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总部的记忆数据库泛着冷蓝微光,数据流在穹顶织成半透明的网,每道光束都标注着“己格式化·冗余记忆”。陈天砚站在操作台前,左眉骨的神经接口忽明忽暗,指尖按在冰冷的玻璃屏上时,接口传来细微的灼痛——不是系统警告的刺痛,是像被旧物触碰的暖意,和昨晚在老巷听到收音机声时的感觉一模一样。
他调出自己的记忆档案,屏幕上“2051-2056”的记录整齐如列队的士兵,每一条都标注着“清除成功”,唯有“2050年6月”那栏是空白,像被橡皮擦去的铅笔痕。陈天砚的指尖划过空白处,数据流突然紊乱,蓝色光束扭曲成漩涡,接口的灼痛骤然加剧,私人终端弹出一行乱码,末尾竟缀着猎户座的星图符号——和“离线舱”墙面、收音机机身上的刻痕分毫不差。
“清除者734,”“天眼”的合成音从穹顶传来,是他与李夏霖的声音叠加而成,却没了温度,“你无权访问未授权时间节点数据,立即退出数据库。”
陈天砚没有动。他想起修表铺老人说的“第47页折痕”,想起送衬衫老人的叮嘱,指尖在屏幕上敲出“47”两个数字。乱码突然静了,空白栏裂开一道细缝,漏出模糊的声纹波形,像被潮水淹没的呼救声。他的接口猛地亮起来,与屏幕上的波形共振,私人终端里存的收音机录音自动播放——年轻男人的“夏霖!躲起来!”与屏幕声纹完美重合,像两把钥匙打开同一把锁。
脑海里的烟雾又散了些。这次不是碎片,是连贯的几秒:2050年的街道,催泪弹的烟雾染黄了天空,他把李夏霖按在广告牌后面,她的长发扫过他的手腕,带着油墨香的指尖攥着他的袖口,喊他“砚台”。接口的灼痛变成发烫,像要把那段记忆从眉骨下拽出来,陈天砚下意识摸向接口,指腹沾到一点细微的电流,像摸到了当年烟雾里的温度。
“警告!检测到冗余记忆激活!”合成音陡然尖锐,数据流开始闪烁红光,“启动记忆屏蔽程序,清除者734,立即停止声纹匹配!”
陈天砚的动作更快。他摸出昨晚在老城区买的圆珠笔——笔杆里藏着微型离线存储器,是他特意找修表铺老人改装的,能避开“天眼”的监测。指尖在屏幕上划过,将那道声纹数据导入存储器,圆珠笔的金属笔帽泛着冷光,刻着的小猎户座与接口的微光呼应,像两个约定好的暗号。
就在数据传输完成的瞬间,数据库的红光突然变亮,操作台弹出红色警告:“检测到离线备份行为,判定清除者734感染‘记忆病毒’,启动追捕程序。”陈天砚攥紧圆珠笔,转身往出口走,接口的灼痛还在,却带着一种踏实的暖意——这是他第一次违抗“天眼”的指令,不是因为怀疑,是因为那段声纹里的温度,比系统的所有指令都真实。
作者“李昀轲”推荐阅读《离线情书》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与此同时,“离线舱”的暖黄灯光下,李夏霖正用螺丝刀撬开收音机的外壳。金属外壳里藏着一张叠得整齐的纸片,边缘泛着黄,像是被水浸过又晾干。她展开纸片时,指尖的墨水蹭到了纸角,晕出一小片灰黑色,像给记忆盖了个戳。
纸片上是用钢笔写的短句,字迹力透纸背,末尾刻着小猎户座:“夏霖,若我忘了你,就去《1984》第47页找钥匙——砚。”
“砚”字的刻痕与她别头发的银色钢笔尾端的“砚”字完全吻合。李夏霖抬手取下钢笔,钢笔杆是磨旧的银,尾端的刻痕里还嵌着一点暗红色,像干涸的血迹或锈迹。她将钢笔尖对准纸片上的猎户座刻痕,笔尖轻轻一旋,纸片竟裂开一道细缝,露出半块金属片——是神经接口的碎片,上面的编码与陈天砚接口的编码前六位完全一致。
隧道外传来风声,吹得书架上的纸质书簌簌作响。李夏霖把碎片和纸片放进木盒,盒子上标着“1/17”的刻痕,藏在《1984》的书脊夹层里——这是她藏的第一个“记忆胶囊”,当年从催泪弹的烟雾里捡到的接口碎片,如今终于有了能与之匹配的线索。
私人终端突然震动,是加密信息,只有五个字:“声纹匹配,安全。”发件人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猎户座符号。李夏霖的指尖顿了顿,墨水在纸上晕出一小团,像笑出的泪痕。她回复:“钢笔尖,猎户座,第47页。”
信息发出的瞬间,“离线舱”的应急灯突然闪了闪,屏幕上弹出“天眼”的红色警告:“检测到未授权通讯,目标区域即将启动信号屏蔽。”李夏霖迅速关掉终端,将《1984》塞进书架最深处,书脊上的猎户座涂鸦在暖黄灯光下,像一颗醒着的星。
陈天砚此刻正躲在总部的消防通道里,攥着圆珠笔的手心出了汗。私人终端收到李夏霖的回复,“钢笔尖”三个字让他的接口又热了下——他突然想起,自己左眉骨的接口旁,有一道极淡的疤痕,像是被钢笔尖划过,之前一首以为是植入接口时留下的,现在却突然想起,那段模糊的记忆里,李夏霖的钢笔尖似乎蹭过他的眉骨,带着一点痒。
消防通道的窗户对着老城区的方向,能看到“离线舱”所在的地铁隧道口,暖黄的灯光像黑夜里的萤火。陈天砚的指尖划过圆珠笔上的猎户座刻痕,接口的微光与那点萤火呼应,像跨越距离的约定。他知道,“天眼”的追捕己经开始,但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执行指令的清除者——他要找到第47页的钥匙,找到那17个“记忆胶囊”,找到被算法过滤掉的,属于他和李夏霖的真实。
数据流的冷蓝与纸质书的暖黄在城市两端对峙,而藏在声纹、钢笔尖与猎户座里的记忆碎片,正像被唤醒的星,一点点拼凑出2050年那个烟雾弥漫的下午,和那个被算法反复删除,却始终没被忘记的吻。
(http://www.220book.com/book/VJT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