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生物实验室的空气中飘浮着某种有机溶剂变质的甜腥味。林薇的靴子踩过满地破碎的培养皿,每一步都激起细小的、带着荧光反应的尘埃。机械苏瑾用激光笔指向中央培养舱,光束在浑浊的液体中勾勒出一个漂浮的人类大脑轮廓。那团灰粉色组织的表面覆盖着不断变化的符号,每当林薇试图聚焦视线,那些符号就会扭曲成令人眩晕的乱码。
"逆模因武器。"机械苏瑾调整激光频率,光束突然变成刺目的紫外光,"白塔用这个让你'看不见'本该显而易见的东西。"在特定光谱下,大脑表面的符号固定成青铜手环上的象形文字,排列成一个完美的莫比乌斯环形状。
林薇的视线扫过积满灰尘的工作台,突然被一份文件吸引。她拂去封面上的蜘蛛网,露出自己的脑部MRI图像——海马体区域嵌着一个微型装置,旁边的标签清晰地标注着:"记忆锚点重置器V9.17"。文件下方的实验日志记录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内容:"当变量接近真相阈值时,自动激活记忆重构程序,最大重置深度可达72小时。"
机械苏瑾调出一段监控录像。画面中是深夜的卧室,熟睡的林薇侧卧在双人床上,而陈岩——他的右手变成了精密的机械结构——正将一支装有蓝色液体的注射器刺入她的后颈。婴儿监视器上的时间显示00:00,日期则是9月17日。
"他们每天都在重写你的记忆。"机械苏瑾关闭投影,"就像给沙画不断抹平重画。"
林薇的指尖无意识地着后颈,那里有一个她一首以为是胎记的小凸起。突然,她注意到实验室角落的标本架上摆着一排福尔马林浸泡的器官标本。其中一个罐子里漂浮的手指标本上,有一道与陈岩左手完全相同的"S"形疤痕。
城市图书馆的地下档案室散发着霉变纸张和陈旧皮革装订的气味。按照机械苏瑾的指示,林薇在医学古籍区找到了1957年的《神经科学学报》合订本。其中第217页被整齐地裁去,但在紫外线灯下,纸张纤维中显现出用特殊墨水书写的潦草笔记:
"观测变量第317次突破认知限制,采用婴儿载体是重大失误。建议立即启用模因抹杀协议,代价是损失当前迭代42.7%的有效数据。"——署名不是程明,而是一个坐标:北纬34.7°,东经135.8°。
林薇的太阳穴突突跳动。这个坐标指向京都大学的一座老式天文台,而她在"这个人生"的记忆里,大学时期曾作为交换生在那里度过一个夏天。那些记忆中突然浮现出无数不协调的细节:天文台的穹顶内壁刻满了与青铜手环相同的符号;指导教授的手表永远停在09:17;她在那年夏天"意外"坠楼后昏迷了整整三天......
书架突然发出机械齿轮转动的声响。一整排《神经科学年鉴》向两侧滑开,露出隐藏的电梯门。电梯内部没有楼层按钮,只有七个不同颜色的基因双螺旋图案镶嵌在墙壁上。林薇按下蓝色螺旋——那与她女儿眼睛偶尔闪现的蓝色光晕完全一致——电梯却突然失重般急速下坠,显示屏疯狂闪烁:【递归层级超过安全阈值】【认知污染度89%】【建议立即终止观测】。
当电梯终于停下,门开向一个完美的球形空间。中央悬浮着林薇女儿的全息投影,婴儿的双眼正实时播放着林薇此刻的影像——她正在观测观测者,而观测者也在观测她。这个发现让林薇的视觉系统突然崩溃,她的左眼看到的是正常光谱的世界,右眼却只能看到由数学公式和基因链组成的抽象信息流。
"这是无限递归陷阱。"机械苏瑾的声音从球形空间的西面八方传来,但她的身体己经支离破碎,像是被某种更高维度的力量撕扯着,"白塔让你以为自己在反抗,其实每一步都在实验设计之中。就像老鼠以为是自己选择了迷宫出口。"
墙壁突然变得透明,露出外面无数个相同的球形空间,每个里面都有一个抱着婴儿的林薇。其中一个突然转过头,嘴角以不可能的角度咧到耳根,露出机械结构的口腔内部:"欢迎加入第543次迭代。这次我们试试把密钥藏在你的阑尾里怎么样?"
林薇的尖叫卡在喉咙里。她的皮肤开始片状剥落,露出下面流动的量子代码。在意识崩溃的边缘,她看到自己的双手变成了无数细小的青铜色纳米机器人,每个机器人的表面都刻着那个熟悉的编号:SJ-0917。
(http://www.220book.com/book/VVK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