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水泥厂诞生记
1956年夏·京郊红星街道废料场旧址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灼人的热浪和刺鼻的尘土味。红星街道边缘,那片曾堆满轧钢厂废红渣、煤矸石的巨大荒地,此刻却是一派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
断壁残垣的旧仓库被推倒,碎砖烂瓦被清理一空。的地面上,用石灰粉划出清晰的白线,勾勒出未来厂房的轮廓。几十名街道组织的青壮劳力,光着膀子,挥汗如雨。铁锹翻飞,夯声震天。他们在平整地基,开挖基础沟槽。汗水顺着古铜色的脊背流淌,滴落在滚烫的土地上,瞬间蒸发,只留下一圈圈深色的印记。远处,几辆破旧的驴车、牛车吱呀作响,正从河滩拉来一车车碎石,准备铺设厂区道路。
钱启明站在一片稍高的土坡上,怀里紧紧抱着那个褪了色的帆布袋。袋子里不再是紫红的种薯,而是厚厚一叠手绘的图纸和配方表。他佝偻着背,眯着浑浊的眼睛,紧张地扫视着工地的每一个角落。热风吹起他花白的头发,露出额头上深刻的皱纹,像刀刻一般。
“钱工!这边!您看这地基深度够不够?”一个穿着汗衫、戴着草帽的汉子(李老栓)挥着铁锹,大声喊道。他是南李庄的队长,也是这次建厂工程的主力。
钱启明连忙小跑过去,蹲下身,用手扒拉着沟槽里的泥土,又掏出帆布袋里的卷尺,仔细量了量。
“深……深了点……再……再浅半尺……”他声音嘶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省……省点料……”
“好嘞!听您的!”李老栓爽快地应道,招呼工人调整。
“钱工!碎石垫层铺多厚?”另一边有人喊。
钱启明又跑过去,抓起一把碎石看了看粒径,比划着:“十……十五公分……压……压实!”
“钱工!这土水泥……拌沙比例咋调?”搅拌池旁,几个工人围着刚运来的几袋灰白色粉末(土水泥成品),有些手足无措。
钱启明立刻凑过去,抓起一把水泥和沙子,在手心捻了捻,又看了看湿度:“水……水泥一份……沙子……两份半……水……水看着加……别太稀……能……能攥成团……”
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老蚂蚁,在工地上来回穿梭。汗水浸透了他洗得发白的工装,紧贴在瘦骨嶙峋的背上。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每一次指点都带着近乎虔诚的专注。这简陋的厂房,这粗糙的设备,在他眼中,却比当初的种薯试验田更加珍贵。这是他的“土水泥”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的第一步!是他用废渣点石成金的梦想摇篮!
“老钱!歇会儿!喝口水!”易中海扛着一根粗大的木梁走过来,把腰间挂着的军用水壶递给钱启明。他作为轧钢厂的八级工,被杨厂长特派来支援水泥厂建设,负责设备安装和工艺指导。
钱启明接过水壶,咕咚咕咚灌了几口凉白开,呛得首咳嗽,眼睛却还死死盯着不远处正在砌筑的煅烧窑基座。
“窑……窑体……要用耐火砖……内衬……”他指着图纸,急切地对易中海说,“红渣……含铁高……烧的时候……温度高……普通砖……扛不住……”
“放心!耐火砖厂那边联系好了!下午就送过来!”易中海拍了拍他肩膀,“老钱,别太紧张!有我在呢!这窑,保证给你砌得结结实实!”
范金有的阴风与王主任的铁腕
工地的热火朝天,像一根针,狠狠扎在范金有的眼睛里。他背着手,在工地外围的树荫下踱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看着钱启明那忙碌的身影,看着易中海指挥若定的样子,看着王主任在工地上穿梭协调的干练身影,一股邪火在他胸腔里熊熊燃烧。
“红星水泥厂?”范金有从鼻子里哼出一声,“狗屁水泥厂!用垃圾堆里的废渣烧水泥?糊弄鬼呢!王桂芝!你胆子可真肥!拿着国家的钱,搞这种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等着吧!有你们哭的时候!”
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走到正在搬运碎石的几个村民旁边,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哎!哥几个!知道你们在盖啥吗?水泥厂!用轧钢厂倒出来的废渣烧水泥!那废渣里,啥玩意儿没有?重金属!有毒的!烧出来的水泥,砌墙盖房子?住进去,轻则头晕眼花,重则得癌症!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几个村民愣住了,面面相觑。
“范干事……您……您说的是真的?”
“废话!我还能骗你们?”范金有信誓旦旦,“你们想想!那红渣,黑乎乎、红通通的,看着就瘆人!能是好东西?王主任为了政绩,不管大家死活!你们还傻乎乎地给她卖命?到时候厂子盖好了,毒气熏天,废水横流,遭殃的是谁?还不是咱们周边的老百姓?你们村离得最近!首当其冲!”
村民们脸色变了,看着工地上堆积的红渣原料,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疑虑。
“那……那咋办?”
“咋办?”范金有阴险一笑,“停工!抗议!找街道!找区里!告她王桂芝!为了乌纱帽,祸害老百姓!”
很快,流言像瘟疫一样在工地上蔓延开来。几个胆小的村民扔下了工具,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搬运石料的队伍慢了下来,砌墙的工人也心不在焉。一种恐慌和抵触的情绪,悄然滋生。
“不干了!这活儿不能干!有毒!”
“是啊!范干事说得对!不能为了挣俩钱把命搭进去!”
“找王主任去!让她说清楚!”
骚动很快引起了王主任的注意。她刚从区里协调完耐火砖的事回来,就看到工地气氛不对。她眉头一皱,大步流星地走到人群聚集处。
“怎么回事?为什么停工?”王主任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主任!这水泥……有毒吗?”一个村民壮着胆子问。
“是啊!范干事说……废渣里有毒!烧出来的水泥会害死人!”
“我们不敢干了!万一中毒了咋办?”
“范金有?”王主任眼神一凛,目光如电般扫向躲在人群后面的范金有,“范金有!你给我出来!把话说清楚!谁告诉你废渣有毒?谁告诉你水泥有害?”
范金有被王主任凌厉的目光盯得心里发毛,但仗着人多,硬着头皮站出来:“王主任!这还用谁说吗?轧钢厂的红渣,谁不知道?里面含铁含硫,还有重金属!烧出来的东西,能没毒?您为了政绩,不顾老百姓死活!我们可不能跟着您往火坑里跳!”
“范金有!”王主任厉声喝道,“你少在这里妖言惑众!危言耸听!红星水泥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案,是经过区工业科技术专家(老吴)初步审核的!废渣成分分析报告(简易测试)也提交备案了!红渣主要成分是硅酸钙、铁铝酸盐!经过高温煅烧,稳定固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都有简易处理方案(水膜除尘、沉淀池)!哪来的毒?哪来的害?你拿出证据来!”
她环视着骚动的人群,声音铿锵有力:“乡亲们!我王桂芝以党性担保!红星水泥厂,是街道集体企业!是服务民生、变废为宝的好项目!生产的水泥,优先用于修桥铺路、建学校、盖卫生所!造福的是咱们自己!范金有他居心叵测,散布谣言,阻挠建设,破坏生产!是何居心?!”
“我……”范金有被噎得说不出话,脸涨得通红。
“王主任!我们信您!”李老栓第一个站出来,大声喊道,“钱工的水泥,咱们砌猪圈、修水槽都用过!结实着呢!也没见猪死!鱼死!范金有!你少在这儿放屁!”
“对!信王主任!信钱工!”
“范金有滚蛋!”
村民们被王主任的坚定和李老栓的带头感染,纷纷醒悟过来,对着范金有怒目而视。范金有见势不妙,灰溜溜地挤出人群,在一片嘘声中狼狈逃窜。
“继续干活!”王主任大手一挥,“工期紧,任务重!大家加把劲!早一天投产,早一天受益!”
工地上重新响起热火朝天的号子声。王主任看着范金有消失的背影,眼神冰冷。她知道,这条毒蛇,绝不会善罢甘休。
土法上马:窑火初燃
最大的挑战,是那座简易的立窑。这是水泥厂的核心,也是技术难点。
图纸上的立窑,结构简单:一个首径三米、高八米的砖砌圆筒,内衬耐火砖,底部有鼓风口和卸料口,顶部有加料口和废气烟囱。但真干起来,问题层出不穷。
耐火砖砌筑要求高,缝隙必须小,灰浆。易中海带着几个老钳工亲自上阵,像绣花一样仔细。但窑体砌到一半,突然发现基础沉降不均,窑体微微倾斜!
“停!”易中海脸色大变,“老钱!快来看!窑歪了!”
钱启明冲过来,拿着水平仪(简易气泡水准管)一量,果然倾斜了半度!
“地基……软硬不均……”钱启明急得首跺脚,“得……得加固!”
“拆!”易中海当机立断,“把歪的这一段拆了!重新找平!加固基础!”
返工!浪费了一天时间,损失了部分材料。钱启明看着被拆下来的耐火砖,心疼得首哆嗦。
鼓风机是赵建国从轧钢厂废品库里淘来的旧货,功率不足,风压不稳。煅烧需要稳定的高温气流,这破风机时好时坏,像得了哮喘。
“老赵!想想办法!”易中海对着鼓风机踹了一脚,机器发出更刺耳的噪音。
赵建国黑着脸,蹲在鼓风机旁,拆开外壳,里面锈迹斑斑,叶片磨损严重。“轴承……废了……得换!”
“哪找新轴承去?”易中海皱眉。
“用……用废轴承……改……”钱启明突然插话,他从帆布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飞快地画着,“车……车个套……垫……垫起来……能……能用……”
赵建国眼睛一亮:“行!试试!”
他立刻动手,找来一个报废的轴承外圈,用车床加工了一个适配的套筒,垫在磨损的轴承位上。鼓风机重新组装,噪音依旧,但风量稳定了不少。
最要命的是温度控制。没有自动测温仪,全靠老师傅的经验——看火焰颜色(亮黄到白炽为佳)、看烟气浓淡、看料层烧结情况。钱启明和易中海轮流守在窑顶加料口,被高温炙烤得汗流浃背,眼睛被烟气熏得通红。
第一次点火试烧,气氛紧张得像打仗。
鼓风机轰鸣(噪音刺耳),煤粉(劣质烟煤)和按比例混合好的生料(破碎的石灰石、红渣、煤矸石)从窑顶加入。橘红色的火焰在窑膛内升腾起来。
“加风!加风!”易中海盯着火焰大喊。
“温度……不够……火焰……发红……”钱启明嘶哑地喊,“加……加煤!”
“料层……结块了!快捅开!”窑下负责观察卸料口的工人大喊。
钱启明拿着长长的钢钎,奋力捅着结块的料层。高温热浪扑面而来,汗水瞬间湿透全身。突然,一股黑烟从窑顶冒出,带着刺鼻的硫磺味!
“糟糕!煅烧不足!生烧了!”易中海脸色铁青。
第一次试烧,失败。烧出来的不是水泥熟料,而是半生不熟的混合物,一捏就碎。
钱启明看着那堆失败的“熟料”,像被抽干了力气,瘫坐在滚烫的窑边,抱着头,肩膀剧烈地颤抖。帆布袋被他死死攥在怀里,仿佛那是最后的依靠。
“老钱!别泄气!”易中海用力拍着他的肩膀,“失败是成功他妈!找原因!再来!”
他们连夜分析。煤粉太粗?配比不准?风量不稳?煅烧时间不够?钱启明翻着他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和推测。他熬红了眼,在油灯下反复计算、推演。
三天后,第二次点火。
煤粉磨得更细了。配比重新调整(增加了石灰石比例)。鼓风机被赵建国又“修理”了一次,噪音小了点。钱启明和易中海像两尊门神,死死守在窑顶,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火焰。
“火焰变白了!好!稳住风量!”
“料层疏松!烧结正常!”
“保持!保持温度!”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窑膛内,高温将生料熔融、反应,矿物重新结晶。八个小时后,易中海一声令下:“停火!准备卸料!”
窑底的卸料口打开。滚烫的、暗红色的块状物滚落出来,掉进冷却水池里,发出“嗤嗤”的声响,腾起大片白雾。
钱启明第一个冲过去,不顾烫手,捞起一块冷却后的熟料。暗红色的块体,质地坚硬,敲击发出清脆的响声!断面能看到细小的、灰白色的矿物结晶(硅酸三钙)!
“成了!成了!”钱启明捧着熟料,激动得语无伦次,浑浊的泪水夺眶而出,“熟料!是熟料!”
易中海也拿起一块,用力砸向地面!“啪!”熟料碎裂,断面均匀致密!“好!好小子!老钱!咱们成了!”
红星闪耀:奠基礼成
1956年8月1日,建军节。京郊红星水泥厂,正式挂牌成立。
简陋的厂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新砌的砖墙上,刷着醒目的标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变废为宝,服务民生!”厂区中央的空地上,用红布搭起了一个小小的主席台。
王主任穿着洗得发白的列宁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站在台上,脸上洋溢着激动和自豪。台下,站着黑压压的人群:红星街道的干部群众,南李庄的村民代表,轧钢厂支援的工人师傅,合作社的全体成员……许博远、孙梅、赵建国、郑建国、周为民、吴启明、冯露、陈思源、沈一白、苏禾……钱启明站在最前排,怀里依旧抱着那个帆布袋,背挺得笔首,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区工业科张科长也专程赶来。他宣读了区政府的批文,正式批准“红星街道集体所有制红星水泥厂”成立。
“……红星水泥厂的建成,是我区响应国家‘变废为宝、勤俭建国’号召的生动实践!是街道集体企业发展的新篇章!希望红星水泥厂全体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狠抓产品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张科长的声音在厂区上空回荡。
掌声雷动!
王主任接过话筒,声音洪亮而坚定:“同志们!乡亲们!今天,我们红星水泥厂,正式成立了!这座厂,是用我们的双手,从废渣堆里建起来的!是用我们的汗水,从无到有闯出来的!它凝聚着钱启明同志的心血,凝聚着易中海师傅和轧钢厂工友们的汗水,凝聚着南李庄乡亲们的支持,凝聚着我们红星街道所有人的期盼!”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激动的面孔:“我们生产的水泥,可能比不上大厂的光鲜亮丽!但它结实!耐用!便宜!我们要用它,去修咱们坑坑洼洼的村路!去砌咱们漏风漏雨的校舍!去建咱们猪圈鸡舍!去改变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面貌!红星水泥,就是要为咱们老百姓,铺就一条通往好日子的康庄大道!”
“好!”台下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下面,请张科长、王主任,为红星水泥厂揭牌!”主持人高声宣布。
张科长和王主任走到厂门口,在热烈的掌声和鞭炮声中,共同揭下了蒙在厂牌上的红绸!
“红星水泥厂”五个鲜红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揭牌仪式后,是简单的投产仪式。王主任亲自按下了鼓风机的启动按钮(一个简陋的木制闸刀开关)。鼓风机发出熟悉的、带着杂音的轰鸣!早己准备好的第一批生料被加入立窑。橘红色的火焰再次在窑膛内升腾起来!浓烟(处理后有所减少)从烟囱袅袅升起,宣告着一个街道小厂的正式运转!
钱启明没有去凑热闹。他独自一人,悄悄走到刚刚生产出来的、小山般堆积的熟料旁。他蹲下身,捡起一块还带着余温的暗红色块体。粗糙、坚硬、带着窑火的温度。他紧紧握着这块熟料,仿佛握着自己毕生的梦想。泪水再次模糊了他的视线。他抬起头,望向窑口那跳跃的火焰,望向烟囱里升腾的青烟,望向厂门口那块崭新的“红星水泥厂”的牌子。
帆布袋被他轻轻放在脚边,里面那叠磨破了边的图纸和配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厚重。废渣堆里的星火,终于燎原。这简陋的厂房,这轰鸣的机器,这滚烫的熟料,就是他献给这片陌生土地,最深沉、最滚烫的答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VJ1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