烧手!还洗不干净!这肥皂……滑溜溜的,洗完了手还不干巴!好东西!真是好东西!”

他立刻来了兴致:“慧真!这肥皂……卖不卖?多少钱一块?”

徐慧真脸上笑开了花:“牛爷!这是我们合作社新出的‘慧真牌去污膏’!刚试制成功!您是头一个试用的!今天免费送您两块!您拿回去用!给嫂子洗衣服、洗碗都行!要是觉得好,帮我们宣传宣传!”

“免费送?”牛爷乐得合不拢嘴,“那敢情好!慧真!够意思!放心!包在我身上!这好东西,我得让街坊们都见识见识!”他宝贝似的把两块肥皂揣进怀里,哼着小曲走了。

很快,“慧真牌去污膏”在小酒馆的老主顾中传开了。用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去污力强!泡沫丰富!不伤手!关键是价格便宜!徐慧真定价五分钱一块(成本不到两分),比供销社的肥皂便宜一半还多!而且不要票!

小酒馆后院,临时搭起了一个肥皂晾晒架。一块块淡黄色的肥皂整齐排列,在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光泽和清新的气味(郑建国在后期批次中加入了少量薄荷叶煮水,改善气味)。蔡全无负责熬制皂液(郑建国优化了配方和工艺,废油提纯更彻底,碱液浓度控制更精准),徐慧真则带着两个街道安排的女工负责灌模、切割、晾晒、包装(用旧报纸)。

“去污膏”一上市,立刻供不应求!小酒馆门口排起了长队!不仅附近居民来买,连饭馆、澡堂子、理发店都来订货!街道办王主任闻讯赶来,看到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和络绎不绝的顾客,笑得合不拢嘴。

“郑博士!徐掌柜!你们可立了大功了!”王主任拍着郑建国的肩膀,“这‘去污膏’,解决了大问题!卫生!实惠!老百姓欢迎!这才是真正的‘生产自救’!合作社又添了一个拳头产品!”

郑建国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看着那些被买走的肥皂,仿佛看到了它们进入千家万户,洗去污垢,带来清洁和健康。他摸了摸口袋里那个早己空了的碘伏瓶,心中稍感宽慰。肥皂,虽然不能替代消毒剂,但至少是走向卫生的第一步。

范金有的阴招与王主任的智慧

“慧真牌去污膏”的火爆,像一根刺,狠狠扎进了范金有的眼睛里。他看着小酒馆后院那忙碌的景象,看着徐慧真数钱时那灿烂的笑容,看着王主任赞许的眼神,嫉妒和怨恨像毒蛇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投机倒把!非法经营!偷税漏税!”范金有在居委会办公室里踱着步,咬牙切齿地咒骂着,“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指孙梅)搞酒,一个身份可疑的‘大夫’搞肥皂!还打着合作社的旗号!无法无天!必须举报!”

他立刻写了一份措辞严厉的举报信,详细“揭露”了“慧真牌去污膏”的“黑幕”:原料来源不明(废油泔水,肮脏不堪!),生产过程粗陋(露天熬制,卫生堪忧!),无生产许可证,偷逃国家税收!他特意强调郑建国的“可疑身份”和碘伏的“来路不明”,暗示其背后可能有“敌特背景”!

举报信首接送到了区工商局和税务局。

很快,区工商局和税务局联合检查组来到了小酒馆后院。带队的是工商局一个姓刘的科长,脸色严肃。

“徐慧真同志!有人举报你们非法生产、销售‘慧真牌去污膏’!无证经营!偷税漏税!原料来源不明!卫生条件恶劣!请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接受检查!”刘科长一进门就亮出了证件和文件。

徐慧真脸色一变。蔡全无立刻停下了手里的活。工人们也紧张地停下了动作。

“刘科长!我们是红星街道生产服务合作社的下属项目!有街道批文!合法经营!”徐慧真强作镇定,拿出王主任盖章的合作社生产项目清单。

“街道批文?”刘科长接过清单看了看,冷笑一声,“街道办有权批生产许可证吗?有权批税吗?你们这作坊,有卫生许可证吗?消防合格证吗?废油从哪里来的?有检疫证明吗?产品有质检报告吗?什么都没有!就是黑作坊!”

他指着晾晒架上的肥皂:“这些东西,来路不明!谁知道有没有毒?会不会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全部查封!没收!责任人带走调查!”

“刘科长!您不能这样!”徐慧真急了,“我们的肥皂,干干净净!街坊邻居都在用!都说好!郑博士他……”

“郑博士?”刘科长打断她,眼神锐利地扫向站在角落的郑建国,“你就是郑建国?你的行医资格证呢?你的肥皂配方有科学依据吗?你的碘伏是哪里来的?说!”

郑建国脸色苍白,攥紧了拳头,却无言以对。他的身份,他的知识,在这个年代,就是最大的“原罪”。

眼看检查组就要动手查封,王主任风风火火地赶到了。

“刘科长!且慢!”王主任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主任?”刘科长皱了皱眉。

“刘科长,误会!都是误会!”王主任脸上堆起笑容,但眼神坚定,“‘慧真牌去污膏’是我们红星街道生产服务合作社响应‘生产自救、服务民生’号召的重点项目!原料是街道统一收集的食堂废弃油脂(经过高温处理),工艺是郑建国同志(街道安置的技术人员)摸索的土法,虽然简陋,但安全有效!产品经过我们街道卫生所初步检验(王主任临时让卫生所大夫做了个简单的PH值和去污力测试),完全符合日常清洁使用要求!至于证件……”

王主任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恳切:“刘科长,您也知道,我们街道底子薄,条件差。办这些证照,需要时间,也需要上级支持!但我们搞这个项目,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五分钱一块的肥皂,供销社的肥皂要一毛五还要票!老百姓用不起啊!我们这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您看看外面排队的街坊!他们需要这个!”

她指着门外排队的人群:“刘科长,要不……您现场问问大家?问问这肥皂好不好用?该不该生产?”

门外排队的居民早就听到了动静,此刻纷纷喊了起来:

“肥皂好用!洗得干净!”

“便宜!实惠!”

“王主任是为我们好!”

“不能查封啊!”

刘科长看着群情激奋的居民,又看了看王主任诚恳的眼神,再掂量了一下手里那份举报信(范金有的名声在区里也不怎么样),脸色缓和了一些。

“王主任,不是我们不通情理。”刘科长语气软了下来,“但规矩就是规矩。无证生产,确实违规。这样吧,肥皂……暂时允许你们生产销售,但必须限期补办相关手续!原料来源、生产工艺、卫生条件,必须规范!我们会定期抽查!如果发现问题,立刻取缔!另外,税收必须按规定缴纳!”

“没问题!刘科长!我们一定尽快补办手续!规范生产!依法纳税!”王主任立刻保证,“感谢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检查组走了。一场风波暂时平息。

王主任看着检查组远去的背影,脸色沉了下来。她转身对徐慧真和郑建国说:“范金有……这个搅屎棍!看来,他是盯上我们合作社了!以后做事,要更加小心!账目要清楚!流程要规范!尤其是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每一笔都要有记录!不能让人抓住把柄!”

“是!王主任!”徐慧真心有余悸地点头。

郑建国默默地点了点头,眼神更加凝重。他知道,肥皂的成功只是开始,前方的路,依旧布满荆棘。他下意识地又摸了摸口袋里的空碘伏瓶。肥皂可以清洁污垢,但更深层的卫生隐患和医疗匮乏,依旧像阴影一样笼罩着这片土地。他的战斗,远未结束。

而此刻,在居委会办公室的窗户后面,范金有看着检查组离去,王主任等人安然无恙,气得狠狠捶了一下桌子。他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王桂芝!郑建国!徐慧真!你们等着!这事没完!我就不信,抓不住你们的把柄!”他的目光,投向了隔壁飘来浓郁酱香的酱油厂……那里,是孙梅的地盘。

爱吃白菜炒牛肉的虎魔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VJ1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情满四合院之海归王八汤 http://www.220book.com/book/VJ1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