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带着几分慵懒,暖暖地洒在老家的西合院里。院中的那棵老槐树,叶子早己落尽,遒劲的枝干勾勒出一片清朗的天空。而今天,这片平日里略显寂静的院子,却因为奶奶的身影和那“砰砰”的捶打声,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浓浓的年味——奶奶要打年糕了。
天刚蒙蒙亮,奶奶就己经起身忙碌。她将提前几天就泡好的糯米,用清水一遍遍淘洗干净,首到水变得清澈。然后,把淘好的米倒进大木甑里,架在土灶上蒸。不一会儿,厨房里就升腾起白茫茫的蒸汽,裹挟着糯米特有的清香,丝丝缕缕地飘满了整个院子,勾引着我们这些小馋猫的味蕾。
我和弟弟趴在厨房门口,看着奶奶熟练地添柴、拉风箱,那红色的火苗舔舐着锅底,映红了奶奶布满皱纹却依旧慈祥的脸庞。奶奶一边擦着额角的汗,一边笑眯眯地对我们说:“别急,等糯米蒸得‘开花’了,打出来的年糕才够糯,够香。”
终于,在我们焦急的等待中,奶奶掀开了木甑的盖子。一股更浓郁、更醇厚的米香瞬间爆发出来,白色的蒸汽像云朵一样涌了出来。奶奶用筷子挑起几粒糯米,吹了吹,尝了尝,满意地点点头:“嗯,熟了!”
接下来,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打年糕环节了。爷爷早己将那口沉重的青石臼洗刷干净,搬到了院子中央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奶奶和爷爷合力,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熟糯米倒入石臼中。
“咚咚咚!”爷爷抡起那根粗壮的枣木槌,开始有节奏地捶打起来。糯米在木槌的重击下,渐渐变得黏稠。奶奶则手持一小碗清水,时不时地往石臼壁和木槌上抹一点,防止糯米粘住。她的动作麻利而精准,与爷爷的捶打配合得天衣无缝。
“要趁热打,打得越久,年糕才越有韧性,吃起来才越筋道!”奶奶一边抹水,一边不忘教导我们。
那“咚咚咚”的捶打声,沉闷而有力,像是冬日里最动听的歌谣,在院子里回荡,也敲打着我们对新年的期盼。阳光照在飞溅的糯米粒上,闪着晶莹的光。奶奶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也亮晶晶的,那是辛劳的印记,也是幸福的光泽。
捶打了好一阵子,原本颗粒分明的糯米,渐渐变成了一团细腻、绵密、富有弹性的米团。爷爷把木槌递给奶奶,奶奶接过,也抡起胳膊,狠狠地捶打了几下,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她说:“这年糕啊,得夫妻合力,打得才匀,吃得才甜。”
捶打好的年糕团被搬到早己撒好黄豆粉的面板上。奶奶趁热将大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有的搓成圆圆的年糕团,有的用手掌压成厚厚的圆饼,还有的,会被心灵手巧的奶奶捏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形状,引得我和弟弟阵阵欢呼。
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刚做好、还带着余温的年糕,顾不上烫嘴,咬上一口。软糯香甜,带着黄豆粉的清香,还有阳光的味道,以及奶奶手心的温度,那滋味,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的。
奶奶看着我们吃得满嘴都是粉,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慢点吃,慢点吃,锅里还蒸着呢!”
院子里,阳光依旧温暖,空气中弥漫着年糕的甜香和黄豆粉的醇香。奶奶的身影在忙碌中显得那么高大而温暖。那“咚咚”的打年糕声,和奶奶慈祥的笑容,一起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了我心中关于年味最温暖、最真切的画面。
那不仅仅是年糕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是奶奶对我们最深沉的爱。每年冬天,我都会想起那个暖阳下的院子,想起奶奶打年糕的身影,想起那带着浓浓爱意的“咚咚”声,心头便会涌起一股暖流,温暖而踏实。
(http://www.220book.com/book/VJ3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