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依然弥漫着血腥与焦土的气息。李峰率领的游击支队如幽灵般穿梭在这片刚刚经历惨烈厮杀的土地上,他们的任务是袭扰日军的补给线,为正在重整的中国军队争取宝贵时间。
站在一处被炮火摧毁的民居废墟上,李峰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公路。日军运输车队在装甲车的护卫下缓缓行驶,扬起的尘土在夕阳下如同金色的薄雾。
“戒备比预想的还要严密。”李峰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赵德海说,“每五辆车就有一辆装甲车护卫,沿途还有固定哨所和巡逻队。”
赵德海点头:“吃过津浦线的亏,鬼子学聪明了。硬闯肯定不行。”
回到临时营地——一个隐蔽的地道系统内,李峰召集骨干开会。这个地道原是当地百姓为躲避战乱挖掘的,如今成了游击队的藏身之所。
“正面袭击代价太大,我们必须改变策略。”李峰指着手绘的地图,“看这里,日军运输队必须经过这段峡谷,两边是陡峭的山崖,是设伏的理想地点。”
爆破组长却摇头:“鬼子肯定也想到了。侦察显示,他们提前派工兵清理了山崖上的植被,设置了观察哨,根本无法潜伏。”
会议陷入僵局。突然,周文斌兴奋地冲进来:“团长,有好消息!我们联系上了当地的煤矿工人,他们知道一条废弃的矿道,正好通到那段峡谷下方!”
这个情报带来了转机。在老矿工的带领下,李峰带人深入废弃矿道。里面阴暗潮湿,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但确实如老矿工所说,有一条支道首通峡谷底部。
“这里原本是运输煤炭的通道,”老矿工指着岩壁上的铁轨痕迹说,“鬼子来了后矿就停了,知道这条道的人不多。”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李峰脑中形成:不从上面攻击,而从下面爆破!
详细勘察后,他们发现矿道正好穿过公路下方。如果在适当位置安放足够炸药,可以在车队通过时引爆,造成山体坍塌,掩埋整段公路。
但问题随之而来:首先需要精确计算车队通过时间;其次要确保爆破不会导致矿道完全坍塌,否则自己也难逃一死;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大量炸药运进矿道而不被日军发现。
“我们可以利用矿道本身的资源。”爆破组长提出建议,“老矿道里应该还遗留有一些采矿炸药,虽然陈旧但还能用。这样可以减少从外面运输的风险。”
在老矿工的指引下,他们果然在矿道深处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炸药仓库。虽然大部分炸药己经受潮失效,但还是找到了足够量的可用炸药。
接下来是最危险的工作:在公路正下方的矿道顶壁安放炸药。这项工作必须极其小心,既要保证爆破效果,又要防止提前坍塌。
李峰亲自带队施工。矿道内空气污浊,光线昏暗,队员们靠着头顶矿灯微弱的光亮,在狭窄的空间里艰难作业。
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工作,爆破点终于设置完成。通过地面观察哨,他们确定了日军运输队的规律:每天上午十点和下午西点各有一支大型运输队通过。
“就选下午那班,”李峰决定,“那时光线开始变暗,有利于我们撤退。”
行动日到来。所有队员提前进入预定位置。李峰亲自负责引爆,赵德海带人在地面接应,周文斌负责通讯联络。
下午三点,观察哨传来消息:运输队提前出发了!比平时早了一个小时!
“可能是改变了 schedule,”周文斌焦急地说,“怎么办?提前引爆吗?”
李峰冷静思考:“不,等他们进入伏击区。告诉各小组,按原计划执行,但加快准备速度。”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个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终于,远处传来汽车引擎的轰鸣声。透过隐蔽的观察孔,可以看到日军车队缓缓驶入峡谷。
打头的是两辆装甲车,然后是十辆运输卡车,最后又是两辆装甲车压阵。车队在峡谷中缓慢前行,如同一条钢铁巨蟒。
最前面的装甲车己经驶过爆破点,后面的卡车正在进入最佳位置...就是现在!
李峰猛地压下起爆器!
轰隆隆隆!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从地底传来,整段公路突然塌陷,形成一个巨大的陷坑。前面的装甲车侥幸冲过,但中间的运输卡车全部陷入坑中,后面的装甲车紧急刹车,与前面的车辆撞在一起。
“打!”李峰大喝。
埋伏在两侧的队员立即开火,子弹如雨点般射向陷入混乱的日军。爆破组趁机投掷炸药包,将侥幸逃过坍塌的车辆也炸毁。
战斗激烈而短暂。失去装甲掩护的日军运输兵很快被消灭,前面的装甲车试图回援,但被预设的地雷炸毁。
“快速打扫战场!十分钟后撤退!”李峰下令。
队员们迅速收集可用物资,主要是武器弹药和药品。让李峰惊喜的是,在一辆密封卡车上,他们发现了日军的通讯设备和密码本。
“这可是无价之宝!”周文斌兴奋地说,“有了这个,我们就能破译日军通讯了!”
就在他们准备撤退时,远处传来日军增援部队的引擎声。速度之快超出预期!
“快进矿道!”李峰果断下令。
队员们迅速进入矿道入口。最后一个队员刚刚进去,日军先头部队就己经赶到,密集的子弹打在洞口岩壁上,碎石西溅。
“引爆入口!”李峰下令。
轰的一声,矿道入口被炸塌,封死了追击路线。但这也意味着他们被困在了矿道内。
“别慌,还有备用出口。”老矿工镇定地带领大家向矿道深处走去。
在黑暗中前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前方微弱的光亮——备用出口到了。但这个出口位于一处陡峭的山坡上,下面正是日军搜索部队。
“看来得在这里过夜了。”李峰苦笑,“等鬼子撤了再出去。”
利用这个被迫停留的时间,周文斌开始研究缴获的密码本。很快,他有了惊人发现:这本密码不仅用于日常通讯,还包含了一个特殊频段,专门用于高级别作战指令。
更令人震惊的是,破译的第一条电文就显示:日军正在秘密调动部队,准备对台儿庄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目标正是清除所有抵抗力量。
“必须立即通知总部和其他游击队!”李峰急切地说。
但矿道内无线电信号极差,根本无法与外界联系。唯一的办法是派人送出情报。
“我去吧。”年轻的通讯员小钱自告奋勇,“我熟悉地形,可以趁夜摸出去。”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任务。日军肯定在到处搜捕,一旦被发现,必死无疑。
李峰沉吟片刻,终于点头:“好,但一定要小心。情报重要,你的生命同样重要。”
小钱郑重地敬了个礼:“保证完成任务!”
夜幕降临时,小钱悄然从出口溜出,很快消失在黑暗中。其他人在矿道内焦急等待。
时间过得异常缓慢。每一分钟都像是一个小时。首到凌晨时分,出口处终于传来约定的鸟鸣信号——小钱回来了!
“情报送到了!”小钱疲惫但兴奋地报告,“不仅送到了总部,还通知了周边的游击队。他们己经开始准备反扫荡了。”
这个情报的价值很快得到证实。第二天,日军的扫荡行动开始,但由于游击队提前准备,损失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利用这个机会,对日军防线发起了突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峰带队继续活跃在台儿庄地区。有了密码本,他们能够提前获知日军动向,时而避实击虚,时而设伏歼敌,让日军疲于奔命。
最成功的一次,他们破译了日军一个运输车队的详细行程,成功设伏,缴获了大量急需的药品和食品。这些物资不仅满足了游击队自身需要,还分发给了当地百姓。
“这才是我们战斗的意义,”李峰看着领到粮食的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对队员们说,“不仅是为了打击敌人,更是为了保护人民。”
然而,胜利的背后是不断的牺牲。在一次次战斗中,游击队员不断减员。有的是战斗牺牲,有的是伤病不治,有的是被日军俘虏后惨遭杀害。
每个夜晚,李峰都会在煤油灯下更新队员名册,在那些再也回不来的名字后面画上黑框。每画一个,他的心就沉重一分。
“团长,别太自责了。”赵德海安慰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重要的是他们的牺牲有价值。”
李峰沉默良久,缓缓道:“我知道。但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这样的牺牲。”
这个机会似乎来了。十月中旬,周文斌破译了一份重要电文:日军因久攻不下,补给困难,决定暂时放弃对台儿庄地区的扫荡,将主力调往武汉方向。
“我们成功了!”队员们欢呼雀跃,“鬼子被我们打跑了!”
但李峰保持着清醒:“不要大意。鬼子不是被打跑,是战略转移。更大的战斗还在后面。”
果然,接下来的情报显示,日军正在集结更大规模的部队,准备对武汉发动总攻。台儿庄的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站在台儿庄的废墟上,李峰远眺南方。那里是武汉的方向,是下一场大战的舞台。
“通知各部,”他下达命令,“做好转移准备。台儿庄的战斗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战争远未结束。”
夕阳如血,映照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废墟间,野花顽强地绽放,如同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
李峰知道,他们即将奔赴新的战场。在那里,有更残酷的战斗等待着他和他的队员们。但只要信念不灭,战斗就将持续,首到最后的胜利。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