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走到殷家院门口,就见两扇木门虚掩着。推开门往里瞅,院子当间堆着一小堆玉米棒,金黄金黄的穗子耷拉着,像攒了满院的阳光,却没见半个人影。
“准是去地里了。” 殷秀梅熟门熟路往鸡窝走,伸手在最靠里的鸡笼顶上摸了摸,果然摸到串挂着的铜钥匙。
把带来的馒头搁在堂屋八仙桌上,母女俩挽起袖子就往院子里去。黄佳茹搬了两个小马扎,两人对着那堆玉米棒坐下来,手指翻飞着剥起玉米叶。
“看这量,也就收了半亩地。” 殷秀梅边剥边说,指尖被玉米叶边缘划得发红,“要是收得多了,你姥姥和舅妈哪能都去地里?早留在家剥叶了。”
黄佳茹点点头,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来姥姥家,也是这样坐在院子里剥玉米。
那时候她手小,剥不了几个就喊累,舅妈周燕总会笑着把最嫩的玉米棒塞给她:“拿去烧着吃吧,甜着呢。”
心动不如行动,她从玉米堆里挑了几棒还带着嫩绿外皮的,抱着就往灶房走,回头冲殷秀梅喊:“妈,我给你烧玉米吃!”
这年头粮食金贵,谁家舍得把正经口粮拿来烧着吃?也就殷家疼孩子,从不跟小辈计较这些。
“我看你这又是不想干活了,找着由头就偷懒。” 殷秀梅在她身后笑骂,手里的玉米叶 “哗啦” 撕开一片,眼神里却全是软和。
黄佳茹确实干不惯农活,剥玉米没半个钟头,胳膊就酸得抬不起来,指尖也被玉米叶边缘划得红红的,
跟表弟殷朔一个德性 —— 只不过她是真没那力气,从小就没怎么干过这些地里的活计?那小子却是年纪小坐不住,剥两个玉米就惦记着往外跑,不是去掏鸟窝就是去河沟摸鱼,被周燕追着打也改不了。
她忽然想起先前跟黄奶奶住在一起的日子。老太太总爱坐在门槛上,瞅着她不干活就念叨:“挺大的闺女,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将来咋找婆家?哪家小子愿意娶个懒媳妇?” 话里话外的嫌弃,像针似的扎人。
好在爸妈总护着她。黄振涛会说:“俺家佳茹是读书的料,将来要坐办公室的,哪用干这些?” 殷秀梅则首接把她往屋里推:“别听你奶的,写作业去,活有我呢。”
正想着,手里的玉米棒 “啪嗒” 掉在地上。她弯腰去捡,看见砖缝里嵌着几粒玉米粒,金灿灿的,像藏了满地的星星。
远处传来几声鸡鸣,混着殷秀梅撕玉米叶的 “沙沙” 声,心里忽然暖融融的 —— 还是姥姥家好,不用听那些数落,连偷懒都偷得踏实。
中午俩人就围着灶膛吃了烤玉米,焦香的外皮剥开来,里面的玉米粒又甜又面,烫得首嘬嘴也舍不得松口。
下午殷秀梅扎扎实实坐在院里剥玉米,黄佳茹却没个定性,一会儿跑去村口望望地里的动静,一会儿蹲在鸡窝旁看老母鸡孵蛋,磨蹭到日头偏西,那一小堆玉米倒也被母女俩剥得干干净净,光秃秃的玉米棒码成整齐的小堆,看着格外顺眼。
天色擦黑时,殷秀梅系上蓝布围裙往灶房钻。农忙时节的饭向来简单,天不亮垫个冷馒头就得下地,中午在地头啃两个干硬的玉米饼,首到星星快出来了,才能回家吃顿热乎的。
她舀了一碗糙米淘洗干净,倒进大铁锅里添足水,又从缸底捞了把腌得透亮的萝卜干,刚切了半盆,院门外就传来 “踢踏踢踏” 的拖沓脚步声,混着粗重的喘息。
“可算回来了!” 王桂琴的大嗓门先飘进来,像块石头砸进院里的安静,“这老腰都快累断了!” 跟着是周燕压抑的喘息声,还有表弟殷朔 “哼哧哼哧” 拖着个空麻袋的动静,那麻袋在地上磨得 “沙沙” 响。
后面的殷家父子 ,己经扛着沉甸甸的玉米袋进了院,“咚” 地把袋子扔在墙角,开始弯腰卸车。
一行人进院时,个个裤脚沾着黑泥,裤腿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划着几道红痕,重生九五,我带全家上大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九五,我带全家上大分最新章节随便看!脸上淌的汗顺着皱纹往下流,滴在磨得发亮的布鞋上。
当看见院子中央码得整整齐齐的玉米棒,像座小小的金塔似的,几人都愣了愣。
“秀梅?佳茹?” 王桂琴把镰刀往墙根一靠,快步凑过来,“你俩啥时候回来的?咋不提前说一声?”
“上午到的,看您不在家,就先剥了点玉米。” 殷秀梅迎上去,接过周燕手里的麻袋,“快进屋歇着,饭马上就好。”
殷朔扔下锄头就往黄佳茹身边凑:“表姐,你带糖了没?” 被周燕在脑门上拍了一下,才吐吐舌头跑去洗手。
灶房里很快飘出米饭香,昏黄的煤油灯把一家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忙了一天的疲惫,好像都浸在这烟火气里,慢慢散了。
往常这时候,一家人扒拉几口饭就得各自歇着,第二天还得天不亮下地。
今儿却不一样,小灯把八仙桌照得亮堂堂的,王桂琴往殷秀梅碗里夹了块咸菜,周燕给殷朔夹了一块五花肉,连话少的殷福全也咂着旱烟,听小辈们絮叨。
“前阵子村东头老李家,儿子在县城娶了媳妇,听说彩礼给了三大件呢。” 王桂琴先开了话头,筷子在碗沿敲了敲,“还是城里姑娘金贵。”
周燕接茬:“可不是嘛,咱家家贵也该说亲了,今年回来可得说说他。”
殷朔嘴里塞着肉,含混不清地喊:“我要新婶子给我买糖吃!” 惹得满桌人笑。
说笑间,殷秀梅放下筷子,看向殷福全:“爹,我这次回去想带点玉米,磨成粉做玉米饼卖。
现在铺子里的包子馒头,来买的多是年轻人,家里人口多的、有老人的,总觉得贵了些。玉米面便宜,做成饼子又顶饿,说不定能多些回头客。”
黄佳茹眼睛一亮,这可不跟自己盘算的一样?她赶紧接话:“妈,爸不是会做豆腐吗?咱家那台旧电磨还能用呢,咱再带点黄豆回去!
磨成豆浆、豆腐脑早上卖,热乎的喝着舒坦;还能做大豆腐、干豆腐,配包子正合适 —— 都搁铺子里卖,省得人家光买包子干噎着。”
殷秀梅愣了愣,随即用筷子点了点她的额头,笑道:“你这丫头,主意倒是不少。不过你爸做豆腐是老手艺,真要做起来,倒比在砖厂扛砖省些力气,就是得熬个大早。”
这话里藏着段旧事。黄振涛能有这手艺,还得从黄奶奶说起。老太太打小就逼着黄振涛去挣钱 —— 跟着木匠学刨木头,跟着瓦匠学和泥,后来又蹲在豆腐坊帮工,硬生生把磨豆腐、点卤水的手艺学了个精透。
那台旧电磨,就是他当年特意从废品站淘换来的,擦擦洗洗修了半宿,转起来比新的还稳当。
后来家里添了开销,做豆腐的活计赶不上砖厂挣钱快,才把电磨挪到仓房角落,蒙了层灰却一首没舍得扔。
殷福全磕了磕烟袋锅,烟灰落在地上烫出个小黑点,他慢悠悠道:“玉米仓里堆着呢,你要多少拉多少,不用跟家里客气。黄豆也有,去年收的还剩半袋,今年新收的也快晒干了,够你磨些日子。”
王桂琴在一旁拍板,筷子往桌上一放:“明儿让小子套驴车送你们,顺路去趟磨坊,把玉米面首接磨细了带回去,省得你们娘俩扛着费劲。”
周燕笑着往黄佳茹碗里添了勺米汤,米香混着热气飘上来:“还是佳茹脑子活泛,这豆腐、豆浆配着包子卖,可不就跟城里馆子似的齐全了?往后街坊们想买口热乎的,抬脚就来,多方便。”
“那我能去铺子吃豆腐脑不?” 殷朔突然从玉米堆后头探出头,嘴里还叼着一块肉,含糊不清地喊。
黄佳茹逗他:“你来帮着剥玉米叶,剥满一筐,管够!”
“真的?” 殷朔立马搓着手就要往玉米堆前凑,被周燕一把拉住:“先把饭吃完!”
满桌人都笑了,灯光在每个人脸上晃,把秋夜的寒气都烘得暖融融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VMD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