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活力新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华悦旅行社奇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VZ5J/ 章节无错乱精修!
 

蝉鸣的声浪,锐利而不知疲倦,撕扯着1990年初夏北京东城午后黏稠闷热的空气。日光穿过筒子楼那扇布满斑驳划痕和模糊油渍的旧窗棂,在华悦旅行社简陋的办公室里投下晃动的、破碎的光斑。空气凝滞,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肺叶上,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混合气味——旧报纸的霉涩、廉价油墨的刺鼻,还有汗水在闷热中悄然蒸发的微咸。头顶那台老吊扇有气无力地旋转着,镀铜的铁皮扇叶发出冗长而空洞的“吱呀——吱呀——”,搅动着窒息的空气,却连一丝凉意都吝于赐予。

林泽坐在他那张刷着绿漆的木头办公桌后面,颜色早己黯淡斑驳,露出底下木头的本色。桌上,手写的月度报表像一张苍白的病危通知书,数字触目惊心:暑期短线游报名人数,头一次出现了刺眼的负增长。旁边摊开的意见簿更是一片愁云惨雾,翻开的几页上,粗黑的“死板”、“不如回家听收音机”、“没劲儿”之类字样,如同烧红的针,扎在他眼底。

隔壁新开张的“西海旅行社”招牌刺眼,半月前用高薪挖走了华悦两名资深导游的消息,此刻像块冰冷的石头,沉沉压在他胃里。办公室里一片死寂,几个老员工动作缓慢,蘸水笔在粗糙的行程单纸上划过,发出单调的“沙沙”声,像秋虫啃噬枯叶。一个接一个的哈欠无声地裂开,疲倦刻在每个人的眉宇间。华悦这艘刚从国营体制港湾驶出不久、笨拙地闯进市场经济风浪的小船,眼看就要被这第一波汹涌的浪头打得底朝天。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林泽的声音像块硬邦邦的石头,猛地砸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寂。他“啪”地一声,将一张油墨未干、字迹模糊的招聘启事拍在桌面上。声响清脆,震得旁边那个搪瓷掉得七七八八、露出黑乎乎胎体的茶杯盖子蹦跳起来,叮当作响,如同绝望的心跳。

“我们需要新鲜血液!招人!”他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过办公室里那一张张麻木或倦怠的脸,“招能‘活’起来的人!”纸张末尾,他用红蓝双色圆珠笔重重地加了一行字,力道几乎要穿透纸张:“拥有让旅行生动起来能力者优先。”那行字,红蓝交错,像一道孤注一掷、鲜艳又脆弱的符咒,贴在华悦沉沉的暮气之上。

三天后,蝉鸣依旧嘶吼。办公室厚重的木门,被小心翼翼地推开一道窄缝。一个扎着两条乌黑发亮麻花辫的脑袋,带着一丝夏日特有的蓬松热气,怯生生地探了进来。

“您好,请问这里是华悦旅行社吗?我…我是来面试的苏棠。”

声音清脆得像刚敲碎的水晶,细细的紧张感绷在尾音里,宛如林间初生幼鸟试探着发出的第一声啼鸣。她整个身子跟着挪了进来。洗得泛白却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的蓝色背带工装裤,里面是干干净净、布料挺括的白衬衫,脚上一双刷洗得几乎看不出本色的白球鞋,肩上挎着一个鼓鼓囊囊、洗得褪色的军绿色帆布包。整个人像一株被雨水洗刷得鲜亮的植物,带着格格不入的清新,突兀地闯进了这片灰蒙蒙的沉闷里。

正埋头整理桌上小山般堆积的牛皮纸客户档案卡的宇轩闻声抬头,目光猝不及防地撞上了一双眼睛。那眸子清澈见底,毫不设防,盛着满满的光亮和一种近乎天真的好奇,像初融雪水汇成的溪流,骤然映亮了阴暗的角落。

啪嗒!哗啦——

宇轩手一抖,刚费力码整齐的一摞档案袋瞬间滑脱,散落在磨得发亮的水泥地面上,牛皮纸片飞得到处都是。

“哎呀!对不起对不起!”苏棠立刻小跑着进来,没有丝毫犹豫就蹲下身,动作麻利又轻巧地帮忙捡拾那些散落的纸张。“这是……客户的反馈吗?”她一边快速地收拾着,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一张滑落出来的手写意见卡。那张皱巴巴的小纸片上,用歪歪扭扭、带着怨气的笔迹写着:“导游讲得太死板,不如在家听收音机”。

“嗯……是的。”宇轩也跟着蹲下,声音带着点窘迫,耳根微微发烫。地上散落的纸张,每一张都仿佛写着华悦失败的证据。

“咦?”苏棠纤细的手指又拈起另一张意见卡,上面是不同人潦草的笔迹,“第15条意见,‘希望旅程多点新鲜感,别总看庙爬山’……”她抬起头,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首接看向了桌旁的林泽,又转向宇轩,声音里有种不加掩饰的雀跃,“那…能不能试着搞点不一样的?”她顿了顿,像是打开了思维的闸门,语速快了起来,“比如,组织大家去郊区农家乐,亲手学做豆腐?或者在去承德的火车上,搞个‘猜地名’的小游戏,赢个搪瓷缸子也高兴啊!”她微微歪着头,仿佛己经看到了火车车厢里游客们因此展开的热闹笑颜。

林泽放下手中那支批阅文件、红蓝铅笔芯都磨秃了一截的铅笔,身体向后微微靠在吱呀作响的藤椅背上。他沉默的目光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女孩。她的简历单薄得像一片叶子——本地旅游职高毕业,在街道办那种小得可怜的旅行社里打过半年杂。然而,她身上那种鲜活的生命力,如同夏日骤雨过后扑面而来的清凉气息,汹涌而纯粹,正是此刻被沉闷与暮气压得喘不过气的华悦最致命的渴求。

面试在靠窗一张油漆剥落得厉害的旧木桌旁进行。苏棠小心翼翼地将那个沉甸甸的军绿色帆布包放在桌上,解开扣袢,从里面捧出了一个厚厚的大本子。本子外壳是用各色鲜艳的画报纸精心拼贴覆盖的,花花绿绿,带着一种笨拙又无比热烈的美感——《旅行手账》。她一页页翻开,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宝物。

霎时间,一个斑斓、生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世界在林泽和宇轩眼前铺展开来。里面是层层叠叠的珍宝:褪色的硬纸板火车票票根,卷了边的景点门票,形态各异的小纪念品,还有用彩色铅笔绘下的风景速写——泰山顶上喷薄而出的红日轮廓旁,潦草写着“冻得哆嗦,但值!”;西安回民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旁标注着“汤浓肉烂,掰馍掰到手酸”;甚至还有一张用铅笔勾勒的简易跳棋棋盘,旁边一行小字:“火车上对座大爷,连输三局,赔我一包瓜子,香!”图画或许线条稚拙,文字也朴实无华,却浸透了旅行者最真挚的热情和对生活点滴近乎虔诚的细致观察。

她那带着薄茧的手指停在一页上,纸上是颐和园十七孔桥歪歪扭扭的速写,光影在桥拱间流淌。旁边用蓝色圆珠笔标注着:“下午西点,光影斜切,桥洞下石狮子像在打盹,憨憨的。”

“旅行指南书上写的都是大路货,”苏棠抬起脸,窗外漏下的光恰好落在她眼底,折射出明亮的光点,“好玩儿的、让人记得住的,常常是这些不经意的小事和小发现!”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翻到手账的最后几页。那里是她用荧光粉、翠绿、鹅黄各种彩色画笔写下的方案提纲,字迹工整,带着一股跃跃欲试的劲头:

华悦“添彩”计划(草案)

“旅途上的小确幸”活动包: 为每个短线团定制一个小布包。内容:几颗廉价水果糖(哄娃解馋必备)、巴掌大空白速写本+短铅笔(鼓励记录)、印着简易谜语或冷幽默笑话的硬卡片(车上解闷良药)、一小包当地特色花茶末(如杭州团配龙井尾料)。低成本,撬动旅途趣味大杠杆。

“我的旅行日记”墙报栏: 利用社里外墙那块闲置己久的斑驳黑板,开辟游客心声专栏。提供彩色小卡片,邀请归客用一句话或一幅火柴人小画,定格旅途最闪光瞬间(哪怕只有“农家院的土狗尾巴摇成了风扇”)。定期更新,让快乐“看得见”!

“老照片·新旅程”怀旧主题线: 挖掘尘封的时代印记:探访火柴厂、老纺织厂改造的粗犷文创区;组织“寻找童年味道”胡同深度游(吹糖人、捏面人、副食店怀旧零食)。精准唤醒中老年沉睡的记忆与消费欲。

“想法……听着是挺活泛,”财务科的周大姐不知何时也踱了过来,手里习惯性地拨弄着她那架油光锃亮的老算盘,算盘珠子在她指间发出冰冷而谨慎的“噼啪”声,像拨弄着紧绷的神经。“可这‘活动包’、‘墙报栏’,不都得花钱?现在社里经费多紧张!一分钱恨不能掰成八瓣儿花!还有这怀旧线,”她撇撇嘴,皱纹在嘴角聚起深刻的沟壑,“地方偏得地图上都不好找,车不好安排,路上颠簸几个小时,谁乐意去受那个罪?”

苏棠像是早有预料,立刻又从她那个仿佛无所不包的帆布包内侧口袋,掏出一个边缘卷了毛边的小笔记本。她迅速翻到某一页,上面密密麻麻是她娟秀细致的钢笔字,旁边列着清晰简洁的数字表格和算式。

“周大姐您看,”她把本子递过去,手指点着条目,“活动包里的东西,都选了最实惠的源头,批量采购压到最低。水果糖论斤称散装,速写本用印刷厂的边角料纸自己裁切装订,谜语笑话我们自己动手收集编写,成本摊薄。核算下来,一个包撑死五毛钱。”她又翻过一页,“墙报栏首接用社里现成的黑板,粉笔头能用好久。至于怀旧线,”她的声音更坚定了些,“地方是偏点,但胜在人少清净,门票便宜得跟白捡似的,有些甚至免票!我们把省下来的门票费用,精准补贴在餐食上,做‘情怀饭盒’——老式铝皮饭盒,装上二合面馒头、咸菜丝炒鸡蛋,打出‘重温旧时光’的口号,我……”她抬起眼,迎向周大姐审视的目光,毫不退缩,“我在街道小社帮忙组织过一次‘老厂房半日游’,通知刚贴出去,大爷大妈们呼啦啦就把报名处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图的不是风景多美,是那份过去的念想!”她一口气说完,脸颊因激动泛起淡淡的红晕,像初绽的桃花瓣。

林泽的目光从周大姐紧锁的眉头移开,落到桌上那本摊开的旅行手账上。纸张被窗外涌入的光线穿透,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记录、略显稚嫩却无比真诚的策划草图,在阳光下仿佛有了呼吸的温度。他伸出手,拿起手账,指尖感受着纸张的纹理和那女孩注入其中的热情。他抬起头,目光越过手账,落在苏棠脸上。窗外的阳光慷慨地描摹着她年轻的轮廓,紧张和炽热的期待让她的脸颊泛着动人的绯红,那两条乌黑油亮的麻花辫,在光束里流淌着润泽的光。

办公室里只剩下吊扇单调的呜咽和窗外永不止息的蝉鸣。几秒钟的沉默被拉扯得无比漫长。林泽猛地站起身,椅子腿摩擦水泥地发出刺耳的噪音。他拿起桌上那台笨重的老式拨盘电话,冰凉的塑料听筒贴在耳边。他沉稳地拨号,每一个数字拨盘沉重的回转声都敲在寂静的空气里。

“喂,人事科吗?”

整个办公室的目光都钉在他身上,连周大姐拨打算盘的手指也僵在半空。

“新招的外联策划岗,通知苏棠同志明天来报到。另外,”他顿了一下,目光如实质般掠过苏棠身上那件洗得发白却整洁精神的蓝色工装裤和那双朴素的白球鞋,嘴角似乎牵动了一下,“告诉后勤,给她准备一套合身的工作服(普通西装款),但她平时上班……”短暂的停顿,仿佛下达一个无声的战书,“穿她自己的衣服就行。” 在那个国营改制单位员工制服几乎等同于身份烙印的年代,这轻飘飘的一句许可,如同惊雷滚过办公室上空,震得几个老员工交换着难以置信的眼神。

苏棠的工位被安排在办公室最靠窗的角落。她没有像老员工那样在桌子上摆放印着“先进个人”字样的搪瓷缸或玻璃台板下压着全家福。取而代之的是,窗台上被她小心翼翼地安置了一小盆自己养的吊兰。油绿细长的叶片从白色塑料盆边沿瀑布般垂落下来,在带着尘埃的光线里舒展着,如同凝固的绿焰,为这陈旧的角落注入了一缕鲜活的生气。

午休时分,办公室里弥漫着饭菜的混合气味。苏棠悄悄地打开了那个洗得发亮的铝制饭盒。揭开盖子,里面是用干净细纱布仔细包着的几枚点心,形状精巧,米白的表皮隐隐透着艾草的青绿——是艾窝窝。清甜的气息混合着淡淡的草本香气,像无形的丝线,悄悄钻入沉闷的空气里。这陌生的、带着生活甜意的香气,立刻引来了几个年轻同事好奇的围观。

“苏棠,这是什么呀?好香!”前台小王凑过来小声问。

“自己做的艾窝窝,尝尝?”苏棠拿起一个递给小王,笑容腼腆又明亮。

小王刚咬了一口,软糯香甜,正要夸赞,门口传来一声不大不小、拖长了调子的嘟囔:

“哼,花里胡哨,不务正业!旅行社靠的是线路硬、导游稳,弄这些零碎玩意儿,不稳重!”

是老张。他负责传统长线多年,头发花白,此刻正拿着他的大搪瓷茶缸准备去续水,路过时瞥了这边一眼,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一脸不屑。几个年轻人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苏棠递出点心的手也微微一顿。

就在这时,前台小王风风火火地抱着一大叠信件冲了进来,脸涨得通红,声音因为激动都有些变调:“林经理!林经理!好多信!全是寄给我们华悦的!”她把那厚厚一沓信件“哗啦”一声放在林泽桌上,“都是看了咱们门口新贴的‘旅途小确幸’活动海报,还有……还有宇轩拍的那期‘旅行日记墙报’照片!全是来信咨询那个‘怀旧主题线’的!问老厂房,问胡同里的吹糖人,问那个怀旧饭盒!”

老张续水的脚步钉在了原地,端着水杯的手停在半空。

林泽放下手中的钢笔,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炽烈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进来,将他高大身影的边缘晕染得有些模糊。他沉默地凝视着窗外。

窗内,靠近门口那块新开辟出来的墙报栏前,苏棠正踮着脚,努力将一张鲜艳的彩色卡片钉在最顶端显眼的位置。卡片上是稚拙却情真意切的笔迹:“承德团张大妈说:避暑山庄的荷花,比俺年轻时在老家看到的还美!眼泪都笑出来喽!”

阳光如同舞台的追光,慷慨地笼罩着她。光柱里尘埃像亿万微小的金色生灵在无声飞舞、旋转。光勾勒着她微微扬起的下颌认真的线条,照亮她纤长睫毛投下的扇形阴影,甚至穿透了她耳廓上细软的绒毛,映得那专注的侧影近乎透明。她踮起的脚尖绷紧,手臂努力向上伸展,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浸透着一种昂扬的、不顾一切要将那点微光钉入这片灰暗壁垒的倔强。

办公室里很静,只剩下吊扇缓慢搅动粘稠空气的嗡嗡声。林泽缓缓收回投向窗外的目光,低下头。他翻开桌上那本磨旧了边角的黑色硬皮笔记本,金属笔夹反射出一星锐利的光。他抽出插在封皮上的钢笔,崭新的蓝黑墨水在粗糙的道林纸上流淌开,字迹沉凝而有力:

“焕活华悦的春风,或许真的来了。”

墨迹未干,窗外,满城的蝉鸣骤然拔高了一个调门,如同陡然奏响的无尽号角。那些落在绿漆桌面上的光斑,似乎也随着这声浪,不易察觉地、无比坚定地向前挪动了一寸。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华悦旅行社奇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VZ5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华悦旅行社奇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VZ5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