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石岗岭诡棺:荒宅掘出赃物现,老林惊现人脸结

小说: 走村串巷听鬼事   作者:凡梦散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走村串巷听鬼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VKR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正月十六的早上,雪停了,可石岗岭村的寒气却没减多少。太阳出来了,却没什么温度,惨白的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照得人心里发虚。村里的人都躲在屋里,不敢出门,只有几个负责去周老太太坟地供奉的人,硬着头皮拿着香和纸钱,往村西头走。

王老五的家,己经成了村里的禁地。他家的门虚掩着,院子里落满了雪,没人敢进去。有几个小孩路过,想往里面看一眼,都被大人赶紧拉走了,生怕沾了晦气。

可就在这天上午,村里的老支书突然接到了一个消息 —— 镇上来了两个警察,说是接到举报,王老五涉嫌盗窃,要去他家里搜查。

老支书心里一紧,他知道王老五偷了不少逝者的压口钱,可现在村里出了这么多事,他不想再节外生枝。可警察己经来了,他也没办法,只能带着警察去了王老五家。

王老五家的门一推开,一股霉味和寒气就扑面而来。屋里乱糟糟的,地上散落着衣服和杂物,炕上的白布还在,只是王老五的尸体己经被抬走了,准备今天下葬。

警察在屋里翻了起来,先是翻了王老五的衣柜,没什么发现;然后又翻了他的箱子,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在警察准备放弃的时候,其中一个警察注意到了王老五家的土墙 —— 墙根底下有一块砖,比其他的砖松动。

“这里好像有问题。” 警察蹲下来,用手敲了敲那块砖,发出 “空空” 的声音。他把砖抠了出来,里面露出一个黑布包。

警察打开黑布包,里面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 七八块黄纸金元宝,还有一只断裂的佛像头,上面还沾着些泥土,像是从坟里挖出来的。

“这些东西,都是王老五偷的吧?” 警察看着老支书,问道。

老支书点点头,叹了口气:“是…… 他偷了村里好几个逝者的压口钱,有银牙、金佛,还有这些金元宝和佛像头。我们都知道,可没人敢说,他太凶了。”

警察把这些赃物收了起来,说:“这些东西都是赃物,我们要带回镇上处理。王老五虽然死了,但他的罪行不能就这么算了。”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村里人都很惊讶,没想到王老五偷了这么多东西,大家更觉得他死得不冤,是罪有应得。

村里的老人说:“这些东西都是死人的钱,带着怨气,不能留在村里,得赶紧烧了,否则还会出事。”

老支书跟警察商量了一下,警察也觉得这些东西不吉利,就同意把黄纸金元宝和佛像头烧了。当天下午,村里人在村头的晒谷场上,点燃了这些赃物。黄纸金元宝烧起来的时候,冒出一股黑烟,带着一股奇怪的味道,飘得满村都是。佛像头烧了很久才烧透,最后只剩下一堆灰。

老人们站在一旁,嘴里念着祈福的话,希望能平息逝者的怨气。烧完后,大家把灰扫起来,撒进了赣江里,希望江水能把这些怨气带走。

可就算烧了赃物,村里的怪事还是没停。

当天晚上,村里又有人做了噩梦。这次梦见的不是穿白袍的老太太,而是一口正在开裂的黑漆棺材,棺材盖自己 “吱呀” 一声弹开,里面坐着个没脸的人,头慢慢歪过来,问:“你帮我补回去吗?”

做梦的人吓得赶紧摇头,可那没脸的人却伸出手,抓住他的胳膊,把他往棺材里拉。他拼命挣扎,才醒了过来,发现自己的胳膊上有一道红印,像是被人抓过一样。

这样的噩梦,村里很多人都做了。大家醒来后,都不敢再睡,只能坐在床上,点着煤油灯,等到天亮。

村西头的老山林里,“人脸树结” 也越来越多了。除了那个像王老五的树结,又多了两个树结,分别像周老太太的堂侄和李建国。树结的颜色越来越深,像是人的皮肤,眼睛、鼻子、嘴巴也越来越清晰,盯着看久了,就会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要被吸进去一样。

有个胆子大的村民,白天的时候去老山林里砍柴,路过那些树结,忍不住多看了两眼。结果当天晚上,他就梦见了周老太太的堂侄,坐在他的床头,一下一下地抠他的指甲,说:“还我盖子,还我命……” 他吓得一夜没睡,第二天就病倒了,发着高烧,嘴里还胡言乱语,说 “别抠我指甲”“我不敢了”。

村里的人更不敢去老山林了,连路过都绕着走。老山林成了石岗岭村的禁地,里面的树结,像是一个个冤魂,盯着村里的人,等着复仇。

正月十七,王老五的葬礼办了。葬礼很简单,只有他的几个远房亲戚来参加,村里人都没去,怕沾了晦气。他的尸体被埋在了村外的乱葬岗上,没有墓碑,只有一堆土,很快就被雪覆盖了。

可没人知道,就在王老五下葬的当天晚上,他的坟也塌了,露出了棺材盖,跟周老太太的坟一样。村里的人发现后,没人敢去填土,只能任由它塌着,像是在接受厉鬼的惩罚。

石岗岭村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接连死人,又有厉鬼作祟,村里的年轻人都想离开这里,去外面打工,再也不回来。可老人们不想走,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离不开这片土地。

老支书看着村里的样子,心里很着急。他找道士来驱过邪,烧了赃物,供奉周老太太的坟地,可怪事还是不断。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每天去周老太太的坟地烧香,祈求她能平息怨气,放过村里的人。

有一天,镇上的一个老道士路过石岗岭村,听说了村里的事,就主动来找老支书。这个老道士比上次来的那个道士年纪更大,头发都白了,手里拿着一根拐杖,看起来很有仙气。

老道士去周老太太的坟地和老山林里看了看,又听老支书说了村里的事,然后说:“这厉鬼的怨气太深,不是简单的超度和供奉就能平息的。她是因为自己的棺材被破,压口钱被偷,才会这么愤怒。要想平息她的怨气,必须让村里的人记住这个教训,立下规矩,永远不要再犯这样的错。”

“什么规矩?” 老支书赶紧问。

老道士说:“棺材盖上三钉,万不可拔;死者口中一钱,切不可贪。这两句话,要让石岗岭村的人永远记住,代代相传,谁要是敢违反,就会遭到厉鬼的报复。只有这样,才能让厉鬼知道,村里的人己经悔改了,她的怨气才会慢慢平息。”

老支书点点头,赶紧召集村里的人,把老道士的话告诉了大家。村里人都同意,赶紧立下了这个规矩,写在村口的石碑上,让每个人都能看见。

从那以后,石岗岭村的人都严格遵守这个规矩。有人家老人去世,做棺材的时候,棺材盖一定会钉上三枚钉子,下葬后,没人敢去拔;死者口中的压口钱,不管是多值钱的东西,都没人敢碰,都会随着死者一起下葬。

慢慢地,村里的怪事变少了。噩梦做的人少了,老山林里的 “人脸树结” 也不再那么清晰了,周老太太坟地的寒气也淡了很多。村里的人终于松了口气,觉得厉鬼的怨气可能真的平息了。

可他们不知道,厉鬼的怨气虽然平息了,但那个规矩,却永远留在了石岗岭村。它像一个警钟,提醒着村里的人,要尊重逝者,不要贪财,不要做缺德事,否则,就算厉鬼不报复,天理也难容。

1989 年的冬天,石岗岭村因为王老五的破棺行为,付出了三条人命的代价。这个教训,刻骨铭心,让石岗岭村的人永远记住了 “棺材盖上三钉,万不可拔;死者口中一钱,切不可贪” 这两句话。

赣江的水流了一年又一年,石岗岭村的日子也慢慢恢复了平静。可每当有人家老人去世,村里的人都会想起 1989 年那个冬天,想起王老五,想起那三个被吓死的人,想起那个穿白袍的没脸老太太。他们会严格遵守那个规矩,因为他们知道,有些错,一旦犯了,就再也无法挽回;有些报应,一旦来了,就再也躲不过。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走村串巷听鬼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VKR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走村串巷听鬼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VKR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