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中的南京城异常寂静,这种寂静比连天的炮火更令人不安。李峰站在紫金山的一处隐蔽观察点,通过望远镜注视着城内的动静。特别行动队己经在地道网络中坚持了数周,但日军的包围圈越收越紧。
“团长,日军的重炮部队正在向城中移动。”赵少校压低声音报告,“看方向,可能是要炮击重要目标。”
李峰调整望远镜焦距,果然看到一队日军重炮正在长江路方向部署。他的心中一沉———那个方向有太多重要建筑,总统府、行政院、外交部...
“通知各小组加强隐蔽,可能要有一场猛烈的炮击。”李峰下令,但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望远镜。
突然,他的呼吸一滞。通过望远镜,他清楚地看到日军炮口调整的方向———首指总统府!
“他们...他们要炮击总统府!”李峰的声音因震惊而嘶哑。
赵少校也举起望远镜,脸色顿时变得惨白:“老天...那是总统府啊!”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总统府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从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到如今作为国民政府的核心,这座建筑见证了太多历史时刻。
而现在,日军的炮口正对准了这个象征。
“能不能做点什么?”赵少校急切地问,“比如派人破坏他们的炮兵阵地?”
李峰痛苦地摇头:“太晚了。而且我们的人太少,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紧紧攥着望远镜,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作为一个军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的象征即将被摧毁,却无能为力,这种痛苦难以言表。
第一发炮弹呼啸着划破天空,带着刺耳的尖啸声,精准地命中总统府西侧配楼。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浓烟和火光瞬间吞没了那一片天空。
“不...”李峰喃喃自语,感觉那一炮仿佛打在了自己的心上。
紧接着,第二发、第三发...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总统府的主楼、门楼、花园...无一幸免。这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宏伟建筑,在炮火中颤抖、崩塌。
通过望远镜,李峰能看到砖石飞溅、梁柱折断的细节。每一个爆炸点,都像是中华民族身上的一道伤口。
“畜牲!这些该死的畜牲!”王大山一拳砸在掩体壁上,眼中喷着怒火。
特别行动队的队员们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痛苦和愤怒。有些年轻士兵甚至流下了眼泪。
炮击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当硝烟稍稍散去时,总统府己经面目全非。主楼部分坍塌,门楼完全被毁,只剩下残垣断壁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李峰放下望远镜,闭上眼睛,久久无言。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画面:小时候在课本上看到的总统府照片;从军后第一次到南京,特意去总统府前敬礼的场景;甚至想象过抗战胜利后,在这里参加庆典的模样...
而现在,这一切都化为了废墟。
“团长...”赵少校轻声唤道,“我们...”
李峰睁开眼,目光中己没有了之前的痛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决绝:“通知所有小组长,紧急会议。”
在地道指挥部里,气氛异常凝重。每个人都还沉浸在总统府被毁的震撼中。
“今天大家都看到了。”李峰的声音平静但有力,“日军为什么要炮击总统府?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象征。他们想要摧毁的,是我们的精神。”
他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但是,他们错了。总统府可以被摧毁,但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不会被摧毁!”
“对!永不屈服!”队员们群情激昂。
李峰展开南京地图:“日军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是其他重要建筑。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保护能保护的一切。”
他指着几个点:“外交部、考试院、中央大学...这些地方都可能成为目标。我们要派出侦察小组,密切监视日军动向。”
“可是团长,我们人手有限...”一个小组长犹豫道。
“我知道。”李峰点头,“所以我们要改变策略。不是正面阻挡,而是骚扰和拖延。比如在日军炮兵阵地附近制造混乱,拖延他们的炮击时间;或者引导他们炮击次要目标...”
一个新的计划开始形成。特别行动队将化整为零,分成多个小组,专门骚扰日军的炮兵和重要军事行动。
会议结束后,李峰独自来到地道深处的一个僻静处。这里存放着从金陵女大抢救出来的珍贵文献,其中就包括一些总统府的历史资料和照片。
苏婉正在这里整理文献,看到李峰,轻声问:“您都看到了?”
李峰默默点头,拿起一张总统府的老照片,久久凝视。
“很痛苦吧?”苏婉理解地说,“看着象征自己国家的东西被摧毁。”
李峰长叹一声:“不只是痛苦,更是一种...耻辱感。作为军人,却不能保护最重要的东西。”
“但您己经做了所能做的一切。”苏婉安慰道,“如果不是您和特别行动队,南京的抵抗可能早就结束了。至少现在,日军知道这座城市还没有完全屈服。”
就在这时,一个侦察兵急匆匆跑来:“团长!日军正在向中央大学方向移动!可能也要炮击那里!”
李峰立即振作起来:“集合第二、第三小组!我们要设法拖延他们!”
特别行动队迅速行动。李峰亲自带领一个小队,借助地道网络,悄无声息地接近中央大学区域。
果然,日军正在部署重炮,炮口对准了中央大学的主教学楼。
“不能让他们得逞!”王大山咬牙切齿,“中央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那里有很多珍贵文献和设备!”
李峰冷静地观察着形势:“硬拼不行。得想个办法引开他们的注意力。”
他注意到不远处有一个日军后勤补给点:“看到那个补给点了吗?如果我们在那里制造爆炸,应该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计划立即执行。两个队员悄悄潜入补给点附近,安置了简易爆炸装置。
几分钟后,一声巨响!补给点燃起大火,日军的弹药和物资被引爆,接连不断的爆炸声震天动地。
正如预期,准备炮击中央大学的日军部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吸引,部分兵力被调去查看情况和救火。
“好机会!”李峰下令,“狙击小组,对炮兵阵地进行骚扰射击!不要硬拼,打了就跑!”
特别行动队的狙击手从多个隐蔽点开火,虽然造成的实际伤亡有限,但成功制造了混乱,拖延了日军的炮击计划。
利用这个时机,李峰派出一个小队潜入中央大学,帮助那里的师生和珍贵物资转移。
“快!快!”李峰亲自在中央大学图书馆指挥转移工作,“优先抢救珍贵文献和实验设备!”
师生们与特别行动队配合,迅速将最重要的物资通过预设的秘密通道转移。这些中国教育的瑰宝,在这场劫难中得以保全。
当日军终于扑灭大火、重新组织炮击时,中央大学最重要的物资己经转移完毕。
虽然校舍最终还是遭到了炮击,但损失降到了最低。更重要的是,日军的暴行被特别行动队详细记录了下来。
回到地道后,李峰召集大家总结经验。
“今天我们的行动是成功的。”他说,“虽然不能完全阻止日军的暴行,但至少拖延了时间,抢救了重要物资,更重要的是———我们证明了抵抗是有意义的!”
然而,李峰心中清楚,这种小规模的骚扰行动,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战局。日军的暴行仍在继续,更多的文化古迹和重要建筑遭到破坏。
几天后,更坏的消息传来:日军发现了特别行动队的一个地道出口,正在进行大规模搜查!
“必须立即转移!”李峰果断下令,“按照预定方案,分散撤离!”
特别行动队化整为零,通过多个秘密出口撤离危险区域。李峰带领一个小队,负责断后和掩护。
在撤离过程中,他们经过己经被毁的总统府附近。尽管己经看过望远镜中的景象,但亲眼所见的破坏程度仍然让所有人震惊。
断壁残垣间,依稀还能看到昔日的辉煌。大理石柱断裂倒地,精美的雕饰破碎散落,只有那座标志性的门楼还勉强屹立,但也己千疮百孔。
“团长,你看!”一个士兵突然指着门楼上方。
顺着他指的方向,所有人都愣住了———在破损的门楼上,一面青天白日旗依然在飘扬!虽然己经被炮火撕裂,但依然倔强地挂在旗杆上。
“怎么可能...”赵少校难以置信,“经过那样的炮击...”
李峰的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是我们的弟兄!一定是有弟兄冒死重新竖起的旗帜!”
这一刻,所有人心中的阴霾都被驱散了。总统府可以被摧毁,但旗帜依然在飘扬;南京可以被占领,但抵抗永远不会停止。
“记住这个景象,弟兄们。”李峰郑重地说,“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永不屈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特别行动队的活动更加活跃。他们不仅骚扰日军,还尽可能地保护南京的文化遗产和重要建筑。
有时是引导日军炮火偏离重要目标,有时是提前转移珍贵物品,有时甚至是在被毁的建筑前悄悄竖起旗帜———就像总统府门楼上的那面旗一样,这些旗帜成为了南京抵抗的象征。
一天深夜,李峰独自潜入总统府废墟。在断壁残垣间,他捡起一块大理石碎片,上面还能看到精美的雕花纹路。
他将这块碎片小心收好,作为历史的见证。
“总有一天,总统府会重建。”他轻声自语,“而这块石头,将告诉后人,曾经发生过什么,又是什么让我们永不屈服。”
回到地道后,李峰将这块石头放在指挥部的桌上。每个看到它的队员,都会想起那天的炮火,也会想起那面依然飘扬的旗帜。
炮击总统府的暴行,没有如日军预期的那样摧毁南京的抵抗意志,反而激发了更强烈的抗争精神。特别行动队的队员们更加坚定,南京市民中也开始流传起各种抵抗的故事。
李峰明白,这场战斗己经超越了军事层面,成为了一场精神上的较量。而在这方面,中华民族永远不会输。
夜幕降临,李峰再次来到观察点。通过望远镜,他能看到总统府门楼上的那面旗帜依然在夜风中飘扬。
尽管城市满目疮痍,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但这面旗帜给了他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我们不会放弃。”他对着南京城的方向轻声发誓,“只要还有一个人,一面旗,抵抗就永远不会停止。”
这一刻,李峰完成了从军人到守护者的蜕变。他守护的不仅是南京这座城市,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永远不会被炮火摧毁的民族魂。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