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挖!”
“小心点!别碰坏了宝贝!”
“老天爷保佑,可千万别是空欢喜一场啊!”王秀芬双手合十,紧张地念叨着。
几个身强力壮的男游客也立刻上前帮忙。铁锹、撬棍,甚至用手,开始挖掘那块被信号锁定的区域。泥土被一锹锹挖开,灰尘扬起,在月光和手电光柱中飞舞。坑一点点加深,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坑底。
“哐当!”一声闷响,阿强的铁锹似乎碰到了硬物。
“慢点慢点!”李老师赶紧提醒。
众人动作更加轻柔,小心翼翼地扒开周围的泥土。一个深褐色、沾满泥污、造型古朴的陶土坛子逐渐显露出来!
“坛子!找到了!真有东西!”惊喜的呼喊瞬间点燃了现场。“快!搬出来看看!”
阿强和另一位游客小心翼翼地将坛子抬出坑外。坛子不算很大,但分量不轻,密封的泥封己经有些松动。坛壁上没有任何文字或标记,只有岁月留下的痕迹。空气仿佛凝固了。江砚舟深吸一口气,在众人的注视下,用力揭开了那散发着陈腐气息的泥封。
一阵浓郁而奇特、混合着果香、药香和陈酿酒香的馥郁气息,瞬间弥漫开来,霸道地钻入每个人的鼻腔。月光下,借着光源看去,坛子里盛着的,是深琥珀色、粘稠如蜜的澄澈液体!
“酒?!”有人失声叫了出来。
“一坛……老酒?”王秀芬的声音充满了巨大的落差和难以置信的失望,“我们忙活了一天,穿街走巷,撬地砖,翻小人书……最后就挖出一坛酒?!说好的千两黄金呢?金子呢!”
“是啊……这算什么宝藏?”几个年轻游客也泄了气,脸上写满了失落,一屁股坐在了戏台边缘的台阶上。气氛一下子跌入了冰点。金属探测器沉默地躺在一边,铁锹杵在泥土里,像是在无声地嘲讽。
就在这巨大的失望情绪笼罩众人之际,一阵苍劲有力、韵味十足的鼓词吟唱声,毫无预兆地从戏台一侧的阴影里传来:
“说书人,醒木一敲震乾坤呐~
莫道黄金耀人眼,且看这——
巷陌深处酒香醇!
百年前,盐商巨贾埋此瓮,
不为财,不为名,
只为酬谢护乡恩!
战乱起,义士散尽家财保一方,
盐商遁,留下此酒慰忠魂……
金珠沉塘终化土,
唯有情义千古存!
诸位客官且闻香——
这酒中滋味,可比那黄白之物重几分?”
众人惊愕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穿灰色长衫、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不知何时己悄然立于月光之下。他手持一副快板,腰间系着一面小鼓,正是清溪镇最负盛名的老说书人——周先生!他显然早己在此等候多时。
晓妍脸上露出了然又欣慰的笑容。她拿起那坛刚刚出土的陈酿,捧到众人面前。浓郁奇异的酒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历史的尘埃,在清凉的夜空气中萦绕不散。
“各位,”晓妍的声音清澈而有力,打破了沉寂,“周先生唱得好!我们一路寻来,穿的是百年的巷陌,撬的是历史的封泥,翻的是故事的篇章,解的是先人的谜题。我们在这城隍庙里仰望砖雕的精湛技艺,在北街巷弄里触摸青石板的岁月包浆,在听涛阁茶馆里品味‘九曲香’的馥郁回甘,听掌柜讲述百年老店的兴衰过往……我们学辨砖雕纹样,探究连环画里的玄机,甚至为了一个铜铃铛争论它的用途……这一路,我们听到了多少尘封的故事?见识了多少即将消逝的手艺?又认识了这座古镇多少鲜活的灵魂?”
她环视着众人,月光照亮她年轻而真诚的脸庞:“这一坛百年‘义士酬’,是盐商为守护这片土地的义士所酿。它不曾标价,却承载着超越黄金的情义与感恩。而我们这一路走来,亲手触摸的历史,亲耳聆听的故事,亲身参与的解谜,亲手尝试的手艺——老教师李老师为我们解读砖雕里的徽商义举,听涛阁的老掌柜为我们冲泡失传的‘九曲香’茶艺(待会儿我们就能尝尝),还有此刻周先生为我们唱响的古镇传奇……这些经历,这些感悟,这些我们共同创造的独特记忆,哪一个,不比传说中那虚无缥缈、或许早己不存在的千两黄金,更珍贵、更真实、更令人回味无穷呢?”
晓妍的话语如同月光流水,涤荡着众人心头的失落。李老师走上前,深深嗅了一口那坛中逸出的奇异酒香,又伸手轻轻抚摸着戏楼那虽然布满灰尘却依旧能看出精妙刀工的雕花梁柱,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晓妍说得对!这坛酒,这栋楼,这整个古镇,都是活的历史!我研究了一辈子地方民俗,今天才算真正‘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那盐商埋金的传说,引我们深入了这座古镇的肌理,让我们看到了比黄金更璀璨的东西——这里的人情、这里的技艺、这里的坚守!这才是真正的宝藏啊!”
仿佛是为了印证这番话,听涛阁的老掌柜不知何时也来到了广场边。他身后跟着两个小伙计,抬着一个红泥小炭炉和一整套古朴雅致的紫砂茶具。“来来来,说好了的‘九曲香’,刚起炭火,水正三沸!”老掌柜声音洪亮,招呼着大家,“这茶配上这老酒香,提神醒脑,回味绵长!”
与此同时,司机阿强也从广场另一头搬来了一台老旧的、漆皮脱落的16毫米胶片放映机,旁边还立着一块白色幕布:“嘿!各位,猜我从老乡家翻到什么宝贝?有咱们清溪镇五六十年前的老照片!瞧瞧那时候的河埠头、石板桥、戏台唱大戏的样子!”
炭火噼啪,茶香袅袅升起,与“义士酬”的酒香在空中奇异地交融。周先生即兴拍着鼓板,唱起了古镇的起源传说。阿强手忙脚乱地摇动着放映机的手柄,一束光柱投射在幕布上——光影晃动,黑白的影像流淌出来:戴着毡帽的老人在河边垂钓,穿着蓝印花布的妇女在石阶上浣衣,热闹的庙会,拥挤的渡船……泛黄的影像带着颗粒感,如同梦境般呈现着古镇早己逝去的旧日时光。放映机发出有节奏的“沙……沙……沙……”声,如同时间本身在低语。
广场上安静下来。失望和焦躁早己烟消云散。
有人端着紫砂杯,闭目细品老掌柜行云流水冲泡出的“九曲香”,舌尖感受着那九道曲折回环的奇妙韵味。
有人坐在地上,抬头仰望着幕布上流动的旧时光,指认着自己走过的地方曾经的模样,眼中闪烁着怀旧的光芒。
有人掏出笔记本,借着月光和灯火,飞快地记录着周先生唱词里那些动人的细节和老掌柜随口说出的茶道秘诀。
有人架起三脚架,将镜头对准了月光下的飞檐剪影、古朴的戏楼轮廓,以及围绕在炭炉茶席前那一张张沉浸其中的脸庞。
那位最先发现鲤鱼嘴里纸条的背带裤小姑娘,则依偎在她新结识的木雕师傅朋友旁边,借着微弱的光,认真地在老师傅指导下,用刻刀在一块小木片上雕琢着白天刚学的“如意云纹”图案,小脸专注得可爱。
江砚舟没有加入人群的喧嚣。他靠在大巴车旁,点燃了一支烟,静静地望着广场上这奇妙的一幕幕:月光如水,茶香氤氲,胶片流转,鼓词悠扬,人们或坐或立,交流、记录、品味、凝视。没有黄金的炫目光芒,只有浸润在历史文化中的宁静与满足。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寻获至宝后的平和笑意。他深吸一口烟,烟雾在月光下袅袅升腾。他拿出随身携带的企划案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借着车灯的光,在那份《清溪镇 · 沉浸式寻宝体验企划草案》的“核心立意”一栏,用力地、一笔一划地写下:
真正的宝藏,从来不在地下冰冷的泥土里,而在人与人真诚相遇的目光中,在人与历史无声对话的刹那回响里,在共同创造、共同感动的每一个鲜活瞬间里。 —— 江砚舟 于清溪古戏楼 月夜
大巴车终于启动了,车轮缓缓碾过古镇入口的青石板广场,发出低沉的回响。窗外,清溪古镇的轮廓在渐深的夜色和朦胧的月光下,如同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慢慢向后退去。车窗内,却不再是来时昏昏欲睡或疲惫抱怨的气氛。
每个人都带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宝藏”。
东北大姐王秀芬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她花了一下午跟木雕师傅学做的、略显笨拙却充满心意的小木鱼挂件,还有茶馆老掌柜送的一小包“九曲香”茶样。
工程师老陈的背包里,塞满了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砖雕纹样解析、连环画密码细节、老掌柜口述的茶道工序,甚至还画了简易的古镇水道图。
阿飞和他的伙伴们,相机里塞满了照片:从砖雕鲤鱼的细节,到锈蚀的铜铃钥匙,从连环画上发现的数字密码,到月光下挖掘酒坛的剪影,再到胶片幕布上流淌的旧时光和周先生唱鼓词时飞扬的神采。
李老师则抱着那本《古镇异闻录》的影印本(尊重原著,晓妍只提供了复印版给大家留念),以及一张写有“义士酬”酒方概要的纸片,如获至宝。
背带裤小姑娘则甜甜地睡着了,小手紧紧攥着那只刚雕好的小木如意,嘴角还挂着满足的笑意。
(http://www.220book.com/book/VZ5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