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把社区物资分发点的蓝色帐篷染成了淡金,风里裹着消毒水的清冽,还混着点大米的清香,落在米砚石握着扫码枪的手背上。那扫码枪是银灰色的,握在手里凉得像块未经的寒石,枪头的红光闪闪烁烁,在他眼里竟像极了汴梁奇石市上,用来验石的银质放大镜,透着陌生的锐利。
“米叔,你看,把这个对准物资袋上的二维码,‘嘀’一声就扫上了,像给奇石验明正身一样。”林晓雨站在他身边,手里捧着一叠物资登记册,浅蓝色志愿者马甲的衣角被风吹得轻轻晃,“这二维码就是物资的‘身份文牒’,扫一下就知道是谁订的,不会发错,比你在汴梁记石谱还准。”
米砚石把扫码枪举到眼前,眯着眼睛看枪头的红光,指尖的老茧蹭过冰凉的枪身,像在试探一块新得的奇石:“这‘现代验石镜’倒精巧,就是太凉了,没有奇石的温厚。你看这红光,像不像用烙铁在石头上烫印记?少了点墨香,也少了点人情味儿。”他刚说完,口袋里的玛瑙石“七天咒”突然微微发烫,红褐的光晕透过布料映在扫码枪上,像给冷硬的金属镀了层暖膜。
林晓雨笑得首弯腰,从物资箱里拿出一个印着二维码的大米袋:“你先扫这个试试,慢慢来,别紧张,它又不会咬你。”米砚石深吸一口气,举起扫码枪对准二维码,可红光要么扫歪,要么半天没反应,折腾了半天,扫码枪突然“嘀”地一声长鸣,屏幕上跳出“电量不足”的提示,像块闹脾气的奇石,不肯配合。
“怎么回事?”米砚石慌了,下意识把扫码枪抱在怀里,心口的玛瑙石烫得更明显了,“是不是我操作错了?还是这‘验石镜’认生,不喜欢我这双摸惯了石头的手?”
“是没电了,傻叔!”林晓雨从背包里掏出充电线,“你看,这扫码枪跟手机一样,要充电才能用,就像奇石要沾人气才会显灵。”她刚要插上充电线,帐篷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江紫媄推着装满药品的小推车走进来,浅蓝色防护服的肩背处,米砚石写的“安”字被阳光晒得淡了些,却仍透着朱砂的艳。
“晓雨,米叔,物资够不够?我刚从社区医院拉来些常用药,张爷爷他们的降压药也在里面。”江紫媄的声音很轻,带着点刚跑完路的喘息,她看到米砚石抱着扫码枪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米叔这是跟扫码枪较上劲了?”
“这‘验石镜’不听话,没电了。”米砚石把扫码枪递过去,像递一块棘手的奇石,“凉得很,没有石魂的暖,还得充电,不如我手写的石谱靠谱。”
江紫媄接过扫码枪,插上充电线,屏幕立刻亮了些,她的指尖轻轻碰了碰枪身,又摸了摸米砚石口袋里的玛瑙石——石身的暖透过布料传过来,比扫码枪的凉舒服多了:“它只是个工具,没有魂,但用它的人有魂。你看,我们用它把物资准确发给大家,让张爷爷、李奶奶能及时拿到米和药,它就有了意义,跟你的奇石帮人一样。”
米砚石点点头,看着江紫媄熟练地操作扫码枪,红光在她指尖下温顺地闪烁,“嘀”的一声就扫好了一袋米,比他刚才顺畅多了。“还是江医生厉害,这‘验石镜’到你手里就听话了。”他说着,目光落在物资袋上的打印标签上——标签上的“大米10斤”“蔬菜包1份”是铅字,整齐却冰冷,像块没有灵气的假玉。
“我觉得这标签不好。”米砚石突然说,从青布笔袋里掏出狼毫笔和一叠便签纸,“没有墨香,没有温度,患者拿到手里,也感受不到暖意。我用毛笔写,每个标签上都加个‘安’字,让大家拿到物资时,也能安心。”
他蘸了墨,在便签纸上写“大米10斤(安)”“蔬菜包1份(安)”,石魂穿越携石闯疫区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石魂穿越携石闯疫区最新章节随便看!字迹带着米芾“刷字”的风骨,横如刀削,竖似石立,墨痕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江紫媄和林晓雨看着,眼睛都亮了——那小小的“安”字,像颗定心丸,让冰冷的物资袋突然有了人间的温软。
就在这时,一位穿灰色外套的老奶奶提着空菜篮走进来,是住在爱民巷的王奶奶。她接过江紫媄递来的蔬菜包,又拿了袋米,刚要走,突然想起什么:“哎呀!我的降压药落在小推车上了!刚才江医生给我药时,我顺手放车上,忘了拿!”
江紫媄赶紧去看小推车,药却不见了:“刚才我拉车过来时,在巷口停了一下,会不会掉在那里了?”王奶奶急得眼圈都红了:“那药是我救命的,要是丢了,可怎么办啊!”
米砚石口袋里的玛瑙石突然骤烫,红褐的光晕顺着他的手臂往巷口方向飘,像在指引路。“王奶奶别急,药没丢,在巷口的老槐树下。”米砚石说着,拉起王奶奶的手就往巷口走,“我的石头烫得厉害,定是知道药在哪,不会错的。”
三人赶到巷口,果然在老槐树下看到一个白色药盒——正是王奶奶的降压药,被风吹到了树根旁,上面还沾着点槐树叶。王奶奶激动得拉住米砚石的手:“米师傅,你这石头真是神了!比狗鼻子还灵,帮我找回了救命药!”
“不是石头灵,是它认善。”米砚石摸了摸口袋里的玛瑙石,温度己经降了些,“你丢了药着急,它就想帮你找回来,让你能按时吃药,安心生活。”
回到物资分发点,扫码枪己经充好电。米砚石学着江紫媄的样子,举起扫码枪对准物资袋,这次红光很顺畅地扫过二维码,“嘀”的一声,屏幕上跳出“李奶奶,蔬菜包1份”的字样。“成了!”他像个孩子似的笑了,心口的玛瑙石也微微发烫,像在为他高兴。
他把写好的毛笔标签贴在物资袋上,墨香混着大米的清香,在帐篷里散开。来领物资的居民看到标签,都忍不住夸赞:“这字写得真好,还有个‘安’字,看着就舒服!”“米师傅有心了,比打印的标签暖多了!”
米砚石看着大家的笑脸,又看了看身边的江紫媄和林晓雨——江紫媄正在给一位老爷爷递药,指尖的动作很轻;林晓雨在登记册上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很轻。阳光落在他们身上,落在扫码枪的红光上,落在贴着毛笔标签的物资袋上,整个帐篷都暖融融的,像个藏着光和爱的小世界。
“江医生,你看。”米砚石举起扫码枪,又指了指贴满墨签的物资袋,“这‘现代验石镜’虽凉,可我用它把物资发给大家,再贴上手写的‘安’字,它就有了温度;这毛笔字虽老,可大家喜欢,能让他们安心,就比什么都强。”
江紫媄看着他眼里的光——那光里有对笔墨的执念,有对奇石的痴,更有对人的暖,像他口袋里的玛瑙石,虽历经千年,却仍透着纯粹的善。她点点头,伸手轻轻碰了碰米砚石的手背,他的手很糙,却带着石般的温厚:“米叔说得对,工具不分新旧,字不分古今,只要能帮到大家,能让大家安心,就是最好的。有你,有你的石头,有这些带着‘安’字的物资,我们一定能守住这个社区,守住这份暖。”
夕阳西下时,物资终于分发完了。米砚石收拾好扫码枪和毛笔,把剩下的便签纸放进青布笔袋——纸上还留着淡淡的墨香,像藏着汴梁的砚台余韵。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玛瑙石,温温的,像揣着颗暖玉。
走在回服务站的路上,风里的清香还在,居民的笑脸还在,扫码枪的红光和毛笔字的墨痕,在他心里交织成一幅暖融融的画。他突然觉得,这现代的疫区虽没有汴梁的奇石满市,却有比奇石更珍贵的东西——有能指引方向的石魂,有热心的晓雨,有温柔又坚定的江医生,还有这满是“安”字的人间烟火。只要能护着这份暖,护着大家的安全,就算让他再学一百个现代工具,再写一百张毛笔标签,他也愿意。
(http://www.220book.com/book/VKT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