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风中,李峰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艰难地在栖霞山的密林中穿行。日军战俘营的三个月如同地狱般漫长,每一天都是生与死的考验。他身上遍布鞭痕和烧伤,左臂骨折处只是简单用树枝固定,每走一步都带来钻心的疼痛。
那场大胆的越狱行动付出了惨重代价。十七名战俘参与计划,只有五人成功逃脱,其余人不是被日军射杀就是在混乱中失散。李峰在逃亡途中与最后一名同伴失散,独自一人在山林中己经跋涉了两天两夜。
饥饿和寒冷折磨着他的意志,但更痛苦的是对战俘营中那些被迫留下的同胞的牵挂。他知道,自己的逃脱可能会招致日军对留守战俘的报复,但这个风险必须冒——只有获得自由,才能组织更大规模的抵抗,才能真正拯救更多的人。
夜幕降临时,李峰找到一处隐蔽的山洞。他谨慎地观察了半小时,确认没有危险后才爬了进去。山洞不深,但足以遮风避雨。他收集了一些干草铺在地上,然后用最后的气力取出藏在衣服内层的应急物品:一小块压缩饼干、几根火柴、还有一块锋利的铁片——这是在战俘营中偷偷磨利的唯一武器。
就着洞内积存的雨水,他小口啃着饼干,感受着能量慢慢恢复。月光从洞口洒入,照亮了他瘦削而坚毅的面庞。这三个月来,他目睹了太多暴行和死亡,但也见证了无数普通人在绝境中展现的勇气和尊严。
第二天清晨,李峰被远处传来的枪声惊醒。他立即隐蔽到洞口岩石后,小心翼翼地观察。枪声来自东南方向,时密时疏,似乎是一场小规模交火。
经过短暂思考,他决定冒险前去查看。如果是日军在追击中国军人,或许能提供帮助;如果是日军内部训练,也能借此了解敌情。
他谨慎地在林间移动,利用地形和植被隐蔽身形。三个月的战俘经历让他学会了极致的耐心和谨慎。每前进一段距离,他都会停下来仔细观察和倾听,确保没有落入陷阱。
约一小时后,他抵达交火地点附近。躲在一处茂密的灌木丛后,他看到了令人振奋的景象:十多名穿着破烂军装的中国军人正在与一支日军小队交火。虽然人数和装备处于劣势,但这些中国军人利用地形巧妙周旋,且战且退。
李峰立即认出这是典型的掩护撤退战术——大部分人员应该己经转移,留下小股部队阻滞追兵。他仔细观察地形,发现日军正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处天然陷阱:一个三面环山的洼地。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形成。他悄悄绕到日军侧后方,找到了一处理想的狙击位置。虽然只有一把简陋的铁片刀,但他可以利用环境制造混乱。
等待最佳时机出现:日军小队完全进入洼地,开始向中国军人最后阵地发起冲锋。李峰迅速行动,他用铁片砍断一根缠满枯藤的老树藤,这些藤蔓连接着几块松动的岩石。随着他的用力拉扯,岩石开始滚落,引发连锁反应。
轰隆隆的响声顿时吸引了交战双方的注意。日军以为遭到埋伏,阵型出现混乱。中国军人抓住这个机会发起反击,火力突然增强。
李峰继续制造混乱,他用准备好的干树枝和枯叶点燃了几处小火堆,制造出多处有人活动的假象。日军指挥官果然上当,以为陷入包围,急忙下令撤退。
在日军慌乱后撤时,李峰终于现身,用尽力气喊道:“524团李峰在此!弟兄们,跟我杀出去!”
残余的中国军人看到突然出现的援兵,士气大振。在李峰的指挥下,他们发起冲锋,一举击溃了己经丧失斗志的日军小队。
战斗结束后,七名中国军人与李峰会合。他们个个带伤,军装破烂,但眼中都闪烁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警惕。
带队的是个年轻的中尉,自称是教导总队残部的陈明远。他谨慎地打量着李峰:“您真是524团的李团长?我们听说您在南京陷落时就牺牲了。”
李峰苦涩一笑:“死神不收我,让我回来多杀几个鬼子。”他说出524团的特定暗号和编制情况,终于取得了这些人的信任。
陈明远告诉李峰,他们原本有三十多人,在南京城中坚持游击战两个月,最近被迫撤到栖霞山一带。今天早上遭遇日军扫荡,大部分战友牺牲或失散。
“山上还有我们的一处临时营地,大约有二十多名弟兄留守。”陈明远说,“如果李团长不嫌弃,欢迎您来领导我们。”
李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陈明远的带领下,他们穿过密林,来到一处极其隐蔽的山谷。谷内有几个天然洞穴,被巧妙改造成居住点和储藏点。约二十多名中国军人驻扎在这里,个个面黄肌瘦,但眼神中都带着不屈的光芒。
看到陈明远带回幸存者和新面孔,营地中的人们既欣喜又警惕。一个左眼蒙着黑眼罩的老兵尤其谨慎地盘问了李峰许久,首到完全确认身份后才露出笑容。
“我是原88师工兵营的刘铁柱,大家都叫我独眼刘。”老兵握住李峰的手,“南京陷落时,我们工兵营负责爆破任务,大部分弟兄都没能撤出来。”
李峰心情沉重地点头。他记得工兵营的英勇事迹——在最后时刻炸毁了多处重要设施,延缓了日军进攻速度,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当晚,在李峰的建议下,所有人员召开了一次会议。洞穴中央燃着篝火,映照着三十多张疲惫而坚定的面孔。
李峰首先听取了每个人的情况和技能汇报。这些人来自不同部队,有正规军、宪兵、甚至还有警察和民兵。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南京陷落后不愿投降,自发组织起来继续抵抗。
“我们缺少弹药、药品、食物,几乎什么都缺。”陈明远汇报现状,“最近日军扫荡越来越频繁,这个营地恐怕也撑不了多久。”
独眼刘补充道:“最麻烦的是伤员。我们有八个重伤员,缺医少药,每天都有弟兄在痛苦中死去。”
李峰沉默地听着,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最后他站起身,声音坚定而清晰:“弟兄们,我们从南京城中逃出来,不是为了在这山里等死。我们要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不仅要生存下去,还要发展壮大,让鬼子不得安宁!”
有人质疑道:“就凭我们这三十多人,几条破枪,怎么跟鬼子斗?”
李峰走到洞穴中央:“正因为我们人少装备差,才不能硬拼。我们要用鬼子的方式来打鬼子——游击战!偷袭、伏击、骚扰,让他们寝食难安!”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首先巩固营地防御,挖掘更多隐蔽工事;然后派出侦察小组,摸清周边日军布防和活动规律;同时寻找其他散兵游勇,扩大队伍;最后目标是建立稳定的游击区,威胁日军后方补给线。
“我知道这很困难,很危险。”李峰的声音铿锵有力,“但想想南京城中那些死难的同胞,想想那些还在鬼子铁蹄下受苦的百姓。我们多杀一个鬼子,多坚持一天,就离胜利更近一步!”
他的话语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火焰。经过讨论,大家一致推举李峰为总指挥,陈明远为副手,独眼刘负责工事建设。
接下来的日子里,栖霞山根据地开始了艰苦的建设。独眼刘展现出工兵的专业素养,带领大家挖掘隐蔽工事,设置陷阱和警报系统。他们利用天然洞穴网络,构建了多个出口和隐蔽点,确保即使被发现也能迅速转移。
李峰亲自带队侦察,摸清了周边日军据点和巡逻规律。他们发现一支日军运输队每周二和周五会经过山下公路,向南京城内运送物资。这成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
经过周密计划,李峰挑选了十名精干人员,在周五拂晓前埋伏在公路旁的密林中。他们没有任何重武器,只有步枪、手榴弹和自制的炸药包。
当日军运输队出现在视野中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车队由三辆卡车和一辆装甲车组成,约有一个小队的日军护送。
“按计划行动。”李峰低声下令。
第一组人员率先开火,吸引日军注意。当日军还击时,第二组从侧翼发起攻击,独眼刘则带人悄悄接近最后那辆卡车。
战斗激烈而短暂。在付出两人牺牲、三人受伤的代价后,他们成功炸毁了一辆卡车,缴获了一批武器、粮食和药品。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日军军服、证件和一些文件资料。
撤退途中,李峰仔细研究了缴获的文件。其中一份命令引起了他的注意:日军正在准备大规模清乡行动,目标是肃清南京周边所有抵抗力量。
“我们必须提前准备。”回到营地后,李峰立即召集会议,“鬼子很快就会大规模搜山,现在的营地不够隐蔽。”
独眼刘提出建议:“我知道一个更隐蔽的地方,是早年采矿留下的坑道,入口极其隐蔽,内部空间很大,而且有水源。”
经过侦察,他们果然发现了一处理想的隐蔽点——一个废弃的矿洞系统,入口被藤蔓遮盖,内部错综复杂,有多处出口和通风口。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现有营地只有两小时路程,便于转移。
在李峰的指挥下,全体人员开始了大转移。他们连夜行动,将所有物资和伤员转移到新的矿洞基地。独眼刘带人设置了复杂的入口伪装和内部防御工事,确保即使被发现也能长期坚守。
果然,三天后,日军出动大队人马对栖霞山进行了大规模扫荡。原来的营地被发现并摧毁,但由于提前转移,所有人员和物资都安然无恙。
在新的矿洞基地中,李峰开始了更加系统的游击战训练。他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组建了侦察组、狙击组、爆破组和突击组。白天他们学习战术和技能,夜间则小队出击,骚扰日军据点、破坏通讯线路、伏击巡逻队。
最成功的一次行动是爆破组炸毁了日军在栖霞山脚下的一个弹药库。独眼刘带领三名队员,利用夜色掩护潜入日军据点,巧妙安置炸药,引发连锁爆炸,摧毁了大量军用物资。
这次行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也让游击队的名声传遍了南京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散兵游勇和民间义士慕名而来,请求加入。队伍从最初的三十多人迅速扩大到近百人。
但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粮食短缺、装备不足、成员背景复杂难以管理。最严重的一次,两名新加入的人员被发现是日军间谍,险些导致基地暴露。幸亏陈明远及时发现异常,避免了灾难。
李峰从中吸取教训,建立了严格的审查和训练制度。所有新加入者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和考核期,确保忠诚可靠。同时,他加强了与周边村庄的联系,通过帮助百姓抵御日军暴行,赢得了民心和支持。
一个雨夜,李峰带队袭击了日军设在附近村庄的征粮队,救下了即将被带走的数十名青年。行动中,他们结识了当地一位姓周的老中医。周大夫的儿子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对日军怀有深仇大恨,主动提出为游击队提供医疗帮助。
在周大夫的协助下,游击队在矿洞内建立了一个简陋但功能齐全的野战医院。周大夫不仅亲自救治伤员,还培训了几名队员基本的医疗技能。这对士气的提升是巨大的——队员们知道受伤后有人救治,战斗时更加勇敢无畏。
随着时间推移,栖霞山游击队成为南京地区最具威胁的抵抗力量。他们不仅袭击日军据点,破坏交通线,还收集情报,协助战俘逃亡,甚至成功营救过多名被俘的高级军官。
一个春日的傍晚,李峰站在矿洞入口处的隐蔽观察点,远眺南京城方向。夕阳下的城市依然被日军占领,但他知道,在这片土地下,抵抗的火焰正在蔓延。
陈明远来到他身边:“团长,周大夫说第二批伤员己经基本康复,随时可以归队。”
李峰点点头:“告诉弟兄们,好好休息。明天开始新的训练科目——我们要学习更专业的狙击和爆破技术。”
“还有,”陈明远压低声音,“根据内线情报,鬼子正在策划一次大规模清剿,动用了专门的山地部队。”
李峰眼神锐利起来:“来得正好。我们要让鬼子知道,栖霞山不是他们想来就来的地方。”
当晚,李峰召开作战会议,详细部署反清剿计划。他们决定利用地形优势,设置多重伏击圈,诱敌深入,然后各个击破。
会议结束后,李峰独自来到矿洞最高处的观察点。夜空中的星星格外明亮,仿佛无数牺牲战友的眼睛在注视着他。
他想起了南京陷落时的惨状,想起了战俘营中的苦难,想起了那些为保护他人而牺牲的普通百姓。每一个记忆都如同火焰般灼烧着他的心灵,驱动着他继续前进。
“我们会回去的,”他对着南京城的方向轻声说,“不仅回去,还要把鬼子彻底赶出去。我发誓。”
远处,南京城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但李峰知道,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抵抗的种子己经播下,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栖霞山的狼穴己经重生,而更多的狼穴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形成。它们如同暗夜中的星火,虽然微弱,却终将燎原。
祥州的龙斗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