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受挫,又意外从李婶家打开突破口,赵静迅速调整了策略。
大规模公开收购?那是找死。只能采取“精准打击”、“蚂蚁搬家”式的策略。
她的目标,主要锁定在村里那些比较困难、或者比较爱占小便宜、或者家里有熊孩子可能翻出“破烂”的人家。
工具嘛,就是她之前买的、还没送出去的水果硬糖,以及……空间里产出的、口感远超普通水平的“次级品”蔬菜。
所谓“次级品”,就是空间里那些长得稍微歪一点、或者个头稍小一点、但品质依旧吊打外界普通的黄瓜西红柿。她自己吃和给母亲吃的都是优等品,这些次品拿来当“敲门砖”和“好处费”,再合适不过。
她像个小特务一样,开始在村里暗中活动。
今天看到村西头的张奶奶坐在门口唉声叹气,说盐罐子空了没钱买。赵静就“恰好”路过,从口袋里(实则从空间仓库瞬移)摸出一根水灵灵的小黄瓜递过去:“张奶奶,我挖野菜多挖了根野黄瓜,您尝尝,解解渴。”等张奶奶被黄瓜的口感惊艳到,她才貌似无意地提一句:“对了奶奶,您家有没有那种以前发工资给的带花的纸票子?听说镇上有时候有人收,几张能换包盐呢,我下次去帮您问问?”
明天看到邻居家小孩在玩折纸,纸的颜色很眼熟。她就拿两颗水果糖“换”来看看,果然是一张破损的两元国库券,然后哄着小孩再去家里找找还有没有这种“好看的花纸”,找到再多给糖。
她还“热心”地帮几户人家干了点微不足道的小忙,比如喂鸡、看孩子(十分钟),然后“顺口”提起收国库券换零花钱的事。
这种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效果虽然慢,但真的有效!
村民们对她的警惕心大大降低,觉得这丫头就是热心肠,或者想赚点跑腿费。再加上那爽口的“野黄瓜”、“野西红柿”和甜滋滋的水果糖的威力,还真让她陆陆续续又收到了几张破旧、小额度的国库券。
一张87年的贰圆券,用五颗糖换来。 一张86年的伍圆券,用两根小黄瓜和“帮忙换一包盐”的承诺换来(盐一毛一包,成本极低)。 甚至还有一张破损严重的84年拾圆券!是帮一户人家找到了跑丢的母鸡后,那家老太太从灶坑边捡出来当谢礼送给她的!“反正烧火都不起焰,你要拿去吧!”
悲恒河的于小鱼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这些东西拿到县城银行,随随便便就能换来七八块钱!
她的资金池,以一种缓慢但稳定、且极其安全的方式,逐渐膨胀起来。
另一方面,她和“悦来小吃”老板娘的关系也维持得不错。
每隔几天,她会偷偷摘一点空间里品相中等偏下的蔬菜,量不大,就够做一两盘特色凉菜的,送去悦来小吃。
老板娘对她带来的“特殊品种”蔬菜爱不释手,虽然量少,但总能成为店里的招牌,吸引一些回头客。给出的价格也公道,黄瓜三毛,西红柿西毛五,稳定供应。
这笔收入虽然不如倒券暴利,但胜在稳定、安全,成了她明面上补贴家用和积累零花钱的重要来源。她每次都会上交一小部分给家里,堵奶奶和爹的嘴,大部分自己藏起来。
空间里的生产更是如火如荼。
黑土地像是开了挂,一批蔬菜收获完,很快又能种下新一批。她甚至开始尝试间隔种植,保证每天都有新鲜蔬菜成熟。
那个静止仓库里,己经堆了不少“优等品”,她自己和母亲偷偷享用了不少,两人的气色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母亲咳嗽的老毛病几乎没再犯过,干瘦的脸上也有了一点肉。赵静自己更是感觉身体轻快有力了许多,不再动不动就头晕眼花。
她还尝试着用灵泉水稀释了浇灌家里的自留地。虽然效果远不如空间黑土地+纯灵泉,但家里的普通蔬菜长势也明显比别人家好了不少,口感也有所提升,让赵建国和王婆子啧啧称奇,只觉得是老天爷赏饭吃,倒没怀疑到她头上。
日子,就在这种明面隐忍、暗地疯狂搞钱、偷偷改善生活的节奏中,一天天过去。
赵静像一只辛勤的工蜂,忙碌而充实。
她的私人小金库,己经突破了二十元大关!这在92年的农村,是一笔足以让人眼红的巨款了!
但她没有膨胀,没有挥霍。她知道,这点钱,距离她想要的自由和未来,还差得很远很远。
她像一个最精明的资本家,将每一分钱都视为种子,小心翼翼地播种下去,期待着它们长出更多的金钱。
倒券的生意遇到了瓶颈,村里能轻易收到的“破烂券”越来越少了。需要更大的舞台。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县城,以及……县城之外更广阔的世界。
是该,考虑去市里闯一闯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VP1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