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深处的血腥味与消毒水味还未散去,又混杂进新的焦虑。赵弘毅站在隔离墙外侧,指尖抵着潮湿的沙袋,能清晰听见墙内传来的细碎呻吟——那是中毒未愈的战士,每一声喘息都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油灯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阴影,映出眼底挥之不去的红血丝。
“队长,刚清点完,”刘参谋攥着账本快步走来,声音压得极低,“中毒牺牲的同志一共二十七人,还有十八人在隔离区,情况不稳定。剩下的能战斗的,连一百人都凑不齐了。”他顿了顿,补充道,“更糟的是,‘琥珀’传来消息,鬼子还在往仓库运新的毒气罐,看样子还想再攻。”
石铁柱正蹲在角落磨匕首,听到这话猛地抬头,刀刃在油灯下闪过寒光:“这群龟孙子!真当我们好欺负?不行,得跟他们拼了!”他起身时动作太急,带翻了身边的水壶,水洒在地上,很快燥的泥土吸得一干二净,像极了那些牺牲战士流干的血。
赵弘毅没有接话,转身走向指挥部深处的洞窟——那里临时充当了会议室,石桌上摊着泛黄的地图,边角被反复得起了毛。他盯着地图上辽县外围的空白区域,手指在上面轻轻敲击,每一次落点都带着沉重的犹豫。
“拼?怎么拼?”赵弘毅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我们没防毒面具,没特效药,连弹药都快见底了。硬拼就是送死,还会把乡亲们都搭进去。”
石铁柱的拳头攥得咯咯响,却反驳不出一句话。地道里陷入死寂,只有隔离墙内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像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除非……”刘参谋突然开口,推了推滑到鼻尖的旧眼镜,“我们端了鬼子的毒气库。‘琥珀’说仓库在县城外的老砖窑附近,虽然具体防卫不清楚,但只要能炸了它,鬼子就没了毒气弹,我们就能喘口气。”
“端毒气库?”石铁柱眼睛一亮,随即又皱起眉,“那地方肯定有重兵把守,我们这点人过去,跟送菜有啥区别?”
“所以要组建敢死队。”赵弘毅抬起头,眼神突然变得坚定,“自愿报名,挑最精干、最熟悉山路的同志,轻装简行,连夜奔袭。能成,我们就有活路;不成,大不了跟鬼子同归于尽,总比在地道里等死强!”
这话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地道里的气氛。消息传开后,战士们纷纷涌到指挥部外,挤在狭窄的通道里,争相报名。
“赵队长,算我一个!我跟鬼子拼过三次,熟得很!”一名脸上带疤的战士挤到前面,胸口的伤还没好利索,说话时牵扯到伤口,忍不住皱了皱眉。
“还有我!我是本地人,山里的路闭着眼都能走!”一个年轻的民兵举着步枪,眼神里满是急切。
赵弘毅看着眼前一张张激动的脸,眼眶有些发热。他和石铁柱、刘参谋站在高台上,开始筛选队员——不仅要看体力和战斗力,更要考较应变能力。一名战士被问到“遇到巡逻队怎么办”时,只说“冲上去打”,被赵弘毅摇了摇头:“我们的任务是炸仓库,不是硬拼,得学会躲,学会等。”
筛选持续了两个时辰,最终三十名队员脱颖而出。他们站成三排,背着步枪,腰间别着匕首,眼神坚定得像山里的岩石。
“现在,给你们半个时辰,”赵弘毅的声音在地道里回荡,“写遗书,跟战友告别。把贵重物品留下,轻装上阵。”
队员们分散开来,有的靠在墙壁上写遗书,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比枪声更让人揪心。一名叫王小虎的年轻战士,在信里跟爹娘说“儿子不孝,不能给你们养老了”,写完后把信塞给战友,抹了把眼泪:“要是我没回来,记得把信给我爹娘,就说我是英雄。”
石铁柱则在清点装备——每人十颗手榴弹、两包炸药、两天的干粮和一壶水。他把炸药包递给队员时,反复叮嘱:“这东西要小心,别受潮,引信一定要捏紧了,关键时刻能救命。”
半个时辰后,队员们重新集结。赵弘毅走到他们面前,郑重地敬了个军礼:“同志们,你们是赵家庄的希望。记住,能活着回来,就一定要回来。我们在根据地等你们!”
“出发!”石铁柱一声令下,队员们转身向地道的秘密出口走去。他们的脚步声渐渐远去,赵弘毅站在原地,望着黑暗的通道,在心里默默祈祷:“一定要平安,一定要成功。”
通道口的微光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黑暗中。刘参谋走到赵弘毅身边,轻声说:“队长,我们也该准备一下了。要是他们成功了,鬼子肯定会狗急跳墙,我们得守住根据地。”
赵弘毅点点头,转身向指挥部走去。油灯的光在他身后拉长,地道里的空气依旧压抑,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多了一丝希望——那是敢死队带来的,像黑暗中的火种,等着燎原的那一刻。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烽火太行:我的抗日根据地(http://www.220book.com/book/VRR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