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章: 人间烟火

小说: 蚀魂铃   作者:龍帝1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蚀魂铃 http://www.220book.com/book/VVUA/ 章节无错乱精修!
 龍帝1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苏州的黄昏裹着桂花香。

苏夏站在顾氏旧宅的天井里,青石板缝里落着细碎的阳光,像撒了把金粉。她颈间的“归墟铃”与腕间的“戏魂铃”同时轻颤,金属的凉意透过月白旗袍渗进皮肤——这是她第一次同时佩戴两枚“铃”,前一枚锁着“净魂”,后一枚藏着“戏魂”,像两股细流在血脉里交汇,连心跳都跟着慢了半拍。

“苏姐,陈教授说戏谱要装裱了。”小张举着相机走过来,镜头对准她怀里的红漆木箱,“您看,这是沈阿昭的戏服,金线绣的并蒂莲,针脚比新做的还齐整。”

苏夏接过相机,翻看着照片。戏服平铺在红绸上,月白的缎面泛着柔润的光,袖口的珍珠串轻轻摇晃,像落在雪地上的星子。她想起在西塘戏院镜中见过的沈阿昭——同样的戏服,同样的眼尾胭脂,连水袖扬起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阿婆说,这戏服是周鸿亲手绣的。”顾阿婆的声音从偏厅传来。她拄着湘妃竹杖,站在廊下,发间别着朵新鲜的桂花,“那年阿昭生辰,鸿哥儿熬了三个通宵,说‘昭昭穿了这身,便是我的妻’。”

苏夏抬头望向廊下的身影。顾阿婆的月白旗袍洗得发白,却浆得笔挺,腕间的银镯随着她的动作轻响——那是苏夏母亲的遗物,去年在苏州老宅阁楼里找到的。

“阿婆,您……”

“我知道。”顾阿婆笑了笑,银镯碰在竹杖上发出清响,“我是替昭昭看着的。她锁了魂,可这戏魂不能断。所以我教阿远唱《埋玉》,教他认戏谱,教他把‘戏魂’传给你。”

陆远从偏厅走出来,手里捧着盏盖碗茶。他的青衫袖口沾着点墨渍,是刚才帮顾阿婆研墨时蹭的。他把茶盏递给苏夏,热气在风里散成白汽:“尝尝,是你母亲爱喝的金桂乌龙。”

苏夏接过茶盏,指尖触到盏底——有块缺了花瓣的桂花,和母亲遗物里的茶盏一模一样。她抿了一口,茶香混着桂甜在舌尖漫开,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阿夏,苏州的桂花开了,替我闻闻。”原来,母亲从未去过苏州,却把这里的桂香,刻进了血脉里。

“阿远,”顾阿婆突然开口,“把琴拿来。”

陆远应了一声,转身走进东厢房。片刻后,他抱着把焦尾琴出来,琴身的木纹里刻着缠枝莲纹,与沈阿昭的戏服、周鸿的婚书如出一辙。顾阿婆接过琴,手指轻轻抚过琴弦:“这琴是鸿哥儿送我的。他说,‘戏魂’需要‘琴魂’来养。”

苏夏望着琴尾的焦痕——那是顾阿婆年轻时弹琴留下的。她想起在南京梅花山,沈阿昭说过:“戏里的人没走,只是换了种方式唱。”原来,“戏魂”的传承,从来不是靠戏谱或铃铛,而是靠这些浸着岁月温度的旧物,靠每一代“守铃人”藏在血脉里的执念。

“苏夏,”陆远突然握住她的手。他的掌心有层薄汗,却暖得像团火,“奶奶说,‘戏魂’的传承,需要‘净魂’的呼应。你母亲的‘净魂’,沈阿昭的‘戏魂’,还有我的‘引魂’,都在等你。”

苏夏的手指微微收紧。她想起在“归墟之镜”里,阿月说的“替我看遍人间烟火”;想起在南京梅花山,沈阿昭说的“阿姐,唱吧”;想起在苏州旧宅,顾阿婆说的“戏魂未散”。原来,“守铃人”的使命,从来不是孤独的守护,而是血脉与爱意的传承——每一枚铃铛,都是前人留给后人的“接力棒”;每一段戏文,都是未完成的故事里,最温柔的注脚。

“陆远,”她轻声说,“我想唱完那折《长生殿》。”

“好。”陆远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光,“我陪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VVU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蚀魂铃 http://www.220book.com/book/VVU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