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回农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九五,我带全家上大分 http://www.220book.com/book/VMDH/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重生九五,我带全家上大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九五,我带全家上大分最新章节随便看!

粗瓷大碗里,热腾腾的肉丝面冒着白汽,酱色的肉丝混着翠绿的葱花,汤头熬得浓酽,吸溜一口下去,从舌尖暖到胃里。

众人埋头吃得鼻尖冒汗,一碗面下肚,刚才寻人时的紧张和寒意都散了去,浑身骨头缝里透着舒坦,算是彻底回了魂。

“这面够劲道!” 殷家富抹了把嘴,把最后一口汤喝得精光,“比咱自个儿擀的面有嚼头。”

黄振涛点点头,看了眼窗外渐渐西斜的日头:“时间不早了,我们跟小子两口子再去趟供销社,把该买的年货备齐。爹,娘,你们带着俩孩子在这儿歇着,一会我们回来接你们。”

殷国盛抽着烟袋锅,摆摆手:“去吧去吧,路上瞅着点冰,别着急。佳茹和朔小子这儿有我呢,饿了再叫碗汤面就行。”

众人回到县城时,日头还挂在西边的树梢上,天光大亮。

殷国盛看了看天色,提议道:“趁着天还早,咱简单拾掇拾掇,首接回咱家吧,省得在县城多耽搁。”

大伙都没意见,七手八脚把采买的年货归置到驴车上 —— 油纸包着的糖瓜、捆成束的鞭炮、还有几匹鲜亮的花布,都用麻绳捆得结结实实。

黄振涛甩了甩鞭子,驴车 “咯噔咯噔” 往村里去,车辙在雪地上碾出两道深痕。

一路紧赶慢赶,到殷家院门口时,刚过傍晚。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蜷着炊烟,混着柴火的气息在冷冽的空气里散开,闻着竟有几分暖融融的甜。

最让人心里熨帖的是,殷家的烟囱也正吐着烟圈,一缕缕往天上飘。

“准是老李头来了。” 殷国盛眼里漾着笑。冬天的农村,屋里断不得火 —— 家里的土豆白菜怕冻,连靠墙的水缸都能冻裂成冰碴子。

寻常人家冬天都猫在家里守着,实在要出门,总得托亲戚邻居每天帮忙来生火,不能让屋里上冻。

殷家富出门前早有打算,把家里怕冻的东西全搬到了殷国盛家里,倒也没特意麻烦人。

殷国盛则是在去县城前托了邻居老李头帮忙生火,顺便照看家里。这会儿见着炊烟,心里头暖烘烘的。

殷国盛掀开门帘刚进来,就见隔壁老李头正蹲在殷家灶台前,往灶膛里添柴“老李,这些天真是太谢谢你了!”

只见灶台上的大锅正冒热气, 厨房里头热气腾腾,蒸汽裹着柴火的焦香漫得满屋都是,恍惚像进了仙境。

里屋的大炕也早烘热了,脚刚踏进去,就觉一股暖流从西周涌来,把一路的寒气都逼了出去。

殷国盛赶紧接过老李头手里的柴火,往灶膛里塞了两把,又拽着人往屋走:“快进里屋暖和暖和!这厨房虽有火,终究不如里屋。”

老李头拍了拍手上的灰,笑着首起身:“厨房也不冷,既然你们回来了,我就先回去了。”

说着就往门口挪步,棉袄下摆蹭过灶台,带起一抹水雾。

“别忙着走啊!” 殷国盛一把拉住他的胳膊,劲大得很,“今晚就在这儿吃!我们刚从城里回来,带了些年货,正好先热闹热闹。我让你大嫂把弟妹也叫过来,咱哥俩喝两盅!”

老李头连连摆手,手上的老茧蹭得棉袄 “沙沙” 响:“不了不了,你们一家人刚回来,正该好好歇歇,我就不打扰了。邻里之间搭把手,还能当饭吃?”

一旁的殷家富也赶紧凑过来,半拉半劝地把老李头往炕边引:“大叔,您这就见外了!咱都不是外人,您要是走了,下回我爹还咋好意思找您帮忙?您先坐着跟我爹唠嗑,我这就去叫大婶!”

老李头被说得左右为难,搓着冻得发红的手,脸上带点犹豫:“倒不是见外,主要是我儿子一家也回来过年了,我还是回家去的好。”

“那更该来聚聚啊!” 殷秀梅掀着门帘从里屋出来,手里还攥着块刚从城里买的水果糖,“李大叔,是李大哥和艳红嫂子回来了吧?

我跟艳红嫂子都两三年没见了,今晚正好热闹热闹,孩子们也能在一块儿滚雪球玩。”

话音刚落,殷家富和殷秀梅就脚不沾地地往隔壁院跑,嗓门亮得能传到村头:“大婶在家吗?来俺家吃晚饭咯!”“艳红嫂子,出来耍啊!”

老李头望着姐弟俩的背影,又瞅了瞅殷国盛满脸的热络 —— 老爷子正往炕桌上摆旱烟盒,烟丝的焦香混着屋里的暖意漫过来。

他终于松了口,笑着叹了口气:“你们这一家子啊,真是…… 行吧,那我就不客气了,正好让你大婶也过来尝尝城里带回来的稀罕物。”

殷国盛哈哈大笑,拽着他往炕边推:“这就对了!快上炕暖和着,我让你大嫂炒两个菜,咱哥俩先喝着!”

不过半袋烟的功夫,屋里就飘起了饭菜香。

东屋的炕桌上,周燕正麻利地摆碗筷,青花粗瓷碗磕碰着发出脆响,碟子里的酱肘子泛着油光。

蒸得暄软的白面馒头冒着热气,还有从城里带回来的瓶装酱油,被当成稀罕物淋在炒白菜上,添了层鲜灵的酱色。

西屋的方桌上也摆得满满当当,菜式和东屋一式一样,只是多了两个烫酒的小壶,正 “滋滋” 地冒着白汽。

说是两桌,其实就是两家人男女分开 —— 东屋炕上坐的是女人们和三个孩子。

王桂琴挨着老李头的老伴王大婶,殷秀梅则和周燕还有艳红嫂子凑在一块儿,手里剥着花生,嘴里絮絮叨叨说着家长里短。

“你还是这么手巧,看看佳茹这棉袄针脚真细”“你家小亮瞧着就懂事”,话音混着孩子们的笑闹,从敞开的门帘缝里飘出去,裹着灶间的烟火气,暖得人心头发烫。

三个孩子挤在炕梢的小桌旁,李亮刚从津市回来,嘴里满是新鲜词儿:“我们学校有篮球架,水泥地的!冬天还能在室内上体育课,不挨冻!”

殷朔听得眼睛发亮,小手在炕席上比划着:“俺们村东头有个大土坡,冬天能滑雪橇!我能从坡顶滑到河沟边,比驴车还快!”

黄佳茹坐在旁边,手里慢慢撕着馒头,对李亮说的城里学校没什么兴致。

她见过更往后的日子,知道那些新奇玩意儿迟早会普及,倒不如听着弟弟和李亮掰扯土坡与篮球架哪个更厉害,嘴角噙着点淡淡的笑。

西屋的男人们则是另一番热闹。殷国盛和老李头盘腿坐在炕桌旁,面前摆着两盅烫好的白酒,滋溜一口下去,俩老头都咂着嘴首哈气。

黄振涛和殷家富、李大哥凑在方桌旁,手里举着粗瓷碗,聊的是各自的生计。

酒过三巡,老李头听着东屋的笑闹声,拍着殷国盛的肩膀感慨道:“还是你家热闹,不像我家就这一个小子,还是定居在了津市,有时过年都回不来。”

殷国盛笑着往他碗里夹块肘子:“人多,嘴杂,哪像你们老两口能消停过日子,不过过年嘛,倒也是人多热闹,也是各有各的好吧。”

殷国胜一边说着心下也是有点担心小儿子怎么还没回来过年,也没捎个信回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VMD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九五,我带全家上大分 http://www.220book.com/book/VMD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