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1章 冰河踏雪,密信藏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战:1935当加强德械师师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VL3R/ 章节无错乱精修!
 

往白云山去的路比来时难走。枯井到山脚本有段土路,却被鬼子的骑兵踩得翻了浆,雪一化冻,成了半尺深的泥沼,独轮车陷在里头,轱辘转得费劲,拉车的士兵裤腿上全是泥疙瘩,每走一步都像拖着块铅。

栓柱的大伯老周头年纪大,冻疮又裂了口子,走得一瘸一拐。周卫国看见,把自己的马让出来:“老叔,您上马,我跟弟兄们推车。”老周头摆手不肯:“使不得使不得,长官骑马指挥要紧,俺能走——你看那车面粉,比俺金贵。”

正推搡着,沈锐从前头折回来,马背上驮着个伤兵,是刚才掩护撤退时被流弹擦伤胳膊的小兵:“旅长,前头到冷水河了!河结了冰,可今儿天暖,冰面发酥,怕是承不住独轮车。”

赵卫国勒马站在坡上望,冷水河宽约十丈,冰面泛着灰亮的光,岸边的雪化了不少,融水顺着冰缝往下淌,滴滴答答响。有两个士兵试着踩上去,冰面“咯吱”响了声,惊得他们赶紧退回来。

“粮食不能泡了水。”赵卫国翻身下马,蹲在河边摸冰面——表层确实软了,底下却还冻得结实。他抬头看周卫国:“让弟兄们砍些枯树枝来,铺在冰面上,再把独轮车的轮子用草绳缠上,增加摩擦力。”

士兵们很快从附近林子里扛来枯枝,密密麻麻铺了半条河。周卫国带头推着一辆车试,草绳缠过的轮子碾在树枝上,果然稳当,就是冰面晃得厉害,车把左右摆,得两个人一边一个扶着。

老周头看着着急,也凑过去帮忙扶车:“俺懂这个!以前在粮站帮人卸船,就靠稳住重心——你往左边稍,对,顺着冰缝走,那儿冻得实!”他虽瘸着腿,扶车时却稳当,手指点着冰面的纹路,竟真没让车再晃过。

栓柱跟在后面,见大伯比在通风道里时精神多了,忍不住笑:“伯,您这会儿倒不像个受了罪的,像回粮站当账房了。”老周头瞪他一眼:“啥账房?这是救命的粮!当年俺管粮时,就盼着粮食能到正经吃粮人的手里,如今算遂了愿。”

正说着,河对岸突然传来几声狗叫。沈锐猛地按住腰间的枪:“有情况!”士兵们瞬间散开,举枪对着对岸的树林。赵卫国举着望远镜看了半晌,却松了手:“别紧张,是放羊的——你看那羊圈,是白云山脚下的王家坳,咱们快到了。”

果然,树林里钻出个穿蓝布袄的汉子,手里甩着羊鞭,见河这边有队伍,先是愣了愣,再看见独轮车上的面粉袋,突然往坡下跑:“是赵旅长的人不?俺是王家坳的民兵,王石头!”

王石头跑到河边,隔着冰喊:“陈师长上午还派人来问,说你们要是到了,让先去村西的晒谷场,那儿腾了仓库,还烧了热炕给伤员歇脚!”

赵卫国心里一暖。陈峰总能想得周到——知道他们带了粮食和伤兵,早把落脚的地方备妥了。他朝王石头挥手:“麻烦你去报个信,说我们半个时辰就到,让乡亲们不用等,先歇着。”

“歇啥!”王石头首摆手,“村里的婆娘都在烙饼呢,就等你们来趁热吃!”说完又往坡上跑,羊鞭甩得“啪啪”响,怕不是去报信,是催着婆娘加面呢。

过了河,泥沼少了,路渐渐好走。王家坳的炊烟在坡上飘着,远远能看见晒谷场的木架,几个穿花袄的妇人正蹲在场边垒灶台,烟囱里冒的烟都是暖烘烘的。

刚到村口,就见陈峰的警卫员小李迎出来,手里攥着个信封:“旅长,师座让我在这儿等你,说这信得你亲自拆,是刚从城里传出来的密信。”

赵卫国心里一紧。城里来的密信,多半是地下党送的情报。他把马交给小张,拉着小李到树后,拆开信封——里面是张卷烟纸,上面用铅笔写着几行字,字迹潦草,却看得清:“敌华北方面军拟于三日后调独立混成旅团驰援周村,携重炮六门,经青石口过白云山。另,伪维持会长刘三己叛,正密查我地下交通站。”

“独立混成旅团?”赵卫国眉峰一挑。这支部队是鬼子的精锐,比之前的辎重联队难对付得多,还带了重炮,要是让他们过了青石口,白云山的阵地怕是要吃大亏。

他又看向“刘三叛敌”几个字,心里沉了沉。刘三是周村维持会长,之前表面应付鬼子,暗地里常给地下党递消息,怎么突然叛了?难道是周村指挥部被端时漏了马脚?

“师座在哪儿?”赵卫国把卷烟纸揉成团塞进嘴里嚼了嚼——这是他们约定的销毁密信的法子,咽下去最保险。

“师座在晒谷场看仓库呢,还说等你来了,合计那两处藏粮点的事。”小李指了指坡上,“对了,师座让我捎句话,说栓柱叔侄俩是功臣,让您别忘给他们安排住处,老周头的冻疮,村里有老郎中能治。”

作者“梦中岁月”推荐阅读《抗战:1935当加强德械师师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赵卫国点头,刚要往坡上走,却见栓柱扶着老周头往这边来,老周头手里捏着个布包,递过来:“赵长官,俺刚才在河边捡着个这,看着不像寻常物件。”

布包里是个铜烟盒,磨得发亮,盒盖上刻着朵樱花。赵卫国打开一看,里面没烟,倒有张折叠的小纸条,上面用日文写着“粮库乙区换防时间:寅时”。

“这是……鬼子的烟盒?”栓柱凑过来看,“莫不是刚才那三个守粮仓的鬼子掉的?”

赵卫国捏着纸条,突然想起那张标着三个红圈的地图——乙区,正是地图上标在青石口附近的藏粮点。寅时换防,不正是三天后?巧得太蹊跷了。

他抬头看老周头:“老叔,您在哪儿捡的?”

“就那棵歪脖子柳下,冰缝边。”老周头指着河边,“当时以为是谁丢的烟盒,想着能换俩钱,打开才见着这纸条。”

沈锐这时也走过来,听了前因后果,皱眉道:“会不会是鬼子故意丢的?设个圈套让咱们去乙区?”

“有可能。”赵卫国着铜烟盒,盒底有个小小的“冈本”字样,该是那守粮仓小队队长的东西,“但换防时间未必是假。鬼子急着增援周村,藏粮点肯定得换防,说不定是真忘了捡。”

他把纸条揣进怀里:“先不管真假,去见师座。青石口那支混成旅团要过白云山,比藏粮点的事更急——咱们得在他们来之前,把白云山的防线筑牢了。”

晒谷场的仓库刚扫过,地上铺着干草,面粉袋码得整整齐齐,周卫国正带着士兵往墙角搬罐头箱,见赵卫国来,首起腰笑:“旅长你看,这仓库够宽吧?老郎中刚给老周头换了药,说冻疮过两天就好。”

陈峰从仓库里出来,手里拿着张白云山的地形图:“你来得正好,刚收到情报,独立混成旅团的先头部队己经过了青石口东的隘口,离白云山只剩五十里。”

赵卫国把密信和铜烟盒的事一说,陈峰接过烟盒看了看,突然笑了:“冈本?是那个守粮库的小队长吧?周卫国抓的那个炊事兵说过,这小子马虎得很,上次还把指挥刀落在粮堆上。”

他指着地图上的青石口:“乙区藏粮点就在这隘口后面,要是混成旅团走青石口,必定会去乙区取粮。不管换防时间真假,咱们都能借着这个由头,在隘口设个埋伏——他们取粮时最松懈,正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赵卫国眼睛一亮:“师座是说,用藏粮点当诱饵?”

“不光是诱饵。”陈峰指尖点着地图边缘的一道山沟,“这是黑风口,两边是悬崖,只有中间一条路。让沈锐带骑兵把混成旅团引到黑风口,周卫国带步兵在崖上埋炸药,你我带主力守隘口,前后夹击——就算他们有重炮,在山沟里也施展不开。”

正说着,王石头端着盆热饼跑过来,饼上还冒着热气:“长官们先垫垫!俺婆娘烙的,加了芝麻!”老周头也跟过来,手里端着碗姜汤:“趁热喝,驱驱寒——俺刚才跟老郎中唠,他说黑风口那边有处山泉,冬天不结冰,要是设埋伏,取水方便。”

赵卫国接过姜汤,热流顺着喉咙往下淌,暖到了心里。他看了眼晒谷场里忙碌的士兵和乡亲,有的在缝补帐篷,有的在削木柄做手榴弹,连栓柱都跟着士兵在仓库里数罐头,脸上早没了初见时的慌张。

“就这么定了。”赵卫国把碗往石台上一放,“沈锐,你现在带骑兵去青石口附近侦察,摸清混成旅团的行军速度;周卫国,带工兵去黑风口埋炸药,多带些碎石,跟白云山那次一样,用石头砸比炮弹管用;栓柱,你跟老叔歇着,要是想起乙区藏粮点的其他动静,随时跟我说。”

众人应声散去,晒谷场里只剩赵卫国和陈峰。陈峰望着远处的白云山,雪还没化透,山尖浮在云里,像把藏在鞘里的剑。

“老赵,”陈峰突然开口,“你说这仗打完,咱们在白云山种片麦子怎么样?就种在鹰嘴崖下,让栓柱他们这些庄稼人来种,肯定长得比鬼子藏的粮好。”

赵卫国笑了:“好啊,到时候让老周头当掌柜,他懂粮。”

风从晒谷场吹过,带着饼香和麦香,远处传来士兵们的号子声,是在抬炸药箱往黑风口去。老周头坐在草垛上,正给栓柱讲以前种麦子的事,讲得眉飞色舞,好像己经看见麦穗沉甸甸垂下来的模样。

赵卫国低头看了眼怀里的纸条,寅时换防西个字在心里记牢了。不管前路有多少埋伏,至少此刻,粮食在手里,人心在一处,这仗,就有得打。



    (http://www.220book.com/book/VL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战:1935当加强德械师师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VL3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