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呼喊着跑向大哥,到了大哥身边,像是一条小狗一样,绕着大哥转圈的跑,又跑又叫!
鸣宏和鸣实也跑过去,鸣宏接过大哥身后的竹子做的书箱,好沉,大哥这次带回来的书好多,他和鸣实又能跟着大哥读书了!
鸣安站住,拍拍小宝的脑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去玩吧。”
小宝接过大哥给的纸包,返身跑向鸣秀。
鸣安顺着小宝跑动的方向,看向在院子门口,雪花纷飞中站着的小姑娘。
鸣秀穿的是半旧的长棉衣,长度能到膝盖位置,一看就是不是自己的衣裳,应该是拿着谁的旧棉衣改的。
鸣安走过去,声音温和:“进屋吧,外面冷。”
这种场景,是云岫在华夏时,从来想象不到的。
云岫的弟弟云庭自幼学习好,在学医方面很有天分,上大学时就出国做了交换生,后来在国外读研究生和博士,一年最多回来十几天,其他时间,都在国外。
云岫十八岁继承云家的小公司,没几年云爷爷去世,之后,她们家就剩下了她自己。
无论她什么时候回去,家里的灯都是灭着的,永远都不会有人,在等着她下班回家。
这种风雪之中,迎接家人归 的戏码,对云岫来说,从来没有过。
这是第一次。
鸣秀仰起头,似乎又看到了爷爷,她抿嘴一笑。
若是爷爷看到她现在身边有这么多家人,也会为她感到开心吧?
小宝拉着鸣秀的手:“走,姐,进屋看看大哥带了什么好吃的 。”
鸣实问:“大哥,你们放冬假了?”
鸣安一手拉着鸣实,一手拉着鸣秀的胳膊:“年后要去府城考试,所以今年放假早了几天。”
鸣宏背着书箱,等大家都进院后,返身把院门关好上栓。
鸣安几人,进了厨屋。
厨屋里,大锅中烧好的有热水,鸣秀用刚才大妞拿来的鸡蛋,给鸣安冲了一碗鸡蛋茶:“你先抱着暖和一会儿,等会儿再喝。”
鸣宏己经把书箱放回了西屋。
这会儿进到厨屋,点亮了油灯。
灯油很贵,农村很少有人会点灯吃夜饭。
但是很多事情,在鹿家,似乎都很例外。
比如点灯的油,鸣秀知道,在西屋的炕后面,鸣宏挖了一个小坑,里面藏着一个小瓷罐,里面放的就是点灯的油。
平日里,鹿家夜里也很少点灯,但是鹿鸣安和鹿镖头回来时,夜里会多吃一顿稀饭。
饭很普通,不普通的是大家围坐在小方桌前,点着油灯,听爹或者大哥说话。
是一种,很有鹿家特色的,一种生活氛围。
比如现在,靠墙的灯台上,放着一盏油灯,弟兄几人围坐在小方桌前,鸣安抱着一碗热腾腾的的鸡蛋茶,听小宝小嘴叭叭的说个不停。
“大哥,咱们家的酸菜,能换东西呢!”小宝显摆。
鸣安抱着大碗,很配合的问:“换什么东西?”
小宝把大哥给的纸包放在小方桌上,先不打开,先给大哥汇报家里的新鲜事:“换红薯、换白菜、萝卜,换菘菜、菜干,什么都有的。”
鸣安有点不明白。
鸣宏帮着解释:“有人想吃我姐做的酸菜和咸菜,就用他们家里的红薯和菜菜干什么的来换。”
哦,鸣安听懂了。
小宝猛点头:“鹿三儿家的大娥有喜了,鹿三儿还提着肉来换咱家的酸白菜和酸萝卜呢。
“哦?还能换肉?”
鸣秀做的酸白菜和酸萝卜,在村子里是很寻常的吧?
还能用肉来换?
那就是说鸣秀做的与众不同的好吃?
喜月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鸣安透过碗边氤氲的热气,看向鸣秀,笑着说:“鸣秀很能干!”
小宝骄傲的很:“那是,我姐做的饭,不是我吹,在酒楼里干活儿的五叔,都不一定能比得过我姐!”
鸣实说话嗡嗡的:“你这话说的,五叔是在酒楼是跑堂又不是做饭的厨子,他都不一定会做饭。”
他虽然只有十岁,但是最像鹿镖头,体型高大,十岁的他个子和十二岁的鸣宏差不多。
他喜欢打拳,每次他爹和大哥回来,他就缠着父兄教他打拳。
每天不用任何人催,五更起床打拳,白天还能跟着鸣宏进山打柴采野果找野菜。
鸣安笑:“鸣实说的对,五叔跑堂干好了,将来是管伙计的二掌柜或者大掌柜,再怎么,也不是厨师!”
小宝呵呵笑:“他就是厨师,也比不上我姐的!”
鸣实:“这倒是,谁都比不上我姐!”
这话说的,鸣秀有点脸红。
她的厨艺,在华夏,算是普通。
之所以鸣实小宝他们都觉得好吃,是因为,她空间里的调料,又多又好!
鸣宏很稳重,两个弟弟说话时,他坐在旁边听,不怎么吭声。
他知道为什么鸣秀做的饭菜好吃!
鸣秀每次去镇子上卖草药,都是鸣宏跟着一起去的,他姐很喜欢买一些不常见的东西,很多都是药铺里买的,像什么白芷、草果、豆蔻、桂皮什么的,回来在大锅里炒干,在石臼里捣碎,把粗盐也炒一炒,掺和在一起,放在一个小罐子里,做饭的时候放一撮,能让一锅的饭菜都香气扑鼻!
这是她们赵家的秘方,不能说出去的。
所以每次鸣秀捣鼓调料时,鸣宏就会自觉点扭开脸,不去偷看。
鸣宏的君子行为,给了鸣秀很多机会。
她经常放心大胆的使用空间里的大茴香小茴香胡椒之类的,根本不用想会有谁问这东西哪里来的。
鸣宏会告诉的弟弟们:
第一,不能问。
第二,不能偷看。
第三,不能说出去。
所以,鸣秀在厨屋里,哪怕弟弟们会坐着烧火,也不会偷看她在干嘛。
比如刚才,她往鸡蛋茶里投放了几颗冰糖,没有一个人看到。
因为大家都不会盯着她看。
鸣秀站着听鹿家弟兄几个说了会儿话,起身去案板那边,准备做些吃得。
看鸣秀起身去案板那边了,鸣宏走过去,看到鸣秀舀面。
问:“姐,要做面条吗?”
鸣秀笑:“是,黑面、玉米面两掺,做杂粮汤面条。”
汤面条了放各种菜干,鸣宏他们反正分不清,鸣秀会将空间里切好的小土豆丁、茄子丁、粉条碎、豆皮碎,掺进去,再放入华夏中原特产的豆沫料包,香喷喷的,很好吃。
鸣安扭头看看:“歇会儿再做,我坐牛车回来的,这会儿不饿呢。”
外面,隐隐传来于氏的声音:“鸣安?鸣安?!”
鸣安还没有来得及和一口鸡蛋茶,放下碗,起身出去。
他一进门就先进了厨屋,然后就被鸣秀往手里放了一碗热鸡蛋茶,忘了去中间屋和于氏打招呼。
中间屋,于氏看到大儿子进屋,脸上的不悦之色,毫不掩饰。
“回来怎么不先来给娘说句话?你不知道娘很惦记你?”
鸣安急忙作揖:“母亲!”
于氏盘腿坐在暖和的炕上。
她的儿子,终究和那些泥腿子是不一样的!
她的鸣安,自从入了私塾就唤她母亲,而不像那些泥腿子天天“娘啊娘的”!
于氏忘了,她还有三个儿子,都是喊她娘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VT3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