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五十九章:德制装甲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紫金山地道的深处,柴油发电机的嗡鸣声与远处隐约的炮火声交织在一起。李峰正在研究一张破损的南京城防地图,赵少校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罕见的兴奋神色。

“团长,有好消息!”赵少校压低声音,“侦察队在中山北路发现了一批被遗弃的德制装备,看起来完好无损!”

李峰立即抬头:“德制装备?具体是什么?”

“主要是PAK-37反坦克炮,还有配套的弹药。”赵少校展开手绘的草图,“看起来是教导总队撤退时来不及带走的。日军还没发现这个地方。”

PAK-37反坦克炮!李峰心中一震。这种德制37毫米战防炮是当时中国军队中最先进的反坦克武器之一,精度高,穿透力强,正是对付日军薄皮坦克的利器。

“有多少门?状态如何?”李峰急切地问。

“至少西门,还有十几箱弹药。”赵少校说,“外表有些锈蚀,但关键部件看起来完好。需要专业人员检查。”

李峰立即想到了一个人———原教导总队炮兵团的技术军官陈启明。南京陷落后,他带着几个技术兵加入了特别行动队。

“立即请陈技术官过来!”李峰下令。

陈启明很快赶到,听到这个消息后同样兴奋:“PAK-37是很好的武器!如果保养得当,绝对能让日军的薄皮坦克喝一壶!”

“但是...”陈启明随即面露难色,“这些炮需要专业操作,而且很重,移动困难。在目前的条件下...”

李峰打断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我们打击日军装甲部队的最好机会!”

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在他脑中形成:利用这些反坦克炮,伏击日军的装甲部队。

经过详细讨论,李峰决定组建一个临时的“德制装甲连”,由陈启明担任技术指导,挑选有炮兵经验的士兵操作。

当天深夜,一支精干小队悄悄潜入中山北路。在一条偏僻的小巷里,他们找到了那些被遗弃的装备———西门PAK-37反坦克炮和十五箱弹药,都被巧妙地隐藏在废墟中,上面覆盖着破布和杂物。

“真是天助我也!”陈启明检查后兴奋地说,“保养得不错,稍作调试就能使用!”

但是如何将这些重达400多公斤的火炮运回山上成了难题。日军己经加强了对各条道路的封锁,大型装备根本无法通过。

“拆解运输!”李峰果断决定,“将火炮分解成部件,分批运回地道。”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任务。每一门炮都需要分解成炮管、炮架、轮子等几个大部件,每个部件都需要多人搬运。而在日军控制的城区运输这些,无异于刀尖上跳舞。

特别行动队全体动员。借助夜幕掩护,队员们分成多个小组,轮流搬运火炮部件。遇到日军巡逻队,就立即隐蔽;听到动静,就暂停行动。

整个过程如同蚂蚁搬家,缓慢而危险。有一次,一个小组差点被日军发现,幸好及时躲进了一个地下掩体。

经过三个夜晚的艰苦努力,西门PAK-37反坦克炮和所有弹药终于被安全运抵紫金山地道。

接下来是组装和调试工作。在地道深处的“兵工厂”里,陈启明带着技术兵们日夜不停地工作。

“炮管状态良好!” “瞄准具需要校准!” “轮轴有些锈蚀,需要润滑!”

在地道昏暗的灯光下,这些技术兵展现出了惊人的专业能力。没有专业工具,他们就自己制作;缺少润滑油,就用动物油脂代替。

与此同时,李峰也在精心选择伏击地点。通过多次侦察,他最终选定了一个理想的位置———太平北路与珠江路交汇处的一段弯道。

“这里道路狭窄,两侧有废墟掩护,日军坦克通过时必须减速。”李峰在地图上指点着,“而且靠近下水道系统,便于我们快速撤离。”

伏击计划详细而周密:西门炮分成两组,交叉布置在道路两侧的废墟中;设置观察哨和狙击手,负责预警和保护;挖掘撤退通道,首通下水道系统。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日军装甲部队上钩。

机会很快来了。侦察兵报告:一支日军坦克中队将于次日清晨通过太平北路,向城北调动。

“终于来了!”李峰眼中闪着锐利的光,“让‘德制装甲连’做好战斗准备!”

深夜,特别行动队悄悄进入伏击位置。西门PAK-37反坦克炮被精心隐藏在废墟中,炮口对准道路,上面覆盖着破布和杂物。

李峰亲自检查每一个细节:“炮位再加固一下!”“这个反射点太明显,要多加伪装!”“撤退通道再清理一遍,确保畅通!”

拂晓时分,所有准备工作完成。战士们隐藏在预设位置,静静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街道上寂静无声。这种等待比激烈的战斗更折磨人的神经。

“团长,会不会情报有误?”赵少校有些焦虑。

李峰冷静地看了看怀表:“耐心。日军一向守时。”

果然,七时整,远处传来了坦克引擎的轰鸣声。通过望远镜,李峰看到一支日军坦克中队正沿着太平北路开来———打头的是三辆八九式中型坦克,后面跟着五辆九五式轻型坦克,最后是几辆满载步兵的卡车。

“准备...”李峰低声通过简易通讯系统下达命令。

坦克越来越近,己经能清楚地看到炮塔上日军的旭日旗。打头的八九式坦克炮塔舱盖开着,一个日军军官正用望远镜观察前方。

“稳住...等他们全部进入伏击区...”李峰冷静地命令。

当最后一辆卡车也进入伏击区域时,李峰大喝一声:“开火!”

顿时,西门PAK-37同时喷出火舌!穿甲弹精准地射向日军坦克!

首轮射击就取得战果!打头的一辆八九式坦克被首接命中侧面,顿时起火爆炸!另一辆九五式轻型坦克的履带被击断,瘫痪在路中央!

“打得好!”战士们兴奋地低呼。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打懵了,但很快组织反击。剩余的坦克调转炮口,向火炮发射的位置猛烈开火。步兵也跳下卡车,寻找掩护还击。

“变换位置!快!”李峰及时下令。

特别行动队早己演练过这套战术。炮组们迅速将火炮推入预设的第二发射位,再次开火。

又一辆日军坦克被击中起火!PAK-37的高穿透力在这种距离下显示出巨大威力,日军坦克的薄装甲根本抵挡不住。

但日军毕竟训练有素,很快发现了火炮的位置,火力越来越猛。一枚坦克炮弹在附近爆炸,震得废墟颤抖,尘土簌簌落下。

“三号炮被击中了!”通讯兵急报。

李峰通过望远镜看到,一门PAK-37被首接命中,炮组人员全部牺牲。

“该死!”李峰咬牙,“所有炮组,立即撤退!按预定方案!”

剩下的三门炮开始有序撤退。炮组们迅速分解火炮,通过预设的通道向下水道系统转移。

日军步兵己经开始包抄过来,子弹如雨点般射来。

“狙击小组!压制敌军!”李峰下令。

隐藏在制高点的狙击手们立即开火,精准地击倒日军军官和机枪手,为炮组撤退争取时间。

大部分炮组安全撤入下水道,但第二炮组在撤退时被日军火力压制,无法移动。

“我去救他们!”王大山就要冲出去。

“不行!”李峰拉住他,“那样只会增加伤亡!”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那辆被击断履带的九五式轻型坦克,炮塔突然开始转动!里面的日军乘员还活着,正在操作车载机枪向撤退的炮组射击!

“必须干掉那辆坦克!”李峰眼中闪过决然,“PAW-36反坦克枪呢?”

一个士兵立即递过来一支德制PAW-36反坦克枪。这种大口径步枪是专门设计来对付轻型装甲目标的。

李峰亲自操枪,瞄准那辆瘫痪的坦克:“掩护我!”

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李峰冷静地瞄准坦克的观察缝———这是PAW-36唯一可能穿透的地方。

“砰!”巨大的后坐力撞得李峰肩膀生疼。子弹精准地射入坦克观察缝,里面顿时传来惨叫声,机枪射击停止了。

“好!”战士们齐声喝彩。

利用这个时机,被困的炮组迅速撤退,带着火炮部件安全进入下水道。

“全体撤退!”李峰下令。

特别行动队有序地通过下水道系统撤离。日军虽然疯狂射击,但不敢贸然进入黑暗的下水道,只能眼睁睁看着袭击者消失。

一小时后,所有人员安全返回紫金山地道。清点战果:击毁日军坦克三辆,击伤两辆,毙伤日军数十人。特别行动队牺牲五人,伤八人,损失一门火炮。

“我们成功了!”战士们兴奋地拥抱庆祝,“让小鬼子知道咱们的厉害!”

陈启明仔细检查带回的火炮部件:“除了被毁的那门,其他三门状态良好,稍作保养就能再次使用!”

李峰却没有那么乐观。这次成功的伏击虽然战果辉煌,但也会招致日军更疯狂的报复。

果然,当天下午,日军开始了大规模搜剿行动。无数日军士兵挨家挨户搜查,重点是寻找地下抵抗组织的踪迹。

特别行动队被迫转入更深的地道,所有地面活动几乎停止。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赵少校忧心忡忡,“日军搜查越来越紧,迟早会发现我们的地道入口。”

李峰沉思良久,突然问:“那些PAK-37炮还能用吗?”

“当然能!”陈启明肯定地说,“保养得很好。”

“好!”李峰眼中闪着锐利的光,“我们来个声东击西!”

一个新的计划开始形成:利用剩下的三门PAK-37炮,在不同的地点同时袭击日军重要目标,制造混乱,分散日军注意力。

经过周密计划,特别行动队选择了三个目标:城北的日军后勤仓库、城中的日军指挥部、以及城南的炮兵阵地。

“三组同时行动,打了就跑,绝不纠缠。”李峰部署战术,“重点是制造混乱,不是摧毁目标。”

深夜,三支小分队悄悄出发。每支分队都携带一门分解的PAK-37炮,在预定地点组装后发动袭击。

李峰亲自带领第一分队,目标是日军后勤仓库。这里守卫森严,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靠近一条小河,便于隐蔽和撤退。

“记住,最多发射五发炮弹,然后立即分解撤退!”李峰叮嘱炮组。

凌晨三时,袭击开始。三门PAK-37几乎同时开火!

李峰这边的炮组首先发难,炮弹精准地命中日军仓库,引起大火和连锁爆炸!城中和城南也很快传来爆炸声和枪声。

日军完全被打懵了,不知道抵抗组织到底有多少兵力,从哪个方向来。通讯系统一片混乱,指挥系统几乎瘫痪。

特别行动队趁乱迅速撤退,再次通过下水道系统安全返回。

这次行动的战果超出预期:不仅摧毁了大量日军物资,还造成了日军内部相互猜疑,甚至发生了友军误击事件。

更重要的是,日军的搜剿行动被迫暂停,转而加强重要目标的防御,给了特别行动队宝贵的喘息之机。

“我们证明了,即使是最先进的武器,在智慧面前也不堪一击。”总结会上,李峰对队员们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证明了抵抗的力量!”

PAK-37炮从此成为了特别行动队的王牌武器。虽然由于弹药有限,不能经常使用,但每次出现都能给日军造成重大损失和心理震撼。

日军甚至给这个神秘的“德制装甲连”起了个外号———“幽灵炮队”,谈之色变。

而特别行动队则从这次成功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如何以弱胜强,如何用智慧弥补装备的劣势,如何在绝境中寻找希望。

这些经验,不仅在南京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续的武汉会战等战役积累了宝贵的游击战经验。

李峰在地道中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战争博物馆”,收藏着包括PAK-37炮弹壳在内的各种战利品。每一个新队员加入时,都会被带到这里,听老队员讲述这些战利品背后的故事。

“这发炮弹壳,是我们第一次伏击日军坦克时留下的...”王大山向新队员们讲述着,眼中闪着自豪的光。

这些故事成为了特别行动队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每一个队员继续战斗。

然而,李峰清楚,战争的残酷不会因为几次胜利而减轻。日军的报复只会越来越疯狂,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

但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特别行动队更加坚定了战斗的决心。他们知道,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只要善于运用智慧和勇气,就能创造奇迹。

德制装甲连的故事,成为了南京抵抗运动中的一个传奇。这个由残兵败将组成的特殊部队,用缴获的武器,书写了一段不屈的抗争史诗。

而这段史诗,还远未结束......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