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小镇立足
青溪镇的晨雾总带着水汽,缠在河岸边的柳枝上,凝出一颗颗透亮的水珠。蓝陌颖推开小院木门时,恰好看见墨辰轩正蹲在河边,用一块粗布打磨着生锈的铁剑——那是他们从漠北带来的唯一武器,一路逃亡下来,剑刃上满是缺口,却被他擦得锃亮。
“阿辰,早饭好了。”她轻声喊他,手里端着个粗瓷碗,碗里是米粥和两个白面馒头。这是他们在青溪镇买到的第一袋面粉,昨天晚上,她借着灶火的光,揉面蒸馒头时,墨辰轩就坐在一旁,看着她笨拙的样子笑,说她这“公主殿下”,如今倒像个寻常的江南媳妇。
墨辰轩应了一声,收起铁剑站起身,晨光落在他肩头的旧伤疤痕上,泛着淡淡的浅红。他走过来接过碗,目光扫过院角那间空置的矮房,轻声道:“今天我去问问那间房的房东,能不能租下来。”
蓝陌颖知道他的心思。自从在青溪镇安定下来,墨辰轩就总琢磨着做点营生——他们身上的盘缠所剩无几,总不能坐吃山空。前几日他在镇上转了一圈,发现青溪镇多是渔民和商人,孩子们平日里要么帮家里干活,要么在河边疯跑,竟没有一处教武的地方。
“那房主要价会不会太高?”她有些担心。他们现在手里的钱,是那位江湖侠客送的盘缠,还有变卖了漠北首饰剩下的碎银,每一分都得省着花。
“我去跟他谈谈。”墨辰轩咬了口馒头,眼神笃定,“若是能租下来,我便开个小武馆,教孩子们些拳脚,既能糊口,也能让他们以后少受欺负。”
蓝陌颖望着他的侧脸,心里暖融融的。从皇宫到漠北,再到这江南小镇,无论处境多艰难,他总能找到支撑下去的办法,总能给她安稳的底气。她点了点头:“那你去谈,我在家收拾收拾,看看能不能把绣架支起来。”
吃过早饭,墨辰轩便揣着碎银去了房东家。蓝陌颖则在小院里忙活起来——她从包裹里翻出仅剩的半匹素布,又找出几根磨得有些钝的绣花针,在院中的石桌上支起简易的绣架。这绣架还是在漠北部落时,族长的妻子送她的,木质的架子上刻着简单的草原花纹,跟着她走了一路,边角都磨得光滑了。
她拿起针线,指尖刚触到布料,却又顿住了。在皇宫时,她绣的是龙凤呈祥、缠枝莲纹,针脚细密,配色华贵,是供皇室赏玩的物件;在漠北时,她绣的是草原、骏马、狼图腾,用色大胆浓烈,带着漠北的风沙气息。可如今在江南小镇,她该绣些什么?
正琢磨着,院外传来脚步声,墨辰轩推门进来,脸上带着笑意:“谈成了!房东是个老实人,听说我要开武馆教孩子,每月只收五十文租金,还答应帮我修补一下屋顶的破洞。”
蓝陌颖抬头看他,也跟着笑起来:“太好了!那你什么时候能开课?”
“我打算明天就把屋子打扫出来,再写个招牌挂出去,看看有没有孩子来。”墨辰轩走到她身边,看着石桌上的绣架,伸手拂过素布,“怎么?还没想好绣什么?”
蓝陌颖点了点头:“这里的人,大概不爱看漠北的纹样吧?”
墨辰轩却拿起她的手,指尖轻轻抚过她指腹上的薄茧——那是常年绣花留下的痕迹:“你绣什么都好看。再说了,江南的纹样精致,漠北的纹样鲜活,或许他们会喜欢这种不一样的。”
他的话像一盏灯,瞬间点亮了蓝陌颖的思路。她望着院外的河水,岸边的柳枝随风摆动,几只白鹅慢悠悠地游过,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她突然有了主意:“我把江南的景,和漠北的纹,绣在一起试试?”
墨辰轩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比如在柳枝下绣只漠北的小狼,在荷花旁绣匹草原的马,肯定特别。”
蓝陌颖被他逗笑,拿起针线,开始在素布上勾勒起来——她先绣了一枝江南的垂柳,嫩绿的枝条垂到水面,然后在柳枝旁,绣了一只小小的狼崽,毛色是淡淡的灰棕色,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正仰头望着柳枝,模样憨态可掬。
墨辰轩就坐在一旁看着她,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给她的发丝镀上一层金边。他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没有皇宫的尔虞我诈,没有追兵的步步紧逼,只有小院、绣架、武馆,还有身边的人。
第二天一早,墨辰轩便带着扫帚、抹布去了隔壁的空房。蓝陌颖则继续坐在院中的石桌前绣花,偶尔抬头,能看见墨辰轩在隔壁屋顶上修补瓦片的身影,他动作麻利,不一会儿就把破洞补好了。
临近中午时,几个半大的孩子凑到了隔壁空房的门口,探头探脑地往里看。墨辰轩注意到他们,放下手里的活,走过去笑着问:“你们是谁家的孩子?要不要进来看看?”
孩子们你推我搡,其中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大声说:“我叫阿虎!我爹说你要开武馆,教我们打架?”
墨辰轩蹲下身,跟孩子们平视:“不是打架,是学武。学了武,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爹娘,还能锻炼身体,不容易生病。”
“那……学武要钱吗?”另一个瘦小的女孩小声问,她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手里还攥着个破了口的篮子。
墨辰轩摸了摸女孩的头:“不要钱,只要你们愿意来,每天辰时到午时,我都教你们。”
孩子们一听不要钱,眼睛都亮了,阿虎率先喊道:“我来!我要学武!”其他孩子也跟着附和,一时间,小院外热闹起来。
蓝陌颖听见动静,放下针线走出来,正好看见墨辰轩跟孩子们说话的样子——他平日里总是严肃的,可对着孩子们时,眼神却格外温柔,连嘴角都带着笑意。她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心里满是安稳。
接下来的几天,墨辰轩的武馆正式开了课。第一天来了五个孩子,第二天来了七个,到了第五天,己经有十几个孩子了。墨辰轩教得很认真,从扎马步、练拳架开始,一点点纠正孩子们的动作,从不疾言厉色,孩子们都很喜欢他,每天早早地就来武馆等着。
蓝陌颖的绣坊也渐渐有了起色。她把绣好的“柳下狼崽”手帕挂在小院门口,路过的镇民看见了,都觉得新奇——江南的手帕上,从来没有绣过这样的小狼,既不凶狠,反而透着股可爱。
有一天,镇上的张婶路过,指着手帕问:“阿陌姑娘,这手帕是你绣的?这小狼真有意思,多少钱一块?”
蓝陌颖笑着说:“张婶要是喜欢,就拿去吧,不用钱。”
张婶却不肯:“那哪行?你凭手艺吃饭,怎么能白拿?这样,我给你二十文,你再给我绣块带荷花和小马的,我要送给我外孙女。”
蓝陌颖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钱,答应了张婶的要求。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镇民来找她绣东西——有的要绣带漠北纹样的荷包,有的要绣印着草原风景的布巾,还有的让她在孩子的衣服上绣只小狼或小马。
墨辰轩每天教完武馆的孩子,就会帮蓝陌颖准备绣线、整理布料;蓝陌颖则会提前做好晚饭,等他回来一起吃。晚上,两人坐在院中的老槐树下,墨辰轩会给她讲武馆里孩子们的趣事,比如阿虎扎马步时总偷懒,被他罚着多扎了半柱香;蓝陌颖则会跟他说,今天又有人来订绣品,还夸她的纹样特别。
有一次,墨辰轩教完武馆的课,回来时手里拿着一束野花——是江南常见的小雏菊,黄的、白的,开得格外鲜艳。他把花递到蓝陌颖面前:“今天路过河边,看见这花好看,就摘了给你。”
蓝陌颖接过花,放在鼻尖轻嗅,花香混着水汽的味道,清新又温柔。她抬头望着墨辰轩,月光落在他眼底,满是笑意。她忽然觉得,他们在青溪镇的日子,就像这小雏菊一样,平凡却充满生机,没有皇宫的富贵,没有漠北的壮阔,却有着最踏实的安稳。
这天晚上,两人收拾完东西,正要回屋休息,却听见院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墨辰轩警惕地走过去,打开一条门缝,看见是武馆的阿虎,手里还攥着个热乎乎的红薯。
“阿辰师父,”阿虎把红薯递过来,“我娘今天蒸了红薯,让我给你和阿陌师娘送两个。”
墨辰轩接过红薯,心里暖暖的:“替我谢谢你娘。快回去吧,天黑了,路上小心。”
阿虎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走了。墨辰轩关上门,把红薯递给蓝陌颖:“你看,这日子越来越好的。”
蓝陌颖捧着热乎乎的红薯,指尖传来的温度,顺着掌心一首暖到心里。她望着墨辰轩,笑着说:“是啊,越来越好的。”
月光洒在小院里,武馆的窗户上还留着孩子们白天练拳时的痕迹,绣坊的石桌上,放着她刚绣了一半的“荷边小马”手帕。风轻轻吹过,带来槐树叶的沙沙声,也带来了江南小镇独有的宁静与温柔。
墨辰轩伸手握住蓝陌颖的手,她的手因为常年绣花,有些凉,他用掌心裹着她的手,轻声说:“陌儿,以后我们就在这里,再也不离开了。”
蓝陌颖靠在他肩上,轻轻“嗯”了一声。她知道,他们的逃亡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往后的日子,没有宫墙,没有追兵,只有青溪镇的河水、武馆的孩子、绣坊的针线,还有身边这个会陪她一生一世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VUV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