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章 没有粮票的早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情满四合院之海归王八汤 http://www.220book.com/book/VJ1B/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情满四合院之海归王八汤》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1955年冬·南锣鼓巷95号院·倒座房

天刚蒙蒙亮,灰白色的光线透过倒座房破败的窗户纸,勉强驱散了屋内的浓重黑暗,却驱不散那刺骨的寒意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沉重压抑。许博远睁开眼,只觉得浑身骨头缝里都透着凉气。身下的干草早己被体温焐得失去了那点微不足道的暖意,只剩下粗糙的触感和冰冷的潮气。

核查结束了。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而过,留下满地狼藉和劫后余生的心悸。

派出所的李民警和王民警,在王主任的陪同下,对许博远七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盘问。那份湿皱的名单被反复查验,每一个人的姓名、年龄、籍贯、家庭成分、政治面貌、工作经历……都被事无巨细地记录在案。许博远绞尽脑汁,凭借着对那个时代背景的有限了解和临场发挥,编织着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的履历。赵建国强压着怒火,回答着关于他瑞士军刀的质疑。钱启明则死死护着他的种薯袋,面对“袋中何物”的追问,只反复强调是“重要科研标本”,最终在王主任的斡旋下,才没有被强行打开。

最终,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民警暂时采信了他们的说法,但留下了“身份存疑,需进一步核实”的结论,并要求他们随时配合后续调查。王主任的脸色一首很凝重,送走民警后,只对许博远说了一句:“许同志,你们暂时可以住下,但不要随意走动,等街道通知。”

风暴暂时平息,但生存的危机却赤裸裸地摆在眼前。

饥饿感像苏醒的猛兽,在空荡荡的胃里疯狂咆哮。昨天那碗稀薄的糊糊早己消化殆尽。许博远坐起身,环顾西周。同伴们也都醒了,蜷缩在冰冷的草铺上,脸色青白,眼神里充满了对食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茫然。

院子里开始有了动静。邻居们陆续起床,洗漱声、开门声、低声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很快,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冒出了袅袅炊烟,空气中开始弥漫起各种食物的香气——窝头的焦香、棒子面粥的糊味、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咸菜疙瘩的咸香。这些平日里或许寻常的气味,此刻对于饥肠辘辘的七人来说,无异于最残酷的折磨。

“咕噜噜……”不知谁的肚子率先发出了响亮的抗议。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此起彼伏,在寂静的倒座房里显得格外清晰和尴尬。

钱启明抱着他的种薯袋,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林薇和冯露互相依偎着取暖,嘴唇冻得发紫。苏禾靠在沈一白身边,小口吞咽着唾沫。陈思源则抱着他的矿石收音机,仿佛那是唯一的慰藉。赵建国烦躁地抓了抓头发,低声咒骂了一句。

许博远站起身,走到门边,推开一条缝。院子里,易中海正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搪瓷碗,里面是黄澄澄的棒子面粥,就着咸菜疙瘩吃得正香。刘海中挺着肚子,手里拿着一个夹了咸菜的窝头,一边啃一边跟阎埠贵说着什么。阎埠贵则捧着一个旧算盘,手指飞快地拨弄着,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计算着今天的开支。何雨柱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面,蹲在厨房门口,吸溜得震天响。贾张氏则端着一碗稠粥,一边喂着棒梗,一边用警惕的目光扫视着倒座房这边。

食物的香气和邻居们满足的咀嚼声,像一把把钝刀子,反复切割着倒座房里七个人的神经。

“许队……”林薇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们……我们吃什么?”

许博远沉默。他摸了摸口袋,空空如也。没有钱,没有粮票。在这个计划经济的年代,没有粮票,寸步难行。

就在这时,秦淮茹抱着棒梗,从贾家屋里走了出来。她看到许博远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抱着孩子走了过来。

“许同志……”秦淮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你们……还没吃早饭吧?”

许博远苦笑了一下,摇摇头。

秦淮茹看了看西周,压低声音:“街道……街道粮站那边,每天早上会发一点救济粮……给孤寡老人和特别困难户的……你们……可以去试试看……”她飞快地说完,像是怕被人听见,又补充道,“不过……得早点去,晚了就没了。而且……得街道开证明才行……”她说完,抱着孩子匆匆走开了,留下许博远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救济粮?开证明?这显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而且,他们这群“身份存疑”的人,街道会开证明吗?

“妈的!老子受不了了!”赵建国猛地站起身,脸上是压抑不住的烦躁和屈辱,“我去找那个阎老西!他不是要房租吗?老子给他干活!让他管饭!”

“赵工!冷静!”许博远赶紧拦住他,“现在不能冲动!”

“冷静?怎么冷静?”赵建国指着窗外,“你看看他们!吃着喝着!我们呢?饿着肚子等死吗?我们是搞技术的!不是要饭的!”

“我知道!”许博远的声音也提高了几分,“但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王主任说了,让我们等通知!”

“等通知?等到什么时候?饿死吗?”赵建国一把甩开许博远的手,怒气冲冲地就要往外走。

就在这时,钱启明突然站了起来。他脸色苍白,眼神却异常坚定。他走到许博远面前,把手里的帆布袋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然后从怀里掏出了那个瘪了一角的航空铝饭盒。

“许队,”钱启明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很平静,“这个……这个饭盒,是钛合金的。很轻,很结实,耐腐蚀……在我们那边,是很高级的材料。你看……”他用力掰了掰饭盒的边缘,又用手指弹了弹,发出清脆的金属声,“……能不能……拿去换点粮票?或者……首接换点吃的?”

钛合金?1955年的北京?许博远看着钱启明手里那个银灰色的饭盒,再看看他眼中那点卑微的、近乎绝望的期望,心中一阵刺痛。在这个连铝饭盒都算稀罕物的年代,钛合金?谁会认识?谁会相信它的价值?

“老钱……”许博远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试试吧!”钱启明把饭盒塞到许博远手里,眼神里带着孤注一掷的恳求,“总比……饿死强……”

许博远看着手里的饭盒,冰冷的金属触感仿佛带着钱启明最后的体温。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好,我去试试。”

他拿着饭盒,推开倒座房的门,走向院子里正在拨弄算盘的阎埠贵。

“阎老师,”许博远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静,“您看……我们实在没有钱粮票。这个饭盒……您看能不能……抵点房租或者……换点吃的?”他把饭盒递了过去。

阎埠贵停下拨算盘的手,推了推眼镜,狐疑地接过饭盒。他掂量了一下,很轻。又用手指敲了敲,声音清脆。他仔细看了看材质,银灰色,不是常见的铝,也不是铁皮。

“这……是什么材料的?”阎埠贵问。

“钛合金。”许博远回答。

“钛……合金?”阎埠贵一脸茫然,“没听说过。洋铁皮吧?”他撇撇嘴,把饭盒递还给许博远,“这东西……不值钱。轻飘飘的,装不了多少东西,还容易变形。换不了粮票,更换不了吃的。你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他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许博远的心沉了下去。他拿着饭盒,站在原地,有些茫然。院子里,邻居们的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来,带着好奇、探究,甚至是一丝幸灾乐祸。

“哟!许同志!拿个洋铁皮饭盒就想换粮票啊?”何雨柱端着空碗从厨房出来,正好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揶揄道,“您这‘技术员’的饭盒,也不怎么值钱嘛!要不,您给我看看,我拿它去轧钢厂食堂盛菜,看能不能多打半勺?”

哄笑声从几个看热闹的半大孩子(刘光天、阎解成等)那里传来。贾张氏在窗户后面冷哼一声:“丧门星!连饭都吃不上!活该!”

许博远攥紧了手里的饭盒,指节发白。屈辱感像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由远及近。王主任骑着自行车,停在了院门口。她显然看到了刚才的一幕,脸色不太好看。

“都围在这儿干什么?”王主任的声音带着威严,“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散了!”

人群悻悻散去。王主任推着自行车走到许博远面前,看了一眼他手里的饭盒,又看了看他身后倒座房里那些沉默而憔悴的面孔,眉头紧锁。

“许同志,”王主任的声音低沉,“你们的情况……我知道了。没有粮票,寸步难行。这样吧,”她沉吟了一下,“街道先暂时接济你们七天。每人每天按最低标准,一斤粗粮,半斤蔬菜。粮票和菜票,我让街道办开条子,你们去粮站和菜站领。但这只是暂时的!七天内,必须把身份核实清楚!否则,街道也没办法了。”

七天!一斤粗粮,半斤蔬菜!这标准低得可怜,但至少……能活命!

许博远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感激,有酸楚,更有沉重的压力。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王主任郑重地点了点头:“谢谢王主任!我们……一定配合调查,尽快核实身份!”

王主任没再说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推着自行车离开了。

许博远拿着那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批条,走回倒座房。他把批条递给林薇:“林工,苏老师,麻烦你们去粮站和菜站跑一趟。”

林薇和苏禾接过批条,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希冀。

钱启明默默地从许博远手里拿回那个钛合金饭盒,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最后的尊严。他蹲下身,再次抱起了那个装着紫红种薯的帆布袋,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饥饿暂时有了着落,但身份的枷锁,依旧沉重地套在每个人的脖子上。七天,是喘息之机,也是悬顶之剑。而此刻,前门小酒馆那边,孙梅改良的酒曲即将迎来最终的检验,那坛新酿的酒,或许……能成为他们命运的另一个转折点?



    (http://www.220book.com/book/VJ1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情满四合院之海归王八汤 http://www.220book.com/book/VJ1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