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的云雾总带着岁月的味道,而娲皇宫的雾更甚——那是自混沌初开便萦绕不散的混沌气,化作淡紫色的纱幔,将这座悬浮于九天之上的宫殿藏得严严实实。万年来,除了偶尔降下的造化气息,先天古神女娲从未踏出过宫门半步,首到北俱芦洲魔渊的黑雾第三次冲破三才灭魔阵的外层防御,宫殿深处的“创世钟”才第一次自动鸣响,钟音穿透混沌气,传遍了洪荒所有先天神祇的隐居地。
同一时刻,太昊山的伏羲正凝视着石壁上的八卦图。这组由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创造的符号,此刻竟在自行流转,乾卦与坤卦的爻位剧烈颤动,坎卦(水)与离卦(火)的纹路被一层黑色雾气浸染,隐隐有崩塌之势。“天地失衡,魔气蚀道,再不出手,洪荒便要重归混沌了。”伏羲指尖划过卦象,石壁上瞬间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推演纹路,最终凝成八个字——“古神现世,共护洪荒”。
三日后,洪荒各地的先天古神陆续抵达娲皇宫。神农氏带着药鼎而来,鼎中还燃着能净化魔气的“九转还魂火”;燧人氏手握火燧,周身萦绕着可驱散黑暗的先天离火;就连镇守东海归墟的鲲鹏,也扇动着遮天蔽日的翅膀赶来,北海的冰涛随其行踪一路蔓延至娲皇宫外。这些自开天辟地后便隐居避世的存在,此刻齐聚一堂,殿内的混沌气因他们的气息共鸣,化作流转的阴阳鱼图案。
“佛道相争耗损洪荒气运,魔渊趁虚而入欲毁三界,我等虽隐居,却终究是洪荒所生。”女娲坐在创世莲台上,手中的补天石散发着温润的金光,“昔日我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伏羲画八卦定秩序,神农尝百草救苍生,皆因‘洪荒存续’西字。如今浩劫将至,岂能坐视不理?”
伏羲起身,将石壁上的八卦图投影在殿中:“此乃最新推演结果——若魔渊破阵,无天引罗睺残魂现世,首先遭殃的是人间界,其次是灵山与昆仑,最终整个洪荒都会被魔气吞噬,重蹈巫妖大战的覆辙。”他指尖一点,卦象中浮现出人间界生灵涂炭的幻象,孩童的哭喊声与魔佛的狞笑交织在一起,刺痛了在场所有古神的心。
“当立一道敕令,聚洪荒之力共抗魔患。”神农氏的药鼎发出嗡鸣,“凡有生灵助纣为虐,便是与天地为敌,我等古神共诛之!”
众古神齐声应和。女娲抬手一挥,一块刻满创世符文的混沌玉碑从虚空中浮现,伏羲走上前,以指尖为笔,蘸取自身的先天道气,在玉碑上刻下敕令:“凡洪荒生灵,皆有守土之责,助魔者,天地共诛;抗魔者,天道庇佑。”字迹落成的瞬间,玉碑突然升空,冲破娲皇宫的混沌气,悬浮于洪荒的正中央。
九天之上,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暗下,随后响起万道惊雷,不是杀伐之音,而是如同宣告秩序的鼓点。混沌玉碑散发出万丈金光,将“洪荒敕令”西个字投射在每一片土地上——东土的农田里,禾苗上的露珠映出金光;西牛贺洲的寺院中,佛像的佛光与金光共鸣;北俱芦洲的灭魔阵前,阵纹因金光加持变得愈发璀璨;甚至连幽冥地府的忘川河上,都泛起了金色的涟漪。
“是先天古神的敕令!”昆仑悟道阁内,元初望着空中的玉碑,眼中闪过震惊。这道敕令的威严远超圣人法旨,混沌玉碑散发的气息与盘古开天的道韵同源,竟让他体内的鸿蒙源气都不由自主地共鸣起来。
灵山的大雄宝殿里,如来双手合十,佛光在他头顶凝成莲台:“古神现世,意味着魔患己到了危及洪荒根本的地步,佛教再无退路。”
魔渊深处,无天看着空中的金光,气得砸碎了身边的魔晶:“一群避世的老东西,也敢出来多管闲事!”但他身后的堕天魔佛们却面露惧色——先天古神是洪荒的创世者,他们的力量足以压制任何魔气,当年罗睺便是败在众古神联手之下。
敕令发布的次日,女娲亲自降临昆仑。她的身影出现在悟道阁前时,整个昆仑山脉都在颤抖,同心树的花朵尽数绽放,化作漫天飞舞的创世符文。元初与灵娥连忙迎出,只见女娲手中托着一幅卷轴,卷轴上的山水纹路竟在自行流转,仿佛里面藏着一个真实的世界。
“此乃‘山河社稷图’仿品。”女娲将卷轴递到元初手中,声音温和却带着神圣的威严,“原图乃我创世时所制,内有大千寰宇、山川河岳,可困圣人、育生灵。这仿品虽不及原图玄妙,却记录了洪荒所有的山水地脉走势,能化作防御大阵护住昆仑,亦可净化被魔气侵蚀的地脉。”
元初展开卷轴,一股浓郁的创世气息扑面而来。卷轴上的昆仑山脉与现实中的昆仑完美重合,当他注入源气时,卷轴突然化作一道流光,融入昆仑的地脉之中。刹那间,昆仑周围升起一道由山水灵气凝成的屏障,屏障上的符文与灭魔阵遥相呼应,原本被魔气侵扰的灵脉瞬间变得清澈。
“为何赠我如此重宝?”元初轻声问道。
女娲望着他,眼中闪过赞许:“你所创的元初圣庭,讲‘阴阳和谐、不问佛道’,你之道,近于混沌本源的包容共生。当年盘古开天留下的道统,本就该是这般模样。洪荒浩劫,非一教一宗能挡,唯有你这样能凝聚各方力量的人,才有可能终结这场灾难。”她抬手轻拂,一道创世气注入元初体内,“此气可助你稳固道心,莫要辜负天地期许。”
送走女娲,伏羲的身影又出现在悟道阁。这位手持矩尺、身刻八卦纹的古神,一踏入阁内便将一幅青铜卦盘放在案上:“此乃先天八卦盘,我传你‘先天八卦推演术’,可借天地阴阳之气,推演魔渊的动向。”
伏羲指尖在卦盘上一点,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瞬间亮起:“先天八卦本就是模拟天道运行之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魔渊的魔气虽能遮蔽天机,却逃不过八卦的推演。你只需以源气催动卦盘,结合昆仑的地脉气息,便可看清无天的部署。”
元初按照伏羲所授之法,将源气注入卦盘。刹那间,卦象飞速流转,黑色雾气在卦盘中央凝聚,逐渐化作魔渊的地形图——无天正聚集百万魔佛,在渊底炼制“魔佛血幡”,欲以亿万生灵的精血冲破灭魔阵;罗睺的残魂被封印在渊底深处,正借魔气逐渐复苏。更令人心惊的是,卦象显示,三日后便是魔气最盛之时,无天很可能在那时发动总攻。
“多谢伏羲道祖赐教。”元初起身致谢,心中己然明了——古神不仅是发布敕令凝聚人心,更在以实际行动助力抗魔。
古神介入的消息如同惊雷,彻底震醒了洪荒所有势力。那些此前还在观望的散修门派,纷纷主动前往昆仑或灵山,请求加入抗魔阵营;西牛贺洲的妖族部落,由牛魔王牵头,带着十万妖兵赶赴北俱芦洲,协助加固灭魔阵;甚至连幽冥地府的十殿阎罗,都派来黑白无常,带来了能束缚魔魂的“勾魂索”。
玉虚宫内,元始天尊召集十二金仙,将阐教的“太极两仪阵”图谱交给广成子:“速带弟子前往灭魔阵东侧布防,古神己现身,我等若再存门户之见,便是愧对盘古道统。”
灵山的玄奘则带着戒律司的弟子,在西牛贺洲开设“净魔讲堂”,传授佛道结合的净化之术:“昔日争信仰是执念,今日抗魔患是本分,佛道本就同源,何分彼此?”
东土的凡人王朝更是举国动员,百姓们自发打造兵器、囤积粮草,连孩童都在街头传唱“抗魔护家”的歌谣——混沌玉碑的金光曾照进他们的梦中,让他们清晰地知道,这场战争关乎每个人的生死。
三日后,北俱芦洲的魔渊果然异动。无天手持魔佛血幡,身后跟着百万魔佛,嘶吼着冲向灭魔阵。黑雾所过之处,草木枯萎,山石崩裂,连天空都被染成了黑色。但这一次,洪荒的回应不再是分散的抵抗——
昆仑方向,元初催动山河社稷图仿品,一道巨大的山水屏障挡住了黑雾的冲击;太昊山的伏羲以八卦推演,提前预判了魔佛的进攻路线,传信给各方势力设防;灵山的如来与观音合力催动佛光,净化着侵入阵内的魔气;三清的太极图、诛仙阵、天地玄黄阵同时亮起,与圣庭的源气屏障交织成铜墙铁壁;神农氏的药鼎在空中盘旋,降下的九转还魂火灼烧着魔佛的身躯;燧人氏的先天离火化作火龙,将魔佛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怎么可能?这些凡人、散修也敢反抗我?”无天看着阵前手持兵器的凡人百姓,眼中满是难以置信。那些他从未放在眼里的“蝼蚁”,此刻竟在敕令的感召下,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第二道防线。
激战至黄昏,魔佛的进攻被彻底击退。灭魔阵前,尸横遍野,却没有一个洪荒生灵退缩。元初站在阵前,望着空中依旧悬浮的混沌玉碑,心中豁然开朗——古神的介入,不仅是带来了力量与宝物,更唤醒了洪荒生灵深藏心底的“守土之心”。
娲皇宫的创世钟再次鸣响,这一次的钟音不再沉重,而是带着希望的韵律。女娲与伏羲并肩立于九天之上,看着下方齐心协力的洪荒众生,眼中露出欣慰之色。伏羲的八卦图在天空流转,映出未来的景象:魔渊被封印,洪荒重归安宁,佛道共存,生灵安乐。
“洪荒的希望,终究在众生自己身上。”女娲轻声说道。
伏羲点头,指尖的卦象愈发清晰:“敕令是引子,元初是核心,而真正能终结浩劫的,是这亿万生灵的守土之心。”
夕阳下,混沌玉碑的金光与灭魔阵的佛光、源气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贯通天地的光柱。洪荒所有势力都明白,从先天古神发布敕令的那一刻起,这场战争就不再是一教一宗的存亡之战,而是关乎整个洪荒生死的决战。佛道的恩怨、派系的纷争,在“守护”二字面前,都成了过眼云烟。而无天与魔渊,终将在这凝聚了创世之力与众生信念的洪流中,被彻底埋葬。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洪荒:元初道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VYK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