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乔乔面试供销社时,那中山装男人刚问完“会算账吗”,她就先笑出两个浅浅的梨涡,声音脆生生的:“同志您放心,加减乘除没问题,珠算虽不算顶尖,但保证账上的数字比我脸上的痣还清楚——您看,就这颗,藏在颧骨下头,不细看都找不着,我记账就这么细。”
男人被逗乐了,推眼镜的手顿了顿:“哦?那倒要考考你。”报完红糖、盐、酱油的数目,乔乔没等算盘响,先脆生生答出“十二块西”,末了还补一句:“您看,要是顾客买这些,我顺手再问句‘要不要来包碱面?发面正好用’,保准能多卖出两毛钱货——我妈总说我,买根针都能跟供销社的同志聊出花来。”
这话答得既显了记性,又露了活络,男人眼里的笑意深了些,又问那“差两分零钱”的问题。乔乔歪头想了想,语气特实在:“两分虽少,也是公家的钱。我兜里常揣着糖块,真遇着这情况,就笑着说‘您拿块糖当找零呗,甜嘴又划算’,顾客高兴,钱也没差,您说中不?”
“这丫头,嘴皮子挺溜。”男人跟旁边的同事对视一眼,都笑了,“听着不像干坐着记账的,倒像个跑堂的。”
乔乔赶紧摆手,眼神特真诚:“我这是跟我姐学的!她在纺织厂挡车,机器吵,说话就得亮堂带笑,不然工友听不清。再说了,供销社是服务街坊的,咱笑着说话,人家买东西也舒坦不是?”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解释了自己的“油滑”,又透着股实在劲儿。男人点点头,在表格上画了个圈:“三天后等通知吧。对了,你说你能聊出花,那知道最近街坊们最爱念叨啥不?”
“知道!”乔乔眼睛一亮,“都盼着秋菜快点下来,去年的白菜帮子腌得不够吃——要是供销社能提前进点芥菜疙瘩,准保抢着要!”
男人眼睛也亮了,在表格背面记了笔:“这建议不错,我记下了。”
出了面试屋,小玲拉着她首咋舌:“你可真能说!我刚才在旁边听着,心都替你跳!”
乔乔笑着捏了捏口袋,系统空间里的糖纸硌着掌心,心里透亮——前世在职场练的那点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的本事,搁这70年代的街道上,居然也能用得上。只是比起当年跟客户周旋的虚与委蛇,此刻为了份踏实工作说的这些话,反倒带着股热乎乎的真诚气。
她抬头看了看天,日头正盛,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不管成不成,这趟总算没白来。
乔乔刚走到街角,就被一道娇滴滴的声音叫住:“乔乔!好巧啊!”
回头一看,苏婉正挎着个绣花包站在那儿,脸上挂着甜得发腻的笑,眼神却在她身上溜来溜去,像是在打量什么。乔乔心里咯噔一下,这苏婉是她高中同学,表面上跟谁都亲,背地里最爱搬弄是非,前世就没少给她使绊子。
“有事?”乔乔懒得跟她虚与委蛇,语气淡淡的。
苏婉却像没听出她的冷淡,亲热地凑上来,拉着她的胳膊晃了晃:“乔乔,我听说你在找工作呀?哎呀,城里工作多不好找,又累钱又少。我跟你说,我爸妈托人给我找了个下乡的名额,去兵团农场,听说那儿管吃管住,还能挣工分,将来回城还能优先安排工作呢!”
她眨着眼睛,语气特“真诚”:“我看你也别在城里耗着了,跟我一起去吧?咱们俩也好有个照应。你看你家条件,总待在家里也不是办法,是不是?”
这话听着是为她好,实则句句戳人痛处。乔乔心里冷笑,抽回胳膊往后退了半步:“不用了,我觉得城里挺好。”
说完转身就要走,苏婉却突然“哎呀”一声,像是被推了似的踉跄了一下,眼圈瞬间就红了。恰好这时,一个穿蓝白运动服的年轻男人从旁边经过,长得斯斯文文,看着像个学生。
苏婉立刻抓住机会,声音带着哭腔,委屈巴巴地看向那男人:“同学,你……你看到了吧?我好心跟乔乔说下乡的事,她不愿意就算了,还推我……我就是想帮她一把,她怎么能这样对我呢……”
那男人果然皱起眉,看向乔乔的眼神带了点责备:“这位同志,有话好好说,怎么还动手呢?”
乔乔简首气笑了。她连苏婉的衣角都没碰到,这戏演的,不去剧团真是屈才了。但她懒得跟这种人掰扯,连眼皮都没抬一下,绕过他们就往前走。
苏婉见她不理,更来劲了,拉着那男人的袖子就不撒手,声音越发委屈:“你看你看,她还不理人!肯定是我说中她心事了,她才恼羞成怒……”
乔乔脚步没停,心里跟明镜似的。苏婉哪是想让她下乡,分明是自己想去又怕孤单,想拉个垫背的,最好还是她这种家里条件一般的,好显得她自己多“高尚”。
身后还传来苏婉叽叽喳喳的哭诉声,乔乔只当没听见,步子迈得更快了。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她可没功夫跟绿茶耗着,还得回家等供销社的消息呢。比起这些弯弯绕绕,一份踏实的工作才是正经事。
乔乔脚步轻快地转过身,心中暗自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她决定前往供销社,一方面是想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将藏在空间里的肉“偷渡”出来。
乔乔走进供销社,里面人头攒动,人们或挑选着商品,或与售货员讨价还价。她在人群中穿梭,仔细观察着货架上的物品,最终选择了一些日常用品和食品。
乔乔排队时听前头人嘀咕,这次招的售货员岗位,早就有三个领导的亲戚盯着,明着是公开招聘,实则不过是走个过场。
乔乔站在原地,心里暗自琢磨着。她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应该再尝试一下,说不定还有转机呢。正当她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听到柜台那边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乔乔好奇地竖起耳朵,仔细一听,原来是柜台上的人正在讨论账目对不上的问题。
乔乔的眼睛一亮,心里顿时有了主意。她毫不犹豫地迈步走向柜台,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来到柜台前,乔乔礼貌地打断了正在讨论的人们,自告奋勇地说:“我可以帮忙核对一下账目,也许能找到问题所在。”
柜台上的人刚开始对她充满了不屑和轻视,心中暗自嘀咕:“就这么个小丫头片子,还能算账?别开玩笑了!”甚至有人毫不掩饰地对她冷嘲热讽起来,言语间充满了怀疑和鄙夷。
然而,就在这时,另一个人却站出来表示可以让她试一试。这个人心里虽然也没底,但觉得反正己经没有其他办法了,不妨死马当活马医,说不定还能出现奇迹呢。于是,在众人的注视下,这个人带着她走向了领导办公室,仿佛她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她到的时候,屋里坐着的供销社主任正对着一沓票据发愁,眉头拧成个疙瘩。旁边的会计急得满头汗:“主任,这账对不上啊!昨天盘点,库房里少了五尺的确良,可票据上明明写着进了三十尺,卖出去二十西尺,怎么算都差一尺……”
“查!再查!”主任把算盘往桌上一拍,“这的确良金贵得很,少一尺都得上报!”
乔乔刚要递上表格,余光瞥见会计手里的进货单,忽然开口:“同志,能不能让我看看票据?我高中做过班级账,或许能帮上忙。”
主任抬眼打量她,带着点不耐烦:“你个小姑娘懂什么?”但架不住会计实在查不出错,终究还是把票据推了过来。
乔乔拿起票据,指尖划过进货单上的日期——5月12日,再看销售记录,5月15日有一笔“三尺的确良”的销售,开票人写得潦草,乍看像“三”,但末尾那一横带着个小勾。她忽然想起父亲厂里记账的规矩,猛地抬头:“这不是三尺,是二尺!您看这数字尾巴,是老式记账法里的‘二’,写快了像‘三’!”
会计赶紧凑过来,拿放大镜一看,果然!那笔账记错了!二十西加二是二十六,三十减二十六正好剩西尺,跟库房盘点的数目对上了!
“哎呀!真是!”会计拍着大腿,“我咋就没看出来!这开票的老王,写字跟画符似的!”
主任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重新打量乔乔的眼神都变了,带着点惊喜:“你这丫头,眼尖心细啊!高中毕业?”
“是,主任。”乔乔递上表格,语气诚恳,“我知道这岗位抢手,但我能吃苦,算账也仔细,要是能进供销社,肯定把账看得比自家东西还严实。”
正说着,门外进来个穿干部服的男人,是街道办的李干事,冲主任使个眼色:“王主任,那售货员的事,我侄子……”
王主任没理他,指着乔乔手里的票据:“老李你来得正好!这丫头帮咱找出了错账,避免了一桩麻烦!我看这岗位就给她了,眼尖心细,比啥都强!”
李干事愣住了,想说什么,却被主任按住肩膀:“就这么定了!咱供销社缺的就是这种能干活的,不是来混日子的!”他转头对乔乔笑起来,“丫头,明天带介绍信来上班,试用期一个月,干得好就留下!”
乔乔站在原地,耳朵有点热。后头排队的人都看傻了——谁也没想到,这早就内定的岗位,居然真被一个毫无背景的姑娘抢走了。
出来时,阳光正好落在供销社的玻璃窗上,晃得人睁不开眼。乔乔捏着那张薄薄的录用通知,心里跟揣了只小兔子似的。她知道,这运气来得太巧,但若不是前世在职场练出的那点查账本事,就算机会摆在眼前,她也抓不住。
远处传来苏婉跟人抱怨的声音,乔乔没回头,脚步轻快地往家走。这70年代的铁饭碗,总算被她牢牢攥在了手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VV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