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在叮叮当当地收拾,电也在(缓慢地)审批中,赵静开始头疼最核心的问题——技术。
那堆德文标注的洋机器,在她眼里跟天书差不多。怎么安装?怎么调试?怎么操作?坏了怎么修?
她原本指望卖设备的王科长能提供点技术支持,或者至少有个说明书。结果电话打到上海(费老劲了),王科长哭丧着脸说,当初厂子垮得突然,技术员早就跑光了,唯一的资料就是几张谁也看不懂的德文图纸,还不知道塞哪个犄角旮旯了。
赵静差点把话筒摔了。这不是坑爹吗?买设备送哑谜?
她在县城和公社贴了招聘启事,高薪诚聘“机械维修技师”、“食品加工技术员”。结果来了几个,不是只会修拖拉机的,就是以前在供销社糖厂熬糖浆的老师傅,对着那堆精密设备首嘬牙花子,连连摆手:“弄不了弄不了,这洋玩意儿,见都没见过。”
赵静急得嘴角起泡。机器运回来快十天了,还是一堆废铁,每天睁眼就是花钱,却一分钱进账没有。村里己经开始有风言风语,说老赵家闺女瞎折腾,上海老板的钱要打水漂了。
就在她快要绝望,甚至琢磨着是不是该再去一趟上海,砸钱请个工程师回来时,转机以一种极其意外的方式出现了。
那天,村里来个换破烂的(收废品的),敲着梆子走街串巷。收到赵静家时,王桂芬把一些积攒的破铜烂铁、旧报纸拿出来卖。
赵静正蹲在仓库门口,对着一个卸下来的、结构复杂的阀门发呆,愁眉苦脸。
那换破烂的是个干瘦老头,穿着脏兮兮的蓝布褂子,眼睛却挺有神。他一边给王桂芬称重算钱,一边瞄着仓库里那堆设备,突然冒出一句:“咦?这玩意儿有点眼熟啊?像是…像是东德那边产的食品机械?”
赵静猛地抬起头,像看救命稻草一样盯着那老头:“老师傅,您认识这设备?”
老头嘿嘿一笑,露出满口黄牙:“年轻那会儿,在省城大食品厂干过几年维护,见过类似的,不过比这个大多了。这应该是小型的果汁线吧?这阀是均质稳压阀,容易堵。”
赵静激动得差点扑上去:“老师傅!您贵姓?您…您能摆弄这机器吗?”
老头摆摆手:“姓钱,叫钱老五就行。早就退休啦,摆弄不动啦…不过嘛,看看倒是能看出点门道。”
赵静哪能放过这机会,死拉硬拽,又把赵老栓请来作陪,好烟好茶伺候着,把钱老五请进了临时收拾出来的“办公室”(仓库角落里摆了张破桌子和两把椅子)。
钱老五倒也不客气,叼着烟,在设备堆里转悠了一圈,这摸摸,那敲敲,嘴里嘀嘀咕咕:“嗯…这传送带歪了…这轴承缺油…这电路板得清理…问题不少,但核心件好像没大毛病。”
赵静的心随着他的话上下起伏。
“钱师傅!您要是能帮我把这套设备调试好,让它转起来,我给您开高工资!比您换破烂强百倍!”赵静迫不及待地抛出橄榄枝。
钱老五嘬着牙花子,眯着眼打量赵静:“小丫头,口气不小。这玩意可不是闹着玩的,没图纸,没配件,全靠经验蒙,万一搞砸了…”
“搞砸了不用您赔!工钱照付!只要您尽力!”赵静豁出去了,“而且,以后这厂子办起来,您就是技术顾问!每月领钱!”
钱老五显然心动了。他退休金微薄,才出来换破烂贴补家用。这活儿虽然挑战大,但听起来油水更足。
“成!”老头一跺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陪你这小丫头折腾折腾!不过丑话说前头,工具得备齐,该买的零件润滑油一样不能少,还得给我配两个手脚麻利的小工打下手!”
“没问题!全听您的!”赵静喜出望外!
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谁能想到,解决技术难题的关键,竟然在一个走街串巷的换破烂老头身上!
赵静立刻行动,按照钱老五开的单子,派人去县城买各种工具、润滑油、可能需要的通用零件。又让赵老栓从村里找了两个读过初中、脑子灵活的年轻后生,给钱老五当学徒打下手。
钱老五虽然年纪大,但一接触到机器,整个人就像变了样,眼神锐利,动作麻利,指挥若定,颇有点老专家的派头。
仓库里顿时叮叮当当响了起来,不再是单纯的收拾,而是有了技术性的拆卸、清洗、调试。
村民们看着这架势,风言风语少了不少,多了几分好奇和期待。
赵静天天泡在仓库,给钱老五打下手,递工具,记录要点,虽然累得臭死,但心里无比充实。
她感觉,那堆冰冷的钢铁,正在一点点苏醒过来。希望,也跟着一点点亮了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VP1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