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乔乔揣着那封武装部的通知,心事重重地回了家。晚饭桌上,母亲李秀兰炖了她爱吃的萝卜汤,父亲宋立民还在兴高采烈地念叨着明天去看自行车的事儿,可她吃得有些食不知味。
“乔乔,咋了?脸色咋不太好?累着了?”李秀兰细心,一眼看出女儿的不对劲。
宋乔乔赶紧扒拉两口饭,挤出一个笑:“没,妈,可能就是今天站久了,有点乏。”她不敢提武装部的事,怕父母担心。那个浑身是血的男人和“特殊任务”几个字,像一层无形的阴影,笼罩在她心头。
第二天一早,宋乔乔跟主任请了半天假,说是有点私事要办。主任很痛快地准了,还关切地问是不是家里有啥困难。宋乔乔含糊应了过去。
她换上了一身最朴素、最不起眼的衣服,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了位于城东的红星区人民武装部。那是一栋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灰砖小楼,门口站着持枪的哨兵,气氛肃穆。
她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掏出那份通知,对哨兵说明了来意。哨兵检查后,示意她进去,指向一楼的一间办公室。
敲门进去,里面坐着一位西十多岁、面容严肃、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的中年男子。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宋乔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宋乔乔同志?请坐。我姓赵,是这里的干事。”
“赵干事您好。”宋乔乔有些紧张地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握得紧紧的。
赵干事没有过多寒暄,开门见山:“宋同志,今天请你来,是想进一步了解一下上月十五号下午,你在蓉城西区红星招待所附近,救助一位重伤员的具体情况。”他的语气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审慎。
宋乔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果然是为了这事!她努力回忆着当时的细节,尽量清晰地回答:“是,赵干事。那天下午我出去买东西,路过一条巷子,听见里面有动静,就……就好奇看了一眼,结果发现一位男同志倒在地上,流了很多血,我就赶紧找人帮忙,把他送到区医院了。”她刻意省略了黑市的那一段,只说是“买东西”。
“当时附近还有其他人吗?”
“没有,那条巷子挺偏的,就我一个人。”
“你注意到他身边有什么物品吗?比如证件、公文包之类的?”
“没有……我当时吓坏了,只想着赶紧救人,没注意看周围……”
“送到医院后,是你垫付的医药费?”
“嗯,垫了一点抢救的钱……”
“为什么后来没等伤员醒来就离开了?还留下了单位和名字?”
“我……我是青城人,第二天就要回来上班了,不能久留。留名字和单位,是……是怕医院后续有什么费用问题,或者需要联系家属。”这个理由她早就想好了。
赵干事一边问,一边在一个笔记本上记录着。他问得很细,时间、地点、伤者当时的状态、说了什么话、医院的交接过程等等。
宋乔乔一一回答,手心一首在冒汗。她不知道对方到底掌握了多少情况,更不知道那个受伤的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她只能坚守一个原则:只说自己看到的和做的,绝不提任何猜测,也绝不暴露系统和黑市的事情。
问话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赵干事合上笔记本,脸上的表情似乎缓和了一些:“宋乔乔同志,感谢你的配合。你提供的情况和我们掌握的基本一致。你当时的处置很及时,也很正确,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种行为是值得表扬的助人为乐。”
宋乔乔稍稍松了口气,但还是不敢完全放松。
赵干事站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推到宋乔乔面前:“这是你当时垫付的医药费,组织上让我务必归还给你。请你清点一下。”
宋乔乔连忙摆手:“赵干事,这……不用了,只要能救人,这点钱没什么……”
“这是规定,”赵干事语气很坚持,带着军人的干脆,“必须还给你。拿着。”
宋乔乔只好接过信封,捏了捏厚度,似乎比她当时垫的还多了一点。她没敢当面清点。
“另外,”赵干事看着她,语气多了几分郑重,“关于这件事,以及你今天来这里的情况,出于安全纪律要求,请你务必保密,不要对任何人提起,包括你的家人和同事。能做到吗?”
宋乔乔心里一凛,立刻点头:“能!我保证,绝对不说!”
“好。”赵干事点点头,似乎对她的态度还算满意,“那就这样。你可以回去了。再次感谢你的配合和见义勇为的行为。”
走出武装部的大门,重新站在阳光下,宋乔乔才感觉自己又能正常呼吸了。她捏着那个装着钱的信封,后背的衣裳都被冷汗浸湿了。
虽然过程惊心动魄,但总算有惊无险地过关了。组织上还了钱,还要求保密,这说明事情很可能真的涉及重要的“特殊任务”,而那个军人的身份恐怕也不简单。
她回头看了一眼那栋肃静的灰砖小楼,心里五味杂陈。这件事,看来是真的告一段落了……吧?
她甩甩头,努力把那些纷乱的思绪抛开。不管怎样,生活还要继续。她还得赶紧回供销社上班,父亲还等着她周末一起去看自行车呢。
只是,那个苍白而英俊的面孔,和那双即使在昏迷中也似乎带着锐利的眼睛,偶尔还是会不受控制地闯入她的脑海。她隐隐有种预感,她和那个叫沈知言的军人,或许……并不会就这么轻易地再无交集。
(http://www.220book.com/book/VV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