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闱结束后的日子,沈青梧并未松懈。
她一边等待放榜,一边更加深入地研读律法、史书,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京中各方面的信息。
她化名“沈梧”,偶尔去城南的茶楼书馆坐坐,听士子们高谈阔论,从中捕捉朝堂风向和市井舆情。
这日,她正在“松鹤书坊”翻阅一本前朝水利专著,掌柜老徐不动声色地递给她一张叠好的纸条。沈青梧会意,借故离开书坊,在一个僻静角落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小字: “策论惊西座,锋芒己露。周、李瞩目,慎之。”
周,自然是周显,代表二皇子一系。李...沈青梧略一思索,想起太子妃娘家姓李,承恩侯府!看来,她那篇首刺吏治腐败、触及豪强利益的策论,不仅引起了二皇子势力的注意,连太子那边的人也坐不住了。
她将纸条揉碎,面色如常。这早在意料之中。她所求本就不是韬光养晦,而是以真才实学叩开那道门。锋芒己露,那便亮得更彻底些!
放榜之日终于到来。贡院外墙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大红榜单高高张贴,无数目光在上面急切地搜寻着自己的名字。
沈青梧站在人群外围,并未往前挤。她对自己的文章有足够的自信。果然,不多时,便听到前方传来惊呼: “沈梧!江南道松州沈梧!是解元!头名解元!” “沈梧是谁?以前没听说过啊?” “江南来的寒门士子?竟能力压京中诸多才俊夺得头名?!” “听闻他的策论石破天惊,首指吏治之弊,深得主考官王阁老的赏识!”
议论声、惊叹声、质疑声瞬间如潮水般涌来。沈青梧的名字,第一次如此响亮地在京城士林中传开。她看到了陆景明,他排在第五位,此刻正抬头看着榜单上“沈梧”的名字,眼中带着惊讶和一丝复杂的探究。她也看到了周显,他排在第十一位,脸色阴沉得可怕,看向榜首位置的目光充满了嫉恨和不甘。
沈青梧心中一片平静,甚至没有太多欣喜。解元,只是一个开始,是获得了进入更高舞台的门票。真正的考验,在后面的会试、殿试,在那波谲云诡的朝堂。
她转身欲走,却被一人拦住。正是陆景明。 “沈解元。”陆景明拱手,声音清朗,带着一丝真诚的钦佩,“在下陆景明,拜读解元大作,字字珠玑,振聋发聩,尤以吏治之论,深得我心。佩服!”
沈青梧还礼:“陆兄过誉。兄台之文,务实切要,针砭时弊,沈某亦深以为然。” 两人目光交汇,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份不同于流俗的清醒与坚持。虽只寥寥数语,却己有惺惺相惜之感。
正当此时,一个尖锐的声音插了进来: “哟,这不是我们的沈大解元吗?果然是一鸣惊人啊!”周显带着几个跟班,摇着折扇,皮笑肉不笑地走了过来,眼神带着毫不掩饰的挑衅,“一篇策论,骂尽江南官吏,指点江山,好大的口气!就是不知,是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还是...哗众取宠,博取虚名?”
气氛瞬间变得紧张。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这两位新科举人的第一次碰撞。
沈青梧神色不变,淡淡地看着周显:“周公子此言差矣。策论乃为国献策,言政得失,非为骂官,更非博名。若文中所述有半分虚妄不实,公子大可指正。若江南吏治果真清明,水患何至于连年不绝,生灵涂炭?公子出身显贵,锦衣玉食,可曾亲临灾区,见过饿殍遍地、疫病横行之惨状?”
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重锤敲在众人心上。周显被她问得一时语塞,脸色涨红。他哪见过什么灾民惨状?他恼羞成怒,折扇一收,指着沈青梧:“你!你一个江南来的寒酸书生,懂得什么?也配在此大放厥词!谁知道你这解元之名,是不是靠着些歪门邪道...”
“周显!”陆景明突然出声,语气带着冷意,“放榜之日,众目睽睽之下,慎言!质疑解元,便是质疑主考,质疑朝廷取士之公!你有何证据?”
周显被陆景明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又见周围人看他的眼神都带着不满,只得冷哼一声:“哼!走着瞧!会试之上,再论高下!” 说罢,带着人悻悻而去。
沈青梧向陆景明投去感激的一瞥。陆景明微微摇头,低声道:“周显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沈兄锋芒太露,日后还需多加小心。”
“多谢陆兄提醒。”沈青梧坦然道,“路见不平,当言则言。若因畏惧小人而缄口,非读书人所为。”
陆景明看着她清亮的眼眸中那份坦荡与无畏,心中震动,拱手道:“沈兄高义。景明不才,愿与兄台共勉。”
解元的光环,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名声,也引来了明枪暗箭。沈青梧知道,接下来的会试乃至殿试,才是真正的龙潭虎穴。而周显那充满恨意的目光,让她明白,平静的日子结束了。
凤梧传奇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凤梧传奇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R6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