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 李云龙刚把黑风口的地图铺开,听到通讯兵的报告,粗黑的眉毛拧成了一股绳。 “军事技术交流?他娘的,黄鼠狼给鸡拜年,安的什么心?”
赵刚从他手里接过电报,仔细看了一遍,神情却平静下来。 “老李,别急着骂娘。我看,这未必是坏事。”
“好事?”李云龙嗓门一下子提了上来,“老子这边正准备关门打狗,他楚云飞跑来凑什么热闹?万一走漏了风声,老子的埋伏圈不就成了筛子?”
指挥部的气氛又一次紧张起来。 对日军的伏击战是头等大事,任何变数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他不会。”林华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很笃定,“楚云飞是个聪明人,也是个纯粹的军人。抗日的大局观,他有。他这个时候来,不是为了搅局,而是真的坐不住了。”
李云龙看向林华:“怎么说?”
“很简单。”林华走到地图边,指着根据地周围的日军据点,“我们能搞到鬼子扫荡的情报,他楚云飞也能。他肯定知道,鬼子正在调兵遣将,一场大战在即。他自己的358团在上次反扫荡里损失不小,现在急需补充。他看我们独立团越打越肥,装备越来越好,心里能不痒痒?”
赵刚点头附和:“林华说的对。楚云飞这是来探路的,也是来求援的。与其说是技术交流,不如说是想看看我们这‘聚宝盆’里,到底藏着什么宝贝,能不能分他一点。” 他看向李云龙,语气变得严肃。 “老李,我们现在不是以前了。我们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有些东西,可以拿出来做文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也是上级的指示。楚云飞,就是我们可以团结的力量。”
李云龙在指挥部里来回踱步,粗重的军靴踩得地板咯吱作响。 他是个打仗的疯子,却不是个政治的傻子。 赵刚和林华的话,他听进去了。 “那你们说,怎么个交流法?总不能把咱们的家底都亮给他看吧?”
“当然不能。”赵刚笑了,“我们要‘有限度地展示肌肉’,让他看,但不能让他看全。让他佩服,但不能让他看透。” 他转向林华:“林华,这次,你得唱主角。你那个‘海外爱国组织’的身份,是最好的挡箭牌。”
林华心中了然。 他说道:“团长,政委,我有个想法。楚云飞想要技术,我们就给他一点甜头。我这里有一份‘小型手摇发电机’的图纸,技术不复杂,但非常实用,足够他们一个团部指挥所的照明和电台用电。这份礼物,分量足够。”
“发电机?”李云龙眼睛一亮,“好东西啊!咱们自己还没捣鼓出来呢!”
“我们的用电需求大,这种小东西杯水车薪,所以我一首没拿出来。”林华解释道,“但对楚云飞来说,这绝对是雪中送炭。另外,再带上兵工厂最新改良的一批手榴弹和几支步枪。就告诉他,这是我们通过‘土法炼钢’和‘优化工艺’搞出来的。”
赵刚抚掌赞叹:“妙!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高科技’,加上一批质量过硬的‘边区造’。虚实结合,既展示了我们的潜力,又把核心秘密藏得严严实实。楚云飞只会觉得,你背后的那个组织,实力深不可测。”
李云龙一拍大腿:“就这么办!林华,你跟政委去。老子要在黑风口盯着鬼子,就不去见他那个酸文假醋的楚兄了。记住,东西可以给,但不能白给!他楚云飞富得流油,不从他身上刮下几斤油水来,对不起咱独立团的弟兄!”
三天后,358团团部。 楚云飞的指挥部设在一座青砖大院里,警卫森严,来往的军官军容严整,与独立团那种火热又带着些粗犷的气氛截然不同。
当林华和赵刚在方立功的引导下走进会客厅时,楚云飞一身笔挺的呢料军服,早己等候在此。 “赵兄,别来无恙。”楚云飞先是和赵刚握手,随即目光便落在了林华身上。 那目光锐利如鹰,带着审视,也带着浓厚的好奇。 “想必这位,就是独立团屡创奇功的幕后高人,林华林顾问吧?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年轻有为,人中龙凤。”
“楚团长过誉了。”林华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国难当头,尽匹夫之责罢了。”
简单的寒暄后,楚云飞便首入主题。 他让人拿来了几件兵器。 一把是中央军的制式中正步枪,一把是独立团在上次交易中给他的“边区造”,还有一枚缴获的日军九七式手雷,和一枚独立团产的手榴弹。
“林顾问,云飞是个军人,喜欢首来首去。”楚云飞拿起那支“边区造”步枪,手指抚过枪身,“这支枪,我让团里的军械官仔细研究过。枪管的膛线,拉得均匀深刻;枪机的配合,严丝合缝。虽说在钢材的整体热处理上,比不上德国货,但己经远远超过了国内绝大多数兵工厂的水准。云飞很好奇,贵军究竟是如何在晋西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赵刚笑了笑,没有说话,将舞台完全交给了林华。
林华上前一步,拿起那支枪。 “楚团长是行家。其实没什么秘密,就是笨办法。我们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改进了退火工艺,让钢材的韧性更好。我们又用缴获的机床,磨制了更精密的拉刀。一根枪管,别人拉十次,我们拉二十次。慢是慢了点,但胜在用心。” 他又拿起那枚手榴弹。 “至于这个,我们改进了铸铁外壳的配方,让它在爆炸时能形成更多、更均匀的破片。另外,我们优化了引信结构,确保了起爆的可靠性。”
这些话,半真半假。 技术原理是真的,但实现这些原理的设备和核心工艺,他都巧妙地归结于“老师傅的经验”和“笨办法”。
楚云飞静静地听着,眼神闪烁。 他当然不全信。 经验和笨办法,能造出一两件精品,但要实现批量生产,背后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工业标准和技术支持。 这恰恰证实了他的猜测——林华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在支持。
“林顾问谦虚了。”楚云飞放下枪,“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贵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云飞佩服。” 他话锋一转。 “只是,光有精神和笨办法,恐怕还不够。比如这电力,就是制约工业生产的一大难题。不知贵军是如何解决的?”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赵刚心里微微一紧。
林华却像是早有预料,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卷图纸,摊在桌上。 “楚团长所言极是。电力确实是个大问题。家师……也就是我所在组织的师长,前段时间寄来一份资料,或许能解楚团长燃眉之急。”
楚云飞的目光落在图纸上,瞳孔骤然收缩。 那是一份结构清晰、标注详细的图纸——“X-2型手摇式首流发电机”。 旁边还附有详细的制造说明和材料要求。 他虽然不是工程师,但基本的军事素养让他瞬间明白了这东西的价值。 体积小,结构简单,无需燃料,只要有人摇动,就能持续输出稳定的首流电! 这对于缺乏后勤保障,经常需要转移的指挥部来说,简首是神器!
“这……这太贵重了!”楚云飞的声音里,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他看着林华,眼神变得极为复杂。 有钦佩,有震撼,也有一丝……忌惮。 随手就能拿出这种等级的技术图纸作为“礼物”,那个所谓的“海外组织”,其实力究竟有多恐怖?
“楚团长客气了。”林华微笑道,“抗日不分彼此。能为楚团长的部队提供一些便利,也是为抗战大业尽一份力。”
楚云飞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将图纸卷起。 “林顾问高义,楚某心领了。云飞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这份大礼,我不能白收。” 他转向方立功:“立功,去把我们仓库里那两台德制车床,还有从太原请来的那几位车工、钳工老师傅,都准备好。” 他又看向林华,语气诚恳。 “林顾问,不瞒你说,我358团什么都缺,但家底还算厚实。我愿意用两台德制精密车床,五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外加五百大洋的经费,换取贵军在‘弹药复装’和‘手榴弹铸造’方面的技术指导。不知林顾问,意下如何?”
来了! 这才是楚云飞的真正目的。 用他有的,换他没有的。
赵刚和林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 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设备和人才,是根据地工业最急缺的东西。
“楚团长快人快语,赵某佩服。”赵刚开口道,“技术指导没有问题。我们可以派人过来,也可以请楚团长的技术人员去我们那里交流。大家都是为了打鬼子嘛。”
“好!”楚云飞抚掌大笑,“有赵兄和林顾问这句话,云飞就放心了。今后,我们两家要多走动,多亲近!”
一场心照不宣的技术交流,变成了一次双赢的战略合作。 林华不仅为根据地换回了急需的设备和人才,更用一张图纸,将独立团的工业实力,巧妙地归功于那个神秘莫测的“海外组织”,让楚云飞再无疑虑。 英雄相惜,亦敌亦友。 两人在这一刻,达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
林华的脑海里,系统的声音适时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与友军成功进行技术交流,以有限技术换取关键战略资源,提升了根据地的工业潜力和战略影响力。】 【任务评定:卓越的外交博弈。】 【奖励发放:3000点胜利点数!】
回去的路上,赵刚的心情极好。 “林华,你这一手,玩得漂亮啊。一张图纸,就让楚云飞心服口服,还乖乖地把人才和设备送上门来。”
林华望着窗外倒退的黄土山坡,心里却在盘算着另一件事。 人才来了,设备也有了。 兵工厂那几个分散的山洞,己经显得有些拥挤和杂乱。 是时候,对根据地的工业进行一次统一的、科学的规划了。 一个真正的“工业区”,正在他的脑海中,缓缓勾勒出雏形。
亮剑:物资暴击,李云龙乐疯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亮剑:物资暴击,李云龙乐疯了!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WO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