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章:铃响旧巷

小说: 蚀魂铃   作者:龍帝1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蚀魂铃 http://www.220book.com/book/VVUA/ 章节无错乱精修!
 

从徽州古村回临江的车程里,苏夏始终攥着那枚“引魂铃”。

铜铃不过巴掌大,表面刻着缠枝莲纹,莲心嵌着粒鸽蛋大小的夜明珠——与“归墟铃”的幽蓝、“戏魂铃”的金线不同,它的光泽是暖融融的蜜色,像浸了百年桂花蜜。陆远将它和“归墟铃”“戏魂铃”并排放在车载收纳盒里,三枚铃铛挨着,连空气里都浮动着若有若无的甜香。

“阿婆说,这铃要贴身戴着。”陆远突然开口,打破了车内的沉默。他伸手调整了一下收纳盒的位置,指尖轻轻碰了碰“引魂铃”,“她说,‘引魂’不是锁在匣子里,是要跟着血脉走。”

苏夏摸了摸颈间的“归墟铃”。三天前在苏州博物馆,她戴着三枚铃铛做了场《长生殿》的演出,台下观众说,当三铃共鸣时,戏台上的水袖都沾了桂花香。此刻,三枚铃铛在她颈间、腕间、车载盒里同时轻颤,像三颗相连的星子,在她血脉里织成一张温柔的网。

“陆队,”她转头看他,“你太奶奶阿月……她当年为什么要铸‘引魂铃’?”

陆远望着窗外飞掠的稻田,稻穗黄得透亮,像铺了层金毯。他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我祖父说,光绪三十年,徽州闹了场大瘟疫。村里死了三百多口人,连棺材都不够。太奶奶是村里的守铃人,她用自己的血铸了这枚铃,说要替死去的乡亲引魂,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那……为什么铃铸成后,她就不见了?”苏夏追问。

陆远的声音低了下去:“村民说,铃铸成的那晚,祠堂的地宫里飘出桂花香,比过年还浓。第二天,太奶奶的床榻空了,只留下一滩血,和半枚铃铛。后来,我在祠堂的房梁上找到她写的信,她说:‘引魂铃成,我魂归铃。村民若遇难,摇三铃,我便来引。’”

苏夏的心一揪。她想起在承启堂祠堂,阿月的魂说“等你找到‘引魂铃’,等你明白‘守铃人’的使命”,原来阿月的“消失”,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

“到了。”陆远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

车停在临江市老城区的一条青石板巷前。巷口挂着块褪色的木牌,“张记米行”西个字被风雨磨得发白——这是陆远太奶奶阿月当年经营过的米行,也是陆家祖宅所在地。

“我爷爷说,太奶奶走后,米行就关了。”陆远下车,抬头望着门楣上的木牌,“但每年中秋,巷口的桂花树都会开得特别香,像有人在酿桂花酒。”

苏夏跟着他走进巷子。青石板缝里长着青苔,墙根下摆着几盆野菊,黄的、白的,在风里摇晃。巷子里的门多半关着,偶尔有几个老人搬着竹椅坐在门口晒太阳,看见陆远,都笑着打招呼:“小远回来啦?”

“王阿婆。”陆远停下脚步,朝一位银发老太太点头,“这是我奶奶的朋友。”

王阿婆颤巍巍地站起来,眯着眼睛打量苏夏:“这就是小夏吧?小远总提起你。”她的手背上爬着老年斑,却仍把苏夏的手攥得紧紧的,“阿月在天有灵,会欢喜的。”

苏夏的手指微微发颤。她想起阿月的魂说“我是苏昭昭的曾祖母”,原来阿月与她的血脉,早己通过“守铃人”的传承连在了一起。

“阿婆,”陆远从怀里掏出个红漆木盒,“这是太奶奶的‘引魂铃’,我们想……”

“要挂在米行的房梁上。”王阿婆接过木盒,眼睛里泛着泪光,“当年太奶奶走前说,等‘引魂铃’回来,要挂在米行最高处,让全村人都能看见。”她颤巍巍地站起来,朝米行走去,“我带你们去。”

米行的门闩生了锈。陆远用钥匙打开门,一股陈年老米香混着桂花香扑面而来。堂内的米缸还搁在老位置,缸沿积着半寸厚米灰,像层薄雪。

“阿月当年就在这儿筛米。”王阿婆指着靠窗的木案,“她总说,米要筛得匀,蚀魂铃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蚀魂铃最新章节随便看!人心也要筛得匀。”她走到房梁下,踮着脚将木盒放在梁上,“好了,这下太奶奶的铃,能替咱们引魂了。”

苏夏抬头望着房梁上的木盒。阳光透过窗棂洒下来,在盒盖上投下斑驳的影,像极了承启堂祠堂的雕花木窗。她忽然想起阿月的魂说“等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墟’”,此刻,三枚铃铛在梁上、颈间、腕间同时轻颤,仿佛在应和某种召唤。

“叮铃——”

第一声脆响从梁上的木盒里传来。

苏夏和陆远同时抬头。只见木盒的缝隙里,飘出一缕淡金色的烟,像桂花香凝成的雾。烟里浮现出个穿月白旗袍的女子身影,发间别着朵新鲜的桂花,眼尾点着胭脂——正是阿月的模样。

“阿夏,陆远。”阿月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铃响了。”

陆远快步走到梁下,仰头望着阿月:“太奶奶,我们需要您的帮助。”

阿月点了点头,身影渐渐清晰。她伸出手,指尖泛着幽蓝的光,轻轻碰了碰苏夏的“引魂铃”。铃铛发出嗡鸣,与“归墟铃”“戏魂铃”共鸣,连米行的房梁都跟着震颤。

“最近,临江有怪事。”阿月的声音突然严肃起来,“城南的老戏台,每到子时就会自己唱《长生殿》;西市的绣坊,绣娘们总说看见穿月白戏服的姑娘;还有……”她顿了顿,“有个穿黑衣服的男人,在打听‘守铃人’的事。”

苏夏的心一沉。她想起在敦煌,周鸿的笔记里提到过“黑衣人”;在苏州博物馆,陈教授也说过,最近有不明身份的人在调查“守铃人”文物。

“黑衣人?”陆远皱眉,“他长什么样?”

“我没看清。”阿月摇了摇头,“但他身上有股腐臭味,像埋了百年的尸体。”

苏夏摸向颈间的“归墟铃”。铃铛突然发烫,像有人在她心里敲响了警钟。她想起母亲日记里的话:“昭昭,有些危险,是看不见的。”

“阿月奶奶,”她轻声说,“您能帮我们吗?”

阿月的身影开始变淡,像一片被风吹散的云:“我会替你们引魂。但记住,‘引魂铃’的力量有限,真正的守护,要靠你们自己。”她顿了顿,目光落在苏夏和陆远交握的手上,“还有……阿夏,你和陆远的缘分,是‘引魂铃’牵的线。要好好珍惜。”

话音未落,阿月的身影彻底消散。梁上的木盒“咔嗒”一声打开,半枚“引魂铃”滚落在地,与苏夏颈间的那枚严丝合缝。

“叮铃——叮铃——”

两枚铃铛同时鸣响,声音比之前更清越。米行的房梁上,桂花瓣簌簌落下,像下了场金色的雨。

“阿婆!”陆远喊道。

王阿婆从门外走进来,手里端着碗桂花酒:“我就说,太奶奶的铃响了,准是好事。”她将酒碗递给苏夏,“喝吧,这是阿月当年酿的,能驱邪。”

苏夏接过酒碗,抿了一口。桂花香混着酒的辛辣,在舌尖漫开,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话:“昭昭,有些酒,要和重要的人一起喝。”

“陆远,”她抬头看他,“我们的‘归墟’,是不是就在这里?”

陆远笑了。他指着房梁上的“引魂铃”,又指了指苏夏颈间的“归墟铃”:“也许,‘归墟’从来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他握住她的手,“是我们一起守护的,所有未完成的故事。”

窗外,起风了。桂花瓣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像无数只金色的蝴蝶。苏夏望着陆远的侧影,忽然明白,所谓“完整”,不是找到某个具体的“归墟”,而是在守护与传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处。

而此刻,三枚铃铛在她颈间、腕间、梁上同时鸣响,像在唱一首跨越百年的歌——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VVU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蚀魂铃 http://www.220book.com/book/VVU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