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物理系教研室靠窗的角落里,一张旧书桌被收拾得异常整洁。
糙感,几本崭新的专业书籍(书页崭新,价格标签被小心撕去),一个用罐头瓶改造的简易笔筒,以及……几张颜色各异、带着各地邮戳的汇款单。
它们像一枚枚小小的勋章,被江楠星仔细地压在一本厚实的《复合材料力学》下面,只露出收款人“江楠星”和那串或叁佰、或贰佰、或壹佰伍拾的数字。
每月中旬,去学校邮局取汇款单,几乎成了雷打不动的仪式。
窗口那位面容和善的大姐早己熟识她,每次看到她递过学生证,总会笑着说一句:“小江同学,家里又给你寄‘弹药’来啦?”
江楠星每次都会认真点头,心里却沉甸甸的。这些汇款单,哪里是普通的“生活费”?
它们分明是父兄在尘土飞扬的乡路上、在叮当作响的工地里、在寂静的水塘边,用汗珠子砸出来的“科研经费”!
汇款单附言栏里,是父亲江建国那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的字迹,内容朴实得让人鼻酸:
“囡囡买书用!”
“多吃点肉!别亏待自己!”
“好好练箭,家里都好!”
“爹(哥)又赚了!”
每一张薄薄的纸片,都承载着远方的殷切目光和毫无保留的信任。
江楠星小心翼翼地收好它们,心里那份沉甸甸的感激,时常伴随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愧疚。
家里刚刚翻过身,盖着新房,厂子和运输队都在扩张,处处要用钱。
可他们,却像填一个无底洞一样,把大把的血汗钱源源不断地寄给她这个还在“纸上谈兵”的女儿。
然而,正是这笔来自后方的“家庭科研经费”,成了她在这条艰难探索路上最坚实的后盾,一次次解了燃眉之急。
没有它,她买不起那些动辄几十元、印着复杂公式和英文的专业书籍和期刊影印本——这些是窥探世界前沿的唯一窗口;
没有它,她无法自费购买基础实验材料:不同规格的钢条(用于验证她的简化模型)、简易的电阻应变片和记录仪(尝试搭建最基础的力学测试装置)、甚至一小块珍贵的复合材料边角料(从校办工厂废料堆高价淘来的);
没有它,她无法保证每天一瓶牛奶、一个鸡蛋的营养补给,以支撑她在课堂、靶场、实验室之间连轴转的高强度消耗。
最奢侈的一次,是她咬着牙,用家里寄来的三百元“巨款”,在校外一家拥有小型计算机(比学校机房低端,但聊胜于无)的研究所,购买了珍贵的五个小时机时。
那五个小时,她几乎不眠不休,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将复杂的公式输入那笨重的机器,只为验证她模型中的一个关键假设是否成立。
当晦涩的打印纸吐出那串与理论计算高度吻合的数据时,她激动得手指都在颤抖。
这钱,花得太值了!
此刻,她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桌上那个“土法上马”的装置:一根两端被固定在简易支架上的钢条,中间连接着一个用自行车辐条改装的指针,指针下方是一张画着精细刻度的坐标纸。
她小心翼翼地在一个预设点给钢条施加砝码,眼睛紧紧盯着指针的偏移量,同时快速记录下数据,并与她根据经典梁理论计算出的预测值进行对比。
“……载荷15牛顿,理论挠度2.3毫米,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科研大佬穿成七零团宠小作精!》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实测2.5毫米……误差在可接受范围……”
她低声自语,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完全沉浸在数据的世界里。
桌角,摊开放着几本她自费购买的、崭新的《材料测试基础》和《弹性力学导论》。
教研室的门被推开,钱振华教授腋下夹着教案走了进来。
他习惯性地扫视一圈,目光落在江楠星那个简陋的装置和她专注的侧影上,嘴角下意识地撇了撇。
又是这些“小儿科”的东西!哗众取宠!他正欲开口,用他一贯刻薄的语调讽刺几句,比如“有这闲工夫不如多看看经典文献”、“弄这些破烂能有什么出息”……
然而,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江楠星摊开在桌面的记录本。
上面密密麻麻、工整无比地记录着每一次加载、每一次读数、每一次计算,字迹清晰有力,透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认真。
他的视线又掠过桌角那几本崭新的专业书籍——
不是学校图书馆借的,而是崭新、硬挺、显然价格不菲的自购书。
其中一本,正是他前不久在教研室随口提过一句、但认为本科生根本用不上的高阶参考书。
钱振华到了嘴边的话,突然卡住了。
他看到了江楠星鼻尖上沁出的细小汗珠,看到了她因为长时间专注而微微发白的嘴唇,更看到了她眼中那种纯粹、执着、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求知光芒。
这光芒,与他印象中那个被报纸热捧、似乎心思浮躁的“冠军学霸”,判若两人。
他原本充满不屑和烦躁的眼神,悄然发生了一丝变化,变得有些复杂,有些困惑,甚至……
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他站在离江楠星几步远的地方,脚步顿住,嘴唇动了动,最终,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他默默地转过身,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教研室。
只是那背影,似乎少了些往日的冷硬,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踌躇。
钱教授无声的来去,江楠星浑然未觉。
她只是小心翼翼地取下砝码,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目光落在那些汇款单上,心头涌起一阵热流,随即又被更深的愧疚覆盖。
“爹,大哥,二哥,三哥……”
她低声念着,拿起笔,铺开信纸。
她决定,要把这每一分钱的去向和取得的哪怕最微小的进展,都详细地告诉家人。
她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寄来的不是钱,是点亮她科研之路的灯油,是支撑她拉满那张名为“理想”之弓的无穷力量。
她要用最清晰的逻辑和最朴实的语言,向他们汇报她那些在旁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的“成果”——那些在钢条弯曲的弧度里、在计算机吐出的数据流中、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的理论模型里,正在悄然孕育的未来。
千里之外的江家村,“红星五金厂”崭新的门牌下,一位戴着眼镜、胸前挂着相机、手持采访本的《青年报》记者,正饶有兴致地听着江建国用带着浓重乡音却充满自豪的话语,讲述着女儿江楠星是如何把家里寄去的钱,一笔一笔都用在“买书”、“搞研究”上,又是如何写信回来给他们讲那些“天上的学问”。
记者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的采访本上,一个醒目的标题正在酝酿成形:
《冠军背后的力量:一个万元户家庭的科教兴国梦》。
(http://www.220book.com/book/VTM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