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鸣秀起来做好了于氏一天的饭,然后,鸣安站在于氏屋门口:“母亲?母亲醒了吗?”
喊了有十几声,于氏不耐烦:“这么早,有什么事?”
鸣安声音低低的,说要带着鸣秀和三个弟弟,去镇子上置办年货,又问:“母亲可有需要买的?”
于氏想了想,说了几种做针线活儿用的东西,鸣安一一记下,然后几人才出了家门。
往镇子上去,若是坐牛车,需要半个多时辰。
这天,冷风一阵一阵的,坐在牛车上,等到了镇子上,浑身都能冻僵。
且,除了小宝,每人需要一文钱。
鸣安问鸣秀:“咱们边走边说着话,还暖和些。”
鸣秀笑着点点头,她也想走着锻炼身体。
他们去镇子上,只背了前段时间在山里捡到的药材,因为大雪,当时没有去镇子上卖,攒了半背篓,鸣宏和鸣实换着背,对他们来说,这都不算什么。
三个弟弟被哥姐带着去镇子上,本就很兴奋,尤其是小宝,平日里他要守着家里,哪都不去,今日能去镇子上,他往前跑一段路,再跑回来,再跑过去,再折返回来,来来回回的,人家走千余步,他能走两三千步!
且,呵呵笑着,小脸动的通红,依然兴致勃勃。
鸣秀看着周围,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枯树上偶尔会飞起几只寒鸦,嘎嘎的声音,透着寒凉。
这么落后的环境,鸣秀却非常的欣喜。
因为她自己能感受到,自己走路越来越有劲儿,若是有医疗器械做个详细检查,她使用的这具叫赵西丫的身体,健康指数,应该是越来越高了!
“哥,趁着你在家,过几天咱们请隔壁的刘根哥帮着咱们垒个鸡圈,年后咱们养几只小鸡,若是可以,再圈个稍大点的猪圈,养两三头猪!”
“姐!”
鸣宏特意慢了一点点:“不能养猪的,猪吃得多,还得买粮食喂猪,不划算的!”
好吧,这种话题,鸣安不和鸣宏抢了,他不懂。
鸣秀也不懂:“养猪不行,养什么行?”
“养鸡啊!”
鸣宏说的很老练,虽然他也没有养过,但是,大牛二柱子他们,家里都有鸡:“到时候去地里拔些新鲜的草,回来剁吧剁吧,掺点麦麸或者米糠,就行,等鸡能下蛋了,隔一天能有一个鸡蛋,很划算的!”
鸣秀:“你连这个都懂?”
鸣宏耳朵有点红:“我和鸣实也想着养鸡的,大姐说,俺俩太小了,会做饭会砍柴,能吃饱就凑合过,用不着那么费事,若是不会养,把鸡养死了,不划算!”
他和鸣实很有想法,但是不会。
按大姐的意思,他们的娘是很会养鸡养猪的,毕竟,听说娘小时候在姥姥家,什么活儿都会干。
不过大妞也知道,让她娘干活儿,可太难了!
一路走,一路说,平日里要走一个时辰的路,今天,半个多时辰就到了,他们的速度,和牛车对等了!
到了镇子上,先去药铺,鸣安西兄弟在门口等着,鸣秀自己进去,把背篓里的淫羊藿拿出来,得了几两银子,留下二两多碎银,其他的都收进了空间。
鸣宏跟着他姐来镇子上 ,从来不问他姐药材卖了多少钱,问多了,像是不相信姐。
今日鸣安跟着,鸣宏看着大哥。
鸣安也不问,不过,他是没有想起来问。
反正,钱都在鸣秀那里,买什么东西也是鸣秀说了算,他就不多事了。
看大哥这么理所当然的让姐当家,鸣宏抿嘴低头,笑了笑。
该过年了,镇子上人很多。
远处骡马市场那边很热闹,像是有人在说书。
鸣宏问大哥:“哥,要不要去听说书?”
鸣安看鸣秀。
站着听说书,有点冷。
鸣秀拍拍腰间的小荷包:“先去给小宝买零嘴!”
鸣实和小宝,嗷的一声,过来一边一个,拉住鸣秀的袖子。
鸣秀像是得胜还朝的大将军,带着左右两边的哼哈二将,沿着大街,一路走过去,几乎每个点心铺都进去买几包点心!
六羊镇本就不大,也就两条主街,南北大街叫北大街,东西的就叫东大街。
东西大街有千余步,南北大街也不过两三百步,所以, 严格来说,只算是一条长街。
不过,北大街西边,是骡马市,村子里若是有人卖鸡蛋、什么的,大多都会聚在骡马市旁边,路两边由北向南一字排开,这才有了北大街。
鸣秀带着两个弟弟,鸣安和鸣宏在后边跟着,很快就走完了东大街,然后折回来,去北大街骡马市,刚才听到的说书的,就在那边。
这年月,平日里没什么娱乐项目,听说书算是其中最有意思、且最划算的一种娱乐。
说书的一般都是有人付钱,请来免费说的, 在撩天野地里,摆个桌子,后面放一张椅子,一个人或坐、或站在桌子后面,手中的木块“啪”的一拍,就开始表演了。
想听的人,站在说书的面前,或坐远远找个地方蹲着,如此就能听了。
听的不出钱,说的不讲究, 诸如什么,秦琼大战关云长、诸葛亮智降黄飞虎,都是常有的混搭桥段。
反正,听的人大都不懂,只要说书的能说一段再唱一段,热热闹闹的就是高手!
鸣秀和鸣安几人,找了个土堆,坐在土堆上,鸣秀给每人分了两块点心,几人吃着点心,看向那边说书的。
其实听不真切,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都很开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VT3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