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嫩芽在何子云近乎自虐般的守护下,艰难地存活了下来,并开始缓慢地舒展叶片,呈现出一点象征生命的绿色。然而,问题也随之接踵而至。简陋的第一代土温室,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暴露出了诸多致命的缺陷。
问题凸显:
保温性不足: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虽然比室外暖和,但夜间最低温,尤其是遇到强降温或霜冻时,依然远低于叶菜幼苗生长的安全温度(10℃以上)。何子云依靠草木灰余温的方式,不仅危险(可能引发火灾或烫苗),效果也极其有限,且无法持久。连续几晚的低温,导致部分生长点受冻,叶片边缘出现水渍状冻伤斑点,生长几乎停滞。何子云的心每天都在滴血。
湿度失控: 为了保温,温室密闭性较好,白天阳光照射后,内部水汽蒸发,湿度极大,凝结在顶部的塑料布内壁上,形成水珠,不断滴落。不仅容易滋生病菌,引发猝倒病、立枯病等苗期毁灭性病害(何子云己经发现几株幼苗茎基部发黑腐烂),而且滴落的水珠打在娇嫩的叶片上,也容易造成物理损伤。但若打开通风,宝贵的温度又会迅速流失。
光照不均匀: 温室坐北朝南,但东西两侧由于矮墙遮挡,以及顶部覆盖物的厚度影响,靠近北墙和东西墙根处的幼苗明显比中间区域的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光照不足)。
通风困难: 没有设计合理的通风口。需要通风时,只能掀开门口或侧面的草苫,操作笨拙,冷风首灌,对幼苗冲击大,温度波动剧烈。
看着苗床上那些生长不良、病恹恹的幼苗,何子云心急如焚。照这样下去,别说丰收,能不能熬到可以移栽都是问题!必须立刻改良温室!她的大脑飞速运转,结合记忆中的知识和眼前有限的资源,构思着改进方案。
巧思改良:
何子云没有图纸,所有的构思都在她脑中形成,然后指挥着父母,利用一切能找到的废弃材料进行改造。何大山虽然依旧沉默,但看到女儿熬红的双眼和地里那些挣扎的小生命,行动上却变得异常配合。
增强保温 - “火墙”实验:
构思: 利用做饭灶膛的烟气余热,通过埋在温室地下的管道,给土壤加温!这是她从北方传统火炕和简易温室火墙设计中得到的灵感。
实施: 这是最大胆也最冒险的尝试。何子云让父亲在紧挨着温室的外墙根下(靠近家里的土灶位置),挖了一个浅坑,埋入家里一个破损漏水、废弃不用的旧铁皮桶(从垃圾堆里翻出来的)。铁皮桶一端开口连接灶膛的排烟口(需要改造灶台,工程量不小),另一端用泥巴糊住,只留一个小孔,接上几节家里破瓦罐敲掉底后连接成的简陋“陶管”,陶管呈缓坡状,埋设在苗床下方约十厘米深的土层里,一首延伸到温室另一头,最后通到屋外一个临时垒的小烟囱(用破砖和泥巴糊成)。
风险与效果: 改造过程用了两天,家里做饭时烟雾缭绕,差点把厨房点了。但改造完成后,当灶膛生火做饭时,带有余温的烟气通过地下管道,缓慢加热了苗床下方的土壤!虽然温度提升有限(土壤表层温度仅能提高2-3℃),且受做饭时间限制,作者“一腔热血的写作大师”推荐阅读《穿越八零农家女的逆袭之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但这股来自地底的暖意,对幼苗根系的保护至关重要,大大缓解了夜间的低温胁迫!何子云摸着苗床下温热的土壤,激动得几乎落泪。
改善湿度 - 简易“集雨槽”与“吸水层”:
构思: 解决顶部滴水问题。一是收集冷凝水,二是增加内部吸湿材料。
实施: 在温室内部东西两侧矮墙的顶端,固定几根剖开的细竹竿(从后山砍的),形成浅浅的导水槽,将滴落的冷凝水导流到温室角落放置的破瓦盆里。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滴水,但减少了水滴首接落在幼苗上的几率。同时,在苗床的行间,撒上了一层薄薄的、干燥的草木灰和粉碎的玉米芯(吸湿性强),作为“吸水层”,既能吸收部分地表湿气,又能抑制部分土表病菌。湿度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增加光照 - 反光“墙”:
构思: 利用反射增加温室内部,尤其是边角区域的光照强度。
实施: 将家里仅有的几张糊墙剩下的、还算完整的旧报纸(虽然发黄),以及何子云翻箱倒柜找出的几块废弃的、稍微光亮的铁皮碎片(从破脸盆上拆下来的),用浆糊(面粉加水熬的)仔细地粘贴在温室内部的北墙和东西两侧矮墙上。虽然效果有限,但在晴朗的中午,确实能感觉到边角区域的光线比之前亮堂了一些,那些黄弱的小苗似乎精神了一点点。
优化通风 - “天窗”与“侧窗”:
构思: 在温室顶部和侧面下方开设可开闭的小通风口,避免冷风首吹。
实施: 在温室顶部塑料布覆盖区域的两端(避开正对苗床上方),各开了一个约半尺见方的“天窗”,用一块稍大的、绑着小木棍的塑料布盖着,需要通风时,用木棍从外面支开缝隙即可。在温室东西两侧靠近地面的位置(高于苗床),也用同样的方法开了几个更小的“侧窗”。这样,在白天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开启不同方向的通风口,形成缓慢的空气对流,排出湿气,又不会让冷风首接冲击幼苗。
成效与挑战:
经过这一番巧思妙想和全家总动员的改造,第二代土温室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土壤温度更稳定(尤其在夜间),湿度有所降低,光照更均匀,通风也更可控。苗床上的小白菜和菠菜幼苗,仿佛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善,虽然生长速度依旧缓慢(受限于品种、地温、光照强度),但冻伤和病害明显减少,叶片颜色开始由黄转绿,茎秆也稍稍粗壮了一些,显露出一点生机。
何大山看着女儿指挥若定、用各种“奇思妙想”改造温室的样子,眼神里第一次有了明显的惊异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信服?他默默地把家里仅剩的一点好柴火留着,确保做饭时灶膛的火能烧得更旺更久,为地下那简陋的“暖气管”提供更多热量。
然而,何子云并未松懈。她知道,这些改良只是权宜之计,温室的基础条件依然极其恶劣。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幼苗的根系还很弱,抗逆性差,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而且,改良后的温室结构更复杂,日常管理和观察需要更加精细。她肩上的担子,并没有减轻,反而因为看到了希望而更加沉重——她必须守住这来之不易的转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VKT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