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将近九块钱的“巨款”,赵静感觉自己走路都带风,脚底像是装了弹簧,看自家那破败的院墙都顺眼了许多。
倒腾国库券初战告捷,利润惊人,让她食髓知味。镇信用社那点“库存垃圾”己经被她搜刮一空,想要扩大再生产,必须开拓新的“货源”!
目标自然而然地锁定在了村里人身上。
这年头,很多国企、事业单位发工资,经常会搭售一部分国库券,相当于强制储蓄。很多农民拿到这玩意儿,不当吃不当喝,又不能首接买东西,往往随手塞在炕席底下或者墙缝里,等着到期兑换(很多人甚至忘了或者不知道能兑换),或者干脆低价处理给上门收购的小贩。
赵静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她要以比信用社稍高、但远低于县城收购价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收券!赚取中间差价!
这可就是纯纯的空手套白狼,无本万利(除了压点资金)!比自己去信用社捡漏效率高多了!
想想就激动!
她找了个天气不错的下午,村里老头老太太喜欢聚在村口老槐树下晒太阳、扯闲篇的时候,揣上几毛钱零钱(用来找零),鼓起勇气凑了过去。
一群穿着黑灰蓝棉袄、满脸褶子的老人正眯着眼唠嗑,东家长西家短,谁家媳妇不生娃,谁家儿子没出息。
赵静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声音尽量放甜:“爷爷奶奶们,晒太阳呢?”
老人们停下话头,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这个平时闷不吭声、最近好像总往外跑的丫头身上。
“是静丫头啊,咋啦?有事?”一个缺了门牙的老头含糊不清地问。
“没啥大事,”赵静搓着手,装作很随意的样子开口,“就是想问问,咱们谁家里有那种……国家发的,红色的、黄色的纸票子,上面印着字,叫国库券的?就是以前发工资时候给的……”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嗓门贼大的老太太打断了:“国库券?问那破玩意儿干啥?擦屁股都嫌硬!早不知道扔哪个犄角旮旯了!”
“就是!糊墙都嫌不好看!静丫头你问这个干啥?你家缺纸了?”另一个老太太嘎嘎笑着,露出光秃秃的牙床。
赵静心里一凉,赶紧解释:“不是缺纸……奶奶,我听说那玩意儿能换钱,城里有人收呢。你们要是谁家有,不想放的,可以卖给我,我给您换点零花钱买糖吃。”
“换钱?”缺牙老头嗤笑一声,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骗鬼呢!那破纸片子能换钱?当初发下来就说能换,等到现在毛都没见一根!信用社那帮人精得很,想兑钱?扣这扣那,到手没几个子儿,还不够磨鞋底的钱!”
“对对对!老王头说得对!那玩意儿就是骗人的!谁信谁傻!” “静丫头,你是不是让人骗了?谁跟你说能换钱的?可别瞎折腾!” “就是,有那功夫不如多挖点野菜喂猪!”
老人们七嘴八舌,言语间充满了对国库券的不信任和鄙夷,看赵静的眼神就像看一个被人卖了还帮数钱的傻缺。
赵静急了,试图说服他们:“真的能换!我去县里银行问了,明码标价!比如一张五块的,能换五块多呢!比存着强!”
“五块换五块多?骗谁呢!天底下哪有这好事?” “银行?银行大门朝哪开俺都不知道!去了也得被轰出来!” “丫头片子净瞎说!赶紧回家干活去吧!”
无论赵静怎么说,老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对外界的不信任,像一堵厚厚的墙,把她的话完全挡了回去。他们宁愿相信那是不值钱的废纸,也不愿相信它能变现,更不相信一个小丫头有这本事。
甚至有人开始怀疑她的动机:“静丫头,你老打听这个,是不是想倒卖啊?这可犯法吧?小心把你抓起来!”
赵静:“……”她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愚昧!太愚昧了!怪不得穷!活该穷!
她气得胸口疼,又无可奈何。跟这帮老顽固根本讲不通道理!
第一次主动出击,惨遭滑铁卢。
她灰头土脸地被老人们“劝”离了村口,身后还传来他们的议论:“这丫头魔怔了吧?”“我看是想钱想疯了!”“跟她爹一样,不踏实!”
赵静憋着一肚子火,无处发泄。
这条路,看来比她想象的难走。村民们的保守和闭塞,超出了她的预料。
难道只能靠碰运气,等像上次那样信用社偶尔出现的“垃圾”券?
那效率太低了!猴年马月才能攒够去更大城市倒腾的本钱?
她郁闷地踢着路上的石子,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该换个思路。
或者……先把空间种菜这条线做大?毕竟悦来小吃的老板娘是识货的。
可是空间产量太高,频繁出手风险太大……
正纠结着,路过邻居李婶家院子时,听到里面传来李婶骂骂咧咧的声音:“……你个死孩子!又翻我柜子!这破纸片子有啥好玩的!撕坏了让你爹抽你!”
伴随着小孩的哭声。
赵静下意识地探头看了一眼。
只见李婶家五岁的小孙子哇哇大哭,手里紧紧攥着一张被揉得皱巴巴、颜色熟悉的纸片。
国库券!
赵静的眼睛瞬间亮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她赶紧挤出笑容走进院子:“李婶,咋了?牛牛咋哭这么厉害?”
李婶一看是她,没好气地指着孙子手里的纸片:“还不是这败家孩子!把我藏箱底的破玩意儿翻出来了!非要玩!这有啥好玩的!”
赵静强压激动,走过去,柔声对小孩说:“牛牛乖,给姐姐看看这是什么好东西呀?”
小孩哭得鼻涕冒泡,把纸片递给她。
赵静接过来一看——一张85年的,面值伍圆的国库券!虽然被揉得不像样,但完整无缺!
她的心跳又开始加速。
她拿着券,对李婶说:“李婶,这好像是什么券吧?我上次去镇上,好像听人说这玩意儿能换点钱呢,虽然不多。”
李婶狐疑地看着她:“真的?这破纸能换钱?能换多少?”
赵静不敢说太多,怕她起疑,含糊道:“好像……几张能换包盐吧?要不您给我,我下次去镇上帮您问问?能换就给您换包盐回来,不能换我再拿回来,咋样?”
用一包盐做诱饵!成本低,诱惑力足够!
李婶一听能换盐,眼睛亮了亮,但又有点怀疑:“你个小丫头能办成事?” “我就帮您问问,不成也没损失不是?”赵静努力让自己看起来真诚无害。
李婶想了想,反正这破纸放着也是废纸,能换包盐是白赚的。她大手一挥:“成!你拿去问吧!换到了盐记得给我就行!换不到拉倒!”
“哎!好嘞!谢谢李婶!”赵静心里乐开了花,表面却不动声色,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皱巴巴的伍圆券揣进兜里。
成本:零(暂时)! 预期收益:县城卖出价约六块二!纯利润六块二!暴利中的暴利!
走出李婶家院子,赵静感觉天都更蓝了!
看来,大规模宣传收购行不通,容易引起怀疑和反弹。但这种私下里、一对一、用小恩小惠(比如一包盐、几颗糖)的方式,逐个击破,或许可行!
虽然效率慢点,但安全性高,利润惊人!
她看着口袋里那张承载着希望的皱巴巴的纸片,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起来。
农村包围城市,从小做起! 蚊子腿也是肉!积少成多! 赵静牌“国库券收购小分队”,正式(非公开)成立!
(http://www.220book.com/book/VP1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