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阳光透过纱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陆梅坐在小马扎上,正绣一幅《映山红》,针脚在红色的绸缎上穿梭,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
周晓彤抱着笔记本电脑,盘腿坐在沙发上,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时不时停下来皱着眉,抓抓头发。
“妈,你看这个。”她突然把电脑转过来,屏幕上是一份文档,标题是《纪录片拍摄计划》。
陆梅放下针线,凑过去看。字密密麻麻的,她看了两行,有点眼花。“写的啥呀?念给妈听听。”
“就是我想拍的纪录片呗。”周晓彤清了清嗓子,开始念,“主题:被遗忘的女性。内容:采访那些在婚姻里受委屈、在家庭里被忽视的女人,记录她们的痛苦和挣扎……”
“等等。”陆梅打断她,“光拍痛苦和挣扎?”
“是啊。”周晓彤点点头,“我想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的不容易。你看张阿姨,被她老公打了那么多年,才敢离婚;还有楼下的李奶奶,一辈子伺候一家老小,临了连件自己的新衣服都没有……”
陆梅沉默了,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有点凉,像那些女人心里的滋味。
“妈,你咋了?”周晓彤看出她不对劲,“是不是觉得不好?”
“不是不好。”陆梅放下杯子,看着女儿,“就是……光拍苦的,看完心里堵得慌,能有啥用呢?”
“让大家同情她们啊,关注她们啊。”周晓彤有点不服气,“难道不该同情吗?”
“该同情。”陆梅叹了口气,“可同情完了呢?日子还得自己过。你张阿姨离婚后,不是去学了月嫂,现在挣得比她前夫还多?你李奶奶,上个月不是还跟着社区的舞蹈队去表演了?”
周晓彤愣了一下,没说话。
陆梅拿起那幅《映山红》,指着上面的花:“你看这花,长在石头缝里,风吹日晒的,够苦吧?可它还是开得那么艳。要是只拍它扎根的石头缝,不拍它开花的样子,谁知道它有多能耐?”
周晓彤的眼睛亮了亮,把电脑转回去,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又停下来:“妈,你的意思是……多拍拍她们怎么熬过来的?”
“嗯。”陆梅点点头,“拍她们怎么哭的,更要拍她们怎么擦干眼泪站起来的。拍她们受的委屈,更要拍她们怎么给自己争口气的。”
她想起自己刚离婚那会儿,天天抱着刺绣绷子哭,觉得天塌下来了。是表姐拽着她去摆摊,是张阿姨教她用微信收款,是王老师送来的那本《绣谱》……一步一步,才走到今天。
“就说你三姑吧。”陆梅又说,“当年她男人赌博,把家里输光了,她一个人打三份工,又要还债又要供孩子上学,难不难?可现在呢?孩子考上大学了,债也还完了,她自己开了个小超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周晓彤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动起来,嘴角慢慢扬起:“妈,你说得对!光拍苦的,像卖惨似的,没啥意思。得拍她们的劲儿,那种不服输的劲儿!”
“就是这个理。”陆梅笑了,“你张阿姨说过,以前总觉得自己是根草,谁都能踩一脚,后来才知道,自己是棵树,能自己扎根,自己长叶。”
“我知道该咋改了!”周晓彤合上电脑,从沙发上跳下来,跑到陆梅身边,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妈,你太厉害了!比我们老师讲的都透彻!”
“少拍马屁。”陆梅拍了她一下,脸上却笑开了花,“快去改吧,改完给妈念念。”
“哎!”周晓彤应着,又跑回沙发上,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嘴里还哼着歌,心情显然好了不少。
陆梅重新拿起针线,阳光照在她的手上,照在那幅《映山红》上。她想起昨天去养老院看李桂兰,老太太虽然糊涂了,但抓着她的手,嘴里一首念叨“梅丫头,要好好的”。
好好的。是啊,不管以前多苦,都得好好的,活出个人样来。
“妈,你看这样行不行?”周晓彤又把电脑转过来,“主题改成‘破土而出的力量’,加了‘重生’板块,专门拍她们怎么改变自己的生活……”
陆梅凑过去,这次没让女儿念,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虽然有些字认不太准,但意思看明白了。她点点头,眼里有点热:“中,就这么拍。让那些跟妈一样的女人看看,日子再难,也能活出花来。”
周晓彤抱住她的脖子,在她耳边说:“妈,你就是我第一个要拍的人。你的刺绣,你的故事,都要拍进去。”
陆梅的眼泪差点掉下来,赶紧推开女儿:“去去去,拍我干啥,我这日子平淡得很。”
“才不平淡呢。”周晓彤拿起相机,对着陆梅按下快门,“这叫平凡中的伟大。”
陆梅被她逗笑了,拿起针线,继续绣那朵映山红。阳光正好,花正红,日子像这针脚一样,密密实实,透着股向上的劲儿。
厨房里飘来炖排骨的香味,是周晓彤早上特意买的,说要给妈妈补补。陆梅深吸一口气,觉得心里满满的,像那锅快炖好的排骨,又香又暖。
她知道,女儿拍的不只是纪录片,是希望,是给所有在黑暗里摸索的女人,点亮的一盏灯。
作者“静澜先生的故事”推荐阅读《二十年哑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VN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