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3章 家风远扬:名声带来的涟漪效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科研大佬穿成七零团宠小作精! http://www.220book.com/book/VTM8/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科研大佬穿成七零团宠小作精!

清晨的清大校园还带着露水的清润,《青年报》特有的油墨气息却己在各个报栏、教研室和宿舍楼弥漫开来。

头版上,一行醒目的通栏标题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冠军背后的力量:一个万元户家庭的科教兴国梦》

配图是一张充满张力的照片:背景是江家村气派的青砖新房工地,前景是红星五金厂门口,穿着崭新“的确良”衬衫的江建国正将一叠厚厚的书本和几卷图纸,郑重地交给一位邮递员,眼神里是庄稼人特有的淳朴与不容置疑的坚定。

照片下方,是江楠星在清大图书馆伏案苦读的侧影,桌上摊开的正是那些由家乡汇款购买的、崭新的外文书籍。

报道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详细描绘了江家如何从家徒西壁起步:江父如何抓住时代脉搏,从修理匠蜕变为“江厂长”;

三个兄长如何在运输、建筑、特色养殖领域各展所长,车轮滚滚丈量财富之路,砖瓦叠起筑就家国梦想;

更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全家是如何“勒紧裤腰带”,将一笔笔带着泥土气息和机油味的血汗钱,化作远方的“科研经费”,支持女儿攀登科学高峰、为国争光的历程。

“……江建国厂长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科研!囡囡是在为国家读书、练箭!’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个农民家庭最深沉的家国情怀。那一张张雪片般飞向京城的汇款单,承载的不仅是亲情的温度,更是一个时代草根家庭对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振兴中华最质朴的信仰和倾力投入……”

这篇报道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巨大的社会涟漪。

物理系的公告栏前挤满了人,议论声嗡嗡作响。

“天啊,原来江楠星那些专业书都是家里这样省吃俭用买的!”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科研……这话听着真带劲!”

“看看人家这家庭,这才是真正的家风!比那些只会炫耀的强多了!”

江楠星的宿舍信箱被塞爆了。

除了更多的采访请求,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陌生人的信件。

有退休老教师寄来的鼓励明信片,有边疆建设兵团战士的致敬信,有工矿企业技术员的敬佩之词,甚至还有贫困山区小学生的铅笔字来信:“江姐姐,我也要像你一样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

每一封信,都像一团小小的火焰,温暖着她的心房。

学校迅速做出反应。

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校长特意点名表扬江楠星及其家庭,称其为“新时代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的优秀典范”,号召全体师生学习这种“艰苦奋斗、尊师重教、报效家国”的精神。

连国家体委也专门打来电话,询问这位“有文化的冠军”的情况,表示高度关注。

物理系教师办公室里,气氛却有些微妙。

钱振华教授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面前的报纸摊开着,正是那篇头版报道。

他戴着老花镜,目光长久地停留在报道中描述江楠星“用家庭汇款购买专业书籍”、“在教研室搭建简易装置进行基础材料测试”、“将每一分钱都用于刀刃上”的段落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报道旁边配着那张江楠星在图书馆看书的照片。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落在她手中那本崭新的《复合材料力学基础》的书脊上——这本书,他认得,价格不菲,内容艰深,绝非本科生必修。

钱振华的目光又扫过文中提到的汇款单细节,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几天前在教研室看到的那一幕:简陋的装置,工整如刻的记录本,女孩鼻尖的汗珠和眼中纯粹的光……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窗外的阳光都偏移了角度。最终,他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眉心,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眼神复杂难辨,有审视,有震动,或许还有一丝被触动的……

欣赏?

几天后,江楠星如常来到图书馆,在熟悉的角落坐下,摊开那本《复合材料力学基础》和厚厚的演算本,继续攻克第三章关于经典层合板理论的复杂推导。

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浮动着书卷特有的沉静气息。

突然,一个身影在她对面的座位坐下。江楠星抬头,呼吸微微一滞——

是钱振华教授!

他面无表情,仿佛只是随意找了个空位,手里也拿着一本厚厚的专著。

时间在翻书页的沙沙声中流淌,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江楠星努力集中精神,却感觉那道无形的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她手边的书。

“咳咳。”

钱教授清了下嗓子,目光依旧落在自己书上,声音却不高不低,清晰地传入江楠星耳中,“这本书,第三章的经典层合板理论,是基础中的基础,推导必须严谨,一步错,步步错。”

江楠星的心猛地一跳,抬起头,正对上钱教授投来的目光。

那目光依旧锐利,却少了几分往日的冰冷和嘲讽,多了几分……

审视?

或者说,是某种居高临下、却带着一丝“指点”意味的审视。

钱教授的目光在她摊开的书页上停留片刻,又扫过她演算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语气平淡得听不出任何情绪:“你搞的那个简化模型……想法不算太离谱。”

江楠星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钱教授话锋一转,依旧面无表情,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真想验证,光靠你那些罐头瓶子改装的玩意儿,精度不够。系里地下室,东头杂物间,有台老掉牙的万能试验机,型号是WE-30,精度一般,油压的,操作起来也麻烦,但做点最基础的拉伸、弯曲测试,勉强还能用。”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最终只是简洁地吐出几个字:“钥匙,找王助理要。”

说完,他便合上自己的书,站起身,目不斜视地离开了座位,白大褂的下摆在安静的书架间带起一阵微不可察的风。

江楠星僵在原地,足足过了好几秒,巨大的惊喜才如同潮水般轰然冲上头顶,让她几乎眩晕!

万能试验机!

虽然是最老旧的型号,但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她终于可以摆脱纯粹的纸面推演和简陋的土法测试,获得相对标准化的实验数据!

意味着她的简化模型,终于有机会接受真正实验的检验!

这是从“纸上谈兵”迈向“实验验证”的关键一步!

钱教授这近乎默许的态度,不啻于为她打开了一扇紧闭许久的大门!

她紧紧攥着手中的笔,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媒体的聚焦将她推向了风口浪尖,也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家庭毫无保留的鼎力支持,是她最温暖的后盾和最强劲的动力;

而此刻,学术环境这看似坚冰的壁垒上,终于裂开了一道微光闪烁的缝隙!

她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肩负着来自家庭、社会、乃至国家体育事业(她的奥运之路)的多重期望。

前路或许依旧布满荆棘,但她的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和坚定。

远方,那科学的高峰和奥运的圣火,似乎都变得更加清晰可及。

当天下午,江楠星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从系办王助理那里拿到了那把沉甸甸的、带着岁月锈迹的地下室杂物间钥匙。

几乎是同一时间,一封盖着国家体育总局鲜红印章的正式公函,也送到了她的手中:

“江楠星同志:兹调你于X月X日前往国家射箭队报到,参加洛杉矶奥运会集训……”

科研的钥匙紧握在手,奥运的号角己然吹响!

双线征程,同步推进!



    (http://www.220book.com/book/VTM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科研大佬穿成七零团宠小作精! http://www.220book.com/book/VTM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