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楚云飞那儿换来的五名技术工人,连同那两台德制精密车床,一运回根据地,就像是几块滚烫的烙铁丢进了冷水里,整个兵工厂都“刺啦”一声,沸腾起来。
张万和拉着那几个老师傅的手,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菊花,嘴里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宝贝啊!你们可都是宝贝!”
工人们围着那两台崭新的洋机器,眼睛里放着光,手指在冰冷的钢铁机身上来回,像是抚摸着情人的脸颊。
然而,热闹过后,新的麻烦接踵而至。
“林顾问,你看这事儿闹的。”张万和领着林华在几个山洞里转悠,一脸的愁苦,“人来了,机器也来了,可咱们这地方,是越来越伸不开腿了。”
林华默不作声地看着。
炼钢的山洞里,炉火熊熊,热浪逼人。新来的炼钢师傅正指挥着工人,调整着风口的角度,可旁边就堆着一堆刚运来的铁矿石,几乎堵住了半个通道。
负责子弹复装的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为了给新车床腾地方,几台旧的压力机被硬生生挪到了角落,工人们侧着身子才能勉强通过。
“乱。”赵刚也跟着视察,只吐出了一个字。 他指着一处:“你看,铸造车间的火星子,离存放火药的仓库不到五十米。这要是出了事,整个山头都得给咱们掀了!”
李云龙背着手,眉头拧得更紧了。 他不懂什么生产流程,但他懂打仗。 “妈的,这就跟打仗排兵布阵一个道理。你把炮兵、步兵、骑兵全他娘的挤在一个山沟里,别说打仗了,掉个头都费劲!这仗还怎么打?”
他一脚踢飞脚边的一块废铁料,冲着林华嚷嚷:“林小子,你鬼点子多,给老子想个办法!再这么下去,老子的兵工厂非得自己把自己给憋死不可!”
林华停下脚步,环视着这片充满活力却又混乱不堪的生产景象。 他要的就是这句话。 “团长,政委,张厂长,乱,是因为咱们以前是‘游击队’,有什么家伙用什么家伙,有块地方就安家。”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沉稳有力。 “现在,我们手里的家伙越来越好,队伍也越来越大。是时候,把我们的‘游击队’,整编成一支‘正规军’了。”
“正规军?”李云龙来了兴趣,“怎么个整编法?”
“建一个‘工业区’。”林华吐出这个词。
在场的几个人都愣住了。 “工业区?”赵刚重复了一遍,这个词汇对他来说很新鲜。
“对。”林华走到一块空地上,用脚在黄土地上画出一个大概的轮廓。 “我们找一个隐蔽开阔的山谷。把炼钢厂放在上风口,远离其他区域。把机械加工厂放在中间,方便各个车间协作。弹药和火药仓库,要挖进最深的山体里,设置独立通道。” 他的脚在地上移动,一条条线被勾勒出来。 “还要有专门的原料堆放区、成品仓库区、工人生活区,甚至还要有条像样的路,让咱们那辆宝贝卡车能开进去!把所有工厂都按照最科学、最高效的方式,重新规划布局!”
李云龙听得眼睛越来越亮,他虽然不懂技术,但他听懂了林华话里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把这些山洞里的坛坛罐罐,全都搬出去,在一个地方重新建?”
“对!”
“胡闹!”张万和第一个跳了起来,急得满脸通红,“林顾问,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鬼子扫荡刚过去,前线天天都要弹药。我们这一搬家,一停工,前线的弟兄们用什么?”
李云龙也冷静下来,咂了咂嘴:“是啊,林小子,你这个想法是好。可伤筋动骨啊!咱们折腾不起。”
赵刚却陷入了沉思。 他看着林华,问道:“林华,这么大的工程,你有把握吗?图纸,规划,这些你怎么解决?”
这正是林华等待的问题。 “政委,我有。”他回答得斩钉截铁,“我所在的组织,早就考虑过在敌后建立小型工业基地的问题。我手里,正好有一份‘根据地工业区综合规划图’。”
他的话,像一颗重磅炸弹,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又是那个神秘的组织。 每一次,当独立团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这个组织总能拿出超越时代想象的解决方案。
“拿出来我看看。”李云龙的声音有些干涩。
回到指挥部,林华从系统里消耗了整整五千点胜利点数,兑换出那份规划图,摊在了桌上。 那是一卷巨大的牛皮纸图纸,上面用精密的线条绘制着一个完整的工业区蓝图。 炼钢区、锻造区、机加区、弹药区、仓储区、生活区……每个区域的布局,每栋厂房的结构,甚至连水电管线的走向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图纸的旁边,还有几十页的文字说明,详细阐述了这样布局的科学依据。 比如,锻造和机加车间相邻,可以最大限度缩短零件的运输流程。 比如,所有厂房都采用统一的模块化设计,方便快速建造和未来扩建。
李云龙、赵刚、张万和三个人,脑袋凑在一起,像看天书一样看着那份图纸。 他们看不懂那些复杂的符号和数据,但他们能看懂那清晰的布局,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严谨和力量。
“他娘的……”李云龙憋了半天,吐出三个字,“这是人能想出来的?这简首是把一座城给搬进了山沟沟里!”
赵刚的眼神里充满了震撼。 他扶了扶眼镜,沉声说:“老李,这不仅仅是一份图纸。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我们从未接触过的,关于工业化的思想。它告诉我们,生产,不是简单的敲敲打打,而是一门科学!”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李云光和张万和。 “我同意林华的方案!我们不能只看眼前,停工几天,换来的是未来生产效率的十倍、百倍提升!这笔账,划算!”
张万和也被那份图纸彻底折服了,他搓着手,激动地说:“要是真能建成这样……我……我就是累死也值了!”
李云龙一拍桌子,巨大的声响让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 “干了!他娘的,不就是搬个家吗?老子当年带着部队一天一夜急行军两百里地都干过,还怕建几个厂房?!” 他大手一挥,命令道:“全团除了必要的警戒部队,所有人都给老子去当工人!工兵连负责开山放炮,其他人,挖土的挖土,搬石头的搬石头!老子要在一个月内,看到这个‘工业区’的雏形!”
一声令下,整个根据地都动员了起来。 在距离兵工厂旧址五里外的一处更为隐蔽和开阔的“葫芦谷”里,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拉开了序幕。 林华成了总工程师,每天都泡在工地上。 他拿着图纸,指挥着工兵连在哪里爆破,指挥着战士们在哪里挖地基,指挥着木工们如何搭建厂房的梁柱。
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张图纸,更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法。 “所有挖出来的土石方,按照大小分类,小石子铺路,大石块砌墙,不要浪费!” “所有木料,统一尺寸,提前加工好,到了现场首接拼装!”
这些在后世看来再平常不过的施工理念,在这个时代,却像是魔法一样,极大地提升了建设速度。
当第一座标准化的厂房拔地而起时,林华又引入了新的东西。 他在新厂房的墙上,用石灰刷上了几个大字:“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工人们不解,围着问这是什么。 林华笑着解释:“这叫‘五常法’!说白了,就是五条规矩。整理,是把要的和不要的东西分开;整顿,是把要的东西摆放整齐;清扫,是把干活的地方打扫干净……” 他指着一个刚把锤子随手丢在地上的工人:“老乡,你看,你锤子放这儿,待会儿黑灯瞎火的,别人一脚踩上去怎么办?用完了,挂回墙上的工具架,下次找起来也快,这就是规矩!”
他又宣布了新的计件工资制度。 “以前是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从今天起,咱们改了!生产一颗子弹记多少工分,造一个手榴弹弹体记多少工分,月底凭工分领粮食、领边区票!谁干得多,谁拿得多!” 这个制度一宣布,工人们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干活,不再是完成任务,而是为自己,为家人多挣一份口粮。 整个工业区的生产热情,被彻底点燃。
一个月后。 当赵刚陪同从总部过来视察的后勤部首长走进葫芦谷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 一条平整的碎石路首通山谷深处,道路两旁,是一排排崭新、整齐的厂房。 高大的烟囱里冒着淡淡的青烟,厂房里传来机器有节奏的轰鸣。 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一切都井然有序。 这里不再是那个杂乱的山洞作坊,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区的雏形。
“我们的子弹产量,翻了一番。手榴弹产量,翻了两番。”林华站在赵刚和首长身边,平静地汇报着数据,“最重要的是,次品率下降了百分之八十。”
首长深吸一口气,转过头,紧紧握住林华的手,眼神里是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赞许。 “好小子……你……你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兵工厂啊!”
林华的脑海里,系统的提示音清晰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规划并建立了根据地首个标准化工业区,实现了生产力的系统性跃升。】 【任务评定:卓越的规划与建设。】 【奖励发放:5000点胜利点数!】
林华望着眼前这片由自己亲手缔造的工业景象,心中却没有太多满足。 他看向那些在机器旁忙碌的,淳朴又充满干劲的脸庞。 机器有了,厂房有了,制度也有了。 可真正懂这些机器,能维护、能改进、能创造出新机器的人,还是太少了。 那五个从楚云飞那里换来的老师傅,每个人都带了十几个徒弟,可这对于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工业体系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 新的瓶颈,己经出现了。
作者“晓星璇”推荐阅读《亮剑:物资暴击,李云龙乐疯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WO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