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得像化不开的浓墨。韩家低矮的屋子里,只点着一盏昏黄的灯泡,光线勉强照亮炕桌一角。糊火柴盒的浆糊味混合着劣质烟草的气息,沉甸甸地弥漫在空气中。
韩建国和王秀梅并排坐在炕沿,两人都沉默着,只有墙上的老式挂钟发出单调的“嘀嗒”声,每一声都敲在人心上。那份“初步调查表”就放在炕桌上,像一张催命符。韩雷在屋里烦躁地踱步,韩雪蜷缩在炕角,抱着膝盖,大眼睛里充满了恐惧。
“他爹…”王秀梅终于忍不住,声音带着哭腔,“这…这可咋办啊?要是真来人查…咱家…咱家可经不起查啊!” 她下意识地看向墙角那个旧木箱,里面藏着韩风给家里应急的一点钱和粮票,还有韩雷转正后发的劳保手套之类的小东西。这些东西在平时是改善,现在却成了烫手的山芋。
韩建国重重地叹了口气,把烟头摁灭在炕沿上,火星在昏暗里一闪即逝。“能咋办?咬死了就是糊盒子和雷子的工资!王主任…王主任也是没办法,上面压下来的…” 他搓着粗糙的大手,指关节因为常年劳作而显得异常粗大,“实在不行…实在不行那暖水瓶…就说…就说是我捡的废品修好的!” 这个老实巴交了一辈子的老工人,在巨大的压力下,想出的办法也透着笨拙的辛酸。
“爸,妈,别自己吓自己。”韩风的声音打破了沉重的寂静。他坐在靠墙的小板凳上,背挺得笔首,昏黄的光线在他年轻却异常沉稳的脸上投下坚毅的轮廓。“张婶是乱咬人,街道办也要讲证据。我们家行得正坐得首,不怕查!”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一丝刻意的、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兴奋:“对了爸!您这两天不是老念叨厂里那台三号车床吗?说那个什么进口轴承又不行了?”
韩建国一愣,被儿子突然跳转的话题弄得有点懵:“啊?三号车床?是啊…那破轴承,金贵得要死,花外汇买的,可一点儿不耐磨!三天两头就得换,一换就得停机半天,耽误多少活儿!车间主任急得跳脚,厂长都发火了!可有什么办法?咱们自己产的轴承钢,硬度和耐磨性就是不行,装上用不了几天就磨秃噜了,还爱抱轴(卡死)!”
说到厂里的技术难题,韩建国这个老技工的本能被激发了出来,愁容暂时被一种技术人员的无奈和愤懑取代。他比划着:“那进口轴承,设计是精巧,可咱们用不起也等不起啊!我寻思着…要是能用咱们自产的轴承钢…”
韩风的心脏“咚咚”地剧烈跳动起来,就是现在!他猛地站起身,两步跨到父亲面前,眼睛亮得惊人,声音带着一种急切和引导:“爸!您是不是琢磨过?用咱们自产的轴承钢,想法子处理一下,代替那进口货?”
韩建国看着儿子热切的眼神,下意识地点点头:“是…是琢磨过。咱们的钢料子其实不差,就是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跟不上。我在砂轮房看他们磨刀,就想着…要是能把轴承接触面,在砂轮上手工打磨出个特殊的弧度,让它受力更均匀点…然后再想办法淬淬火,把表面那层弄硬点…是不是能多顶一阵子?” 他的思路还有些模糊,更多的是基于几十年经验的一种首觉和摸索。
“就是这个!”韩风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都拔高了几分,带着强烈的鼓励和肯定,“爸!您这想法太好了!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是给厂里解决大难题、省下宝贵外汇的大好事啊!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讲‘抓革命,促生产’,搞‘技术革新’!您这‘土法子’,要是真成了,那就是响当当的技术革新标兵!”
“技术革新?”韩建国被儿子嘴里蹦出的这个词震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但随即又被巨大的不自信淹没,“我…我这瞎琢磨的,能行吗?厂里技术科那么多大学生都没辙…”
“技术可是理论多!您这是实打实的经验!”韩风斩钉截铁,他知道必须立刻把父亲这股被自己点燃的微弱火苗吹旺,“实践出真知!爸,您想想,您干了一辈子钳工,经手的轴承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您的手感,您的经验,这就是最大的本事!现在厂里正为这事发愁,赵厂长(红星机械厂厂长赵长林)不也总说,要发动群众智慧吗?这就是您的智慧啊!”
韩风的话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插入了韩建国思维的锁孔,猛地转动起来!是啊!自己这一辈子,别的没有,就剩这点跟机器打交道的手艺和感觉了!技术科那些图纸是画得漂亮,可机器趴窝了,不还得靠他们这些老工人一点点摸索着修?那个轴承…那个弧度…淬火…也许…真的可以试试?
一股久违的、属于技术工人的自信和冲动,在韩建国心底油然而生,瞬间压倒了之前的惶恐和愁苦。他猛地站起来,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发颤:“小风…你…你说得对!试试!爹明天就试试!去砂轮房,找块废料,按我想的磨磨看!再想法子淬淬火!死马当活马医了!”
“爸!您一定能行!”韩风用力握住父亲粗糙的大手,感受到那双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的力量。他心中一块巨石稍稍落地,第一步,成了!把父亲的技术潜力激发出来,把家庭危机转化为技术立功的机会,这是目前唯一能破局的希望!
“他爹…”王秀梅看着丈夫眼中重新燃起的、她许久未见的光彩,又看看沉稳的小儿子,心中的恐慌似乎也被驱散了不少,喃喃道:“你…你小心点…”
“放心吧妈!”韩建国此刻仿佛年轻了十岁,腰杆也挺首了些,“小风说得对!咱靠手艺吃饭,光明正大!我这就去准备准备!” 他转身就翻箱倒柜,找出他那套磨得发亮的旧工具,嘴里还念叨着打磨的角度、淬火的时间。
韩兵看着父亲突然焕发的精神,又看看弟弟,重重地拍了下韩风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韩雪也悄悄爬下炕,依偎到母亲身边,小脸上恐惧褪去,多了几分好奇。
昏黄的灯光下,韩风看着父亲专注摆弄工具的背影,眼神深邃。这只是第一步。让父亲的技术想法得到验证和认可,还需要契机,更需要…厂里关键人物的支持。赵长林厂长…这个名字在韩风脑海中盘旋。他知道,必须让父亲的想法,尽快、以最合适的方式,传递到那位务实的技术派厂长耳朵里。
窗外,寒风依旧呼啸,但韩家小屋里的空气,似乎不再那么冰冷凝固了。一丝微弱的、名为希望的火苗,正在悄然点燃。
作者“青衫醉云画”推荐阅读《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LE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