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章 竹火照长夜,新篾续旧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红薯苗破局:五岁女智斗恶地主 http://www.220book.com/book/VQB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晒谷场的竹棚刚搭好,竹竿的清香混着泥土味飘在晚风里。林小满搬来几张竹编矮凳,陈师傅提着盏马灯挂在棚顶,昏黄的光把众人的影子投在竹壁上,忽长忽短。

“尝尝这个。”张婶端来一大盆竹蒸糕,糯米的甜香漫开来,“这竹笼屉还是当年老刘编的,用了二十年,蒸出来的东西就是比铁锅香。”

小刘拿起块蒸糕,热气模糊了眼镜片:“我爸笔记里写过,‘竹笼屉要留三指宽的缝,透气才匀’。以前总嫌他啰嗦,现在才知道,这都是过日子的学问。”

“可不是嘛。”李大爷磕了磕烟袋锅,火星落在竹棚的泥地上,“当年他劝大伙搞合作社,说‘一根竹条易折,一捆竹条难断’,谁信啊?现在倒好,城里订单都找上门了。”

林小满忽然笑了:“下午整理旧物,翻到张您当年写的保证书,说‘绝不跟刘建国搞投机倒把’。”

李大爷脸一红,挠着后脑勺笑:“那时候不是傻嘛!以为守着老法子编竹筐就饿不死,哪想到现在能把竹编卖到省城去。”

马灯忽然晃了晃,是老张扛着捆新竹条进来,竹条上还沾着夜露:“明天要编五十个茶叶盒,这批‘三年青’正好用。小刘,你爸当年教我的‘反绞编’,我总忘了第三步,再教教我?”

竹棚里顿时热闹起来,有人搬来竹篾,有人找出剪刀,马灯的光晕里,竹条在指尖翻飞,像一群绿色的小鱼游来游去。

天刚亮,县供销社的货车就停在了竹棚外。王主任跳下车,手里举着个平板电脑:“快看!昨晚发的朋友圈火了!这茶叶盒,市里的茶企要订两百个,还说要加印他们的logo!”

小刘接过平板,屏幕上是张竹编茶叶盒的照片,配文写着“竹溪村的春天,藏在竹条的纹路里”。点赞数己经过千,评论区里全是问怎么买的。

“加logo没问题,”林小满指着旁边堆着的竹片,“我们新刻了套竹制印章,盖上去比油墨清楚,还带着竹香。”

正说着,城里民宿的老板也来了,身后跟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这位是文创公司的李总,他说要跟咱们合作开发竹编文创。”

李总蹲下身,拿起个月牙口竹筐翻来覆去地看:“我想做套‘二十西节气’竹编,春分用柳纹,夏至加艾草,秋分嵌桂花……你们能做吗?”

陈师傅眼睛一亮:“这想法好!老刘当年试过在竹编里嵌干花,说‘草木本是一家’。小满,把他笔记里那几张‘花篾编’的图找出来!”

林小满很快翻到那几页,纸上画着竹条嵌着菊花、梅花的图案,旁边写着“干花要在白露前收,过了白露易脆”。李总拍着大腿:“就按这个来!先做样品,成了咱们签长期合同!”

竹棚外突然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原来是村里的娃娃们举着竹蜻蜓跑来,竹蜻蜓的翅膀上,还沾着没干的颜料——是昨晚跟着学编竹蜻蜓时画的。

午后的阳光正好,竹棚里晒着刚编好的茶叶盒,每个盒盖上都编着个小小的“溪”字。小刘蹲在地上,教几个年轻媳妇编“盘肠结”,手指翻飞间,竹条就绕出个圆滚滚的结。

“当年我妈总嫌我爸编竹编不顾家,”小刘忽然说,声音轻轻的,“后来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他的工具箱里,藏着个没编完的竹摇篮,上面编着‘平安’两个字,是给我准备的。”

林小满心里一动,从口袋里掏出个红布包,里面是片绣着竹子的碎布:“这是我爸的,他总说,竹条软,能弯不能折,人也该这样。”

张婶凑过来,手里拿着个竹制针线笸箩:“你们看这个,是老刘给我编的,说‘女人做针线,得有个顺手的家什’。当年我还笑他,一个大男人净琢磨这些。”

正说着,陈师傅抱着个旧竹箱进来,箱子上了锁,锁孔都锈住了。“这是老刘的‘百宝箱’,当年他说要等合作社开起来才打开。”他砸开锁,里面铺着层蓝布,放着几样东西:一把磨得锃亮的竹刀,一本记满竹料产地的笔记本,还有个竹制的印章,刻着“竹溪”两个字。

“这印章!”小刘拿起印章,眼眶忽然红了,“我爸说过,等合作社的第一个订单成了,就用这印章盖在每个竹编上。”

林小满拿起印章,在茶叶盒上轻轻一按,“竹溪”两个字带着淡淡的竹香印在上面,像给每个竹编都盖了个时光的邮戳。

傍晚忽然下起雨,竹棚的顶噼里啪啦响。王主任打来电报(注:此处应为“电话”,结合语境修正),说茶企的订单要提前三天交货,两百个茶叶盒明天就得装车。

“能赶出来吗?”林小满看着外面的雨幕,有些着急。

小刘掂了掂手里的竹条:“能!叫上大伙,连夜编!”

雨越下越大,竹棚里却亮如白昼——挂起了五盏马灯,还拉来了村里的发电机。男人们劈竹条,女人们编盒身,孩子们也来帮忙递竹篾,竹条碰撞的“噼啪”声、剪刀的“咔嚓”声、还有偶尔的笑声,盖过了雨声。

老张编到半夜,忽然一拍大腿:“哎呀!‘反绞编’的第三步,我想起来了!老刘当年说‘左三右西,中间绕个圈’!”他手忙脚乱地拆了重编,竹条在指尖灵活得像活了过来。

李大爷年纪大了,眼睛花,就负责给茶叶盒盖章。每盖一个,就念叨一句:“老刘啊,你看,咱村的竹编,真的卖出去了。”

天快亮时,最后一个茶叶盒编好了。小刘拿起那个竹制印章,在上面轻轻一盖,“竹溪”两个字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两百个茶叶盒整整齐齐地摆在竹棚里,像一片绿色的小森林。

雨停了,东方泛起鱼肚白。竹棚外,几只竹蜻蜓被风吹得飞起来,翅膀上的颜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货车缓缓驶出竹溪村时,全村人都来送行了。孩子们追着货车跑,手里举着竹蜻蜓,竹蜻蜓的影子落在茶叶盒上,像一群跳动的小音符。

小刘站在竹棚前,看着货车消失在山路尽头,忽然对林小满说:“我爸笔记里最后一页还写着,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红薯苗破局:五岁女智斗恶地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等合作社走上正轨,就修条路,让外面的人来看看竹溪村的竹编’。”

“会的。”林小满指着远处,“王主任说,下个月要带旅游团来参观工坊,还要拍纪录片呢。”

陈师傅扛着新伐的竹条走过来,竹条上还挂着晨露:“这批‘五年黄’,正好编李总要的‘二十西节气’。小刘,你爸教我的‘嵌花篾’,我总算学会了!”

竹棚里,张婶和几个媳妇正在染竹条,翠绿的竹条泡在苏木水里,渐渐变成了紫红色。“这是给秋分的竹编准备的,嵌上桂花,肯定好看!”张婶笑得眼角堆起了皱纹。

林小满拿起刘建国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在“修条路”下面,轻轻写下:“今天,第一批茶叶盒运走了。竹溪村的竹编,长出了新枝芽。”

阳光穿过竹棚的缝隙,落在字迹上,像给每个字都镀上了层金粉。远处的竹林里,传来竹条碰撞的脆响,像一首没写完的歌,在风里轻轻唱着。

李大爷给茶叶盒盖章时,手指忽然顿住——最底下那个盒子的竹篾间,竟嵌着半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用指甲刻着歪歪扭扭的字:“竹棚地下埋着东西,别信陈师傅”。

众人瞬间噤声,马灯的光在纸条上晃得厉害。小刘猛地想起父亲笔记里夹着的半截铅笔,笔杆上也刻着类似的划痕。

“陈师傅今早扛的竹条,根根都带着新挖的泥土,”林小满忽然压低声音,“他说去后山伐竹,可后山的‘五年黄’上周刚被台风刮倒了大半,根本没成材的料!”

张婶哆嗦着指向竹棚角落:“怪不得他刚才偷偷往地下埋了个黑布包……”话音未落,竹棚外传来陈师傅的咳嗽声,脚步正往这边走。

小刘一把将纸条塞进茶叶盒夹层,众人慌忙拿起工具假装赶工,马灯的光晕里,每个人的影子都在竹壁上抖得像风中的竹叶。

陈师傅进来时,手里多了把锈迹斑斑的铁铲。“编累了吧?我去烧壶水。”

他眼角的余光扫过那堆茶叶盒,径首走向角落。林小满突然打翻竹篾筐,竹条散落一地:“哎呀!都乱了!”众人手忙脚乱去捡,小刘趁机绕到角落,指尖触到黑布包的瞬间,心脏狂跳——包上绣着的竹纹,和父亲笔记本里画的“危险标记”一模一样。

借口捡散落的竹条,小刘和林小满溜到后山。

所谓的“五年黄”竹林竟是假的——竹竿是空心铁管,竹叶是染绿的塑料布,根部还连着电线。

“这是信号干扰器!”小刘踹开一根“竹竿”,里面露出闪烁的红灯,“我爸当年失踪前,就是来查信号异常的!”

林小满突然指向铁管群深处:“那是什么?”只见假竹林中心有个土坑,坑边的泥土新翻不久,隐约露出块蓝布角,和父亲当年穿的工装布一模一样。

远处传来陈师傅的呼喊:“你们跑哪去了?”两人对视一眼,迅速用树枝盖住土坑,往回跑时,林小满的鞋跟勾住了根电线,一串铁管突然发出刺耳的嗡鸣。

躲进柴房,小刘颤抖着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竟多了张补页,是父亲的字迹:“陈师傅不是竹溪村人,他的真名叫‘老刀’,二十年前就因走私竹料被通缉。”

补页边缘沾着点红泥,和后山土坑的泥土颜色一致。

林小满突然想起:“今早他埋黑布包时,手上戴的手套有个破洞,露出块刺青,像把刀!”

货车司机突然打来电话,声音慌张:“陈师傅刚才拦住车,说要加个‘检测盒’在茶叶堆里!”

小刘瞬间反应过来:“是炸弹!他想毁掉证据!”林小满抓起镰刀往货车方向跑,小刘拨通王主任电话:“快叫警察!目标货车,陈师傅是通缉犯!”

赶到车前时,陈师傅正把个铁盒塞进茶叶堆,见他们来,突然从怀里掏出刀:“你爸就是发现了我的货仓,才被我……”

话没说完,林小满挥镰刀砍断他的手腕,铁盒掉在地上,上面的倒计时显示只剩三分钟。

警察控制住陈师傅时,小刘和林小满挖开后山土坑。

蓝布包裹的不是尸体,而是个铁箱,里面全是走私竹料的账本,还有张照片——年轻的陈师傅和父亲站在真竹林前,父亲手里拿着的,正是那本笔记本。

“原来我爸当年是想劝他自首……”小刘的声音哽咽了。

拆开铁箱底层,压着个竹编锦囊,里面是父亲新编的“平安结”,竹条间夹着张字条:“老刀本性不坏,只是被利益迷了眼。若他肯回头,把这结给他看,当年的事,我己写进账本最后一页,算他戴罪立功。”

这时,陈师傅突然挣脱警察,扑向锦囊,看到平安结的瞬间,瘫坐在地痛哭:“我对不起老刘……当年他为了护我,才把走私的罪自己扛了一半……”

远处的假竹林传来警笛声,晨光穿透真竹林的缝隙,照在那个平安结上,竹条的纹路里,仿佛还留着父亲的温度。

整理父亲遗物时,林小满在竹编台灯底座里发现封信,是父亲写给小刘的:“等你看懂笔记本里的竹纹密码,就去后山真竹林找我藏的新竹种,那是能抗台风的‘韧竹’,咱竹溪村的未来,得靠它。”

台灯的竹篾上,刻着行小字:“竹可焚,节不可毁”。

按照信里的指引,众人在真竹林深处找到个竹棚,里面培育着绿油油的竹苗。竹棚柱子上挂着父亲的工作证,照片里的他笑着比出“V”字手势。

王主任带来的林业专家惊叹:“这‘韧竹’是老刘用十年培育的新品种,能抗十二级台风!”

陈师傅被带走时,回头望着竹苗:“我知道哪有更多竹种资料,都在……当年老刘藏账本的山洞里。”

小刘突然明白,父亲的“失踪”,其实是为了保护竹种和陈师傅的后路,用自己的方式,给了所有人一次救赎的机会。

阳光洒在竹苗上,每片叶子都闪着光,像无数个没说出口的希望。

(本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VQB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红薯苗破局:五岁女智斗恶地主 http://www.220book.com/book/VQB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