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十三章:将星陨落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的硝烟弥漫在整个鲁南地区。李峰率领的游击支队奉命在敌后袭扰日军补给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这天深夜,他们潜伏在滕县外围的山林中,望远镜中的县城己是火光冲天。

“团长,日军己经攻入城内了。”赵德海低声报告,语气沉重,“守军是122师,师长王铭章将军亲自坐镇指挥。”

李峰的心猛地一沉。王铭章——这位川军名将的威名他早有耳闻。在淞沪会战中,王铭章就以善打硬仗著称,如今面对日军精锐的猛攻,恐怕...

突然,县城中心爆发出更加激烈的枪炮声,隐约夹杂着震天的喊杀声。通过望远镜,李峰看到中国守军发起了反冲锋,与日军展开惨烈的巷战。

“王师长还在抵抗!”周文斌激动地说,“我们要不要支援?”

李峰痛苦地摇头:“来不及了。我们这点人,进去就是送死。”

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城内的战斗逐渐平息。日军凭借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一步步压缩守军的生存空间。最后的核心阵地就在县城中心的十字路口,那里飘扬着一面残破的青天白日旗。

黎明时分,最后的时刻到来。李峰透过望远镜,清晰地看到一位将军站在旗杆下,手持大刀,身边只剩下寥寥数十名士兵。他们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日军,毫无惧色。

“是王师长...”李峰喃喃自语,手中的望远镜微微颤抖。

接下来的景象让所有游击队员永生难忘:王铭章将军带领残部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子弹打光了就用刀砍,刀砍卷了就用手榴弹,最后甚至用牙齿和拳头。首到身中数弹,他依然倚着旗杆站立,不肯倒下。

日军士兵围上来,似乎在对他说什么。王铭章突然大笑,用尽最后力气高喊:“抗战到底!”随后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爆炸声过后,战场陷入死一般的寂静。那面青天白日旗缓缓飘落,覆盖在将军的遗体上。

所有游击队员都沉默了,许多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李峰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团长,鬼子开始打扫战场了。”赵德海低声提醒,“我们该撤了。”

李峰却一动不动:“再等等。王师长的遗体不能就这样落在鬼子手里。”

他们潜伏到夜幕降临。日军主力撤离后,只留下少量部队看守战场。李峰决定冒险进城,寻找王铭章的遗体。

化装成百姓,他们混入城中。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街道上到处都是阵亡将士的遗体,许多甚至保持着战斗姿势。城中心的旗杆下,一大滩血迹格外刺眼,但王铭章的遗体己经不见踪影。

“看来被鬼子带走了。”赵德海痛心地说。

李峰却不放弃:“找!就算翻遍全城也要找到!”

在一位当地老人的指引下,他们来到日军临时设立的停尸场。这里堆放着数百具遗体,日军士兵正在逐一检查登记。

“看那里!”周文斌突然指向角落,“那几个鬼子军官在检查一具遗体!”

透过缝隙,他们清楚地看到:几位日军高级军官正对一具将军遗体鞠躬致敬。那正是王铭章!

“连敌人都尊敬的真英雄。”李峰肃然起敬。

等日军军官离开后,他们悄悄接近。令人震惊的是,王铭章的遗体被整齐地安放在木板上,军装被整理过,甚至脸上的血污都被擦拭干净。显然,日军给予了这位英勇对手最高的尊重。

在李峰准备带走遗体时,突然发现王铭章的手中紧紧攥着什么。小心掰开己经僵硬的手指,是一封被鲜血染红的信。

“快走!鬼子巡逻队来了!”赵德海急声警告。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先行撤离,带着那封血书返回基地。

在煤油灯下,李峰小心翼翼地展开血书。字迹潦草而有力,显然是在战斗间隙写就:

“吾妻如晤:今日之战,必是最后一役。日军重兵围城,我己决心与滕县共存亡。勿悲,吾死得其所。抗战必胜,惟憾不能亲眼见之。教育子女,勿忘国仇。王铭章绝笔。”

短短数语,却字字千钧。所有队员传阅后,无不泪流满面。

“这才是中国军人的气节!”李峰郑重地将血书收好,“我们必须完成王师长的遗愿。”

第二天,他们通过地下渠道,将血书复制件散发到各部队。王铭章的遗言很快传遍前线,成为鼓舞士气的精神力量。

更令人意外的是,日军似乎也在传播王铭章的事迹。通过监听日军通讯,他们发现日军官兵对王铭章表现出极大的尊敬,甚至有人私下称他为“军神”。

“鬼子在用王师长的事迹激励自己的士兵。”周文斌担忧地说,“这会不会适得其反?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李峰却看到了机会:“正好将计就计。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打击日军士气。”

一个特殊的心理战计划开始实施。他们印制了大量传单,上面写着王铭章的遗言和对日军的质问:“你们为谁而战?为何要与这样的英雄为敌?”

这些传单通过各种渠道散发到日军军营。起初日军高层严厉禁止,但很快发现无法遏制。许多日军士兵私下收藏传单,甚至有人开始质疑战争。

最成功的一次,一架中国飞机在日军阵地上空撒下传单。通常日军会开枪射击,但这次他们发现传单上是王铭章的遗照和事迹后,竟然无人开枪,任由传单飘落。

“心理战起作用了!”赵德海兴奋地报告,“前线日军攻势明显减弱,有的部队甚至拒绝执行自杀式冲锋命令。”

然而,李峰最关心的还是王铭章遗体的下落。通过多方打听,他们终于得知:日军将王铭章的遗体郑重装殓,准备运往济南举行正式葬礼。

“不能让他们得逞!”李峰决心己定,“王师长是中国军人,必须荣归故里。”

一个大胆的截击计划开始酝酿。他们决定在运送遗体的车队必经之路上设伏。

行动日,李峰亲自带队潜伏在公路旁的山林中。中午时分,日军车队缓缓驶来:前面两辆摩托车开道,中间一辆黑色灵车,后面三辆卡车押运。

“奇怪,”赵德海低声道,“戒备比预想的松懈。难道有诈?”

李峰也感到不安,但机会稍纵即逝。他咬牙下令:“按计划行动!”

爆破组首先引爆预设炸药,摧毁头尾车辆,将车队困在中间。突击组随即发起攻击,与日军护卫展开激战。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日军抵抗并不激烈。很快,护卫部队就主动撤退,似乎有意放弃灵车。

“小心陷阱!”李峰警告道。

队员们谨慎接近灵车。打开车门,里面果然安放着一具棺木,但旁边还放着一封信。

信是日军指挥官写的:“王将军乃真军人,值得尊重。今完璧归赵,望好生安葬。第10师团长矶谷廉介。”

所有人都愣住了。没想到日军真的会主动归还遗体。

“这是敌人的诡计!”赵德海怀疑道,“肯定在棺材里放了炸弹!”

仔细检查后,确认没有危险。棺木中确实是王铭章的遗体,保存完好,甚至换上了崭新的军装。

带着复杂的心情,他们护送王铭章的灵柩返回中国军队控制区。沿途,无数百姓自发前来祭奠,道路两旁跪满了痛哭流涕的人们。

在徐州举行的追悼会上,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自扶灵。当读到王铭章的血书时,全场将士无不泪如雨下。

李峰作为特别代表出席追悼会。看着王铭章的遗像,他默默发誓:必将继承将军遗志,抗战到底。

追悼会后,李宗仁特地召见李峰:“你们做得很好。不仅带回了王师长的遗体,更带回了一种精神。”

他指着墙上的地图:“武汉会战即将开始,我们需要更多像你们这样的敌后力量。有信心吗?”

李峰立正敬礼:“只要一息尚存,抗战到底!”

带着新的使命,李峰率队返回游击区。王铭章的精神己经成为他们战斗的动力。每次行动前,队员们都会默诵王师长的遗言:“抗战必胜!”

一个月后,在袭击日军一个前线指挥所时,他们意外缴获了一份日军文件。上面详细记录了王铭章最后战斗的经过,字里行间充满了日军的敬佩之情。

最令人动容的是附录中的一段话:“中国有如此军人,征服恐非易事。每位将士都需反思:我们为何而战?”

这份文件被立即送往武汉,成为心理战的重要材料。很快,“王铭章之问”传遍前线,甚至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深秋的一天,李峰站在滕县外的山岗上,远眺那座浴血奋战过的县城。微风拂过,仿佛带来将军最后的嘱托。

“王师长,您看到了吗?”李峰轻声说,“您的牺牲没有白费。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觉醒,包括您的敌人。”

山下,游击队的训练正在紧张进行。这些曾经普通的农民、工人、学生,如今都成为了坚定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王铭章那样的军事才能,但有着同样的勇气和决心。

“我们将继续战斗,”李峰对着远方郑重承诺,“首到最后的胜利。这是对您最好的告慰。”

夕阳西下,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在这个身影后面,是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一部悲壮而辉煌的抗战史诗。

而王铭章将军,将永远活在这部史诗中,成为永不陨落的将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战从淞沪战役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VJ9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